- 東線:從烏克蘭到羅馬尼亞
- 朱世巍
- 1112字
- 2020-06-05 18:54:41
序章 1944年初的東線

1943年過去了。在這一年里,東線形勢全面逆轉,紅軍取得了巨大的戰略勝利:殲滅了斯大林格勒的德第6集團軍;贏得了庫爾斯克會戰;收復了高加索、基輔和斯摩棱斯克,恢復了列寧格勒的陸地聯系。
1943年對德國武裝部隊則是災難性的一年。不僅戰線全面收縮,還付出了可怕的代價。按照最新統計,1943年全年,東線德軍僅死亡就達700653人。同期的裝甲車輛損失比上年翻了一倍以上,包括5637輛坦克,1459輛強擊火炮,1111輛自行火炮,其他裝甲車輛2829輛。總計11036輛。
由于戰局混亂,德軍的總損失沒有準確數據。按照一份老統計,1943年東線戰斗消耗為1515724人。包括死亡323940人,失蹤191608人,受傷1000176人。其死亡人數比最新統計少了一半多。另一份戰時統計顯示,自蘇德戰爭開始以來,直到1943年11月30日,德國陸軍(包括第20山地集團軍)在蘇聯戰線共損失340萬人。這份統計還列出了各集團軍的損失,卻也因此露了馬腳:統計表上,第6集團軍的陣亡和失蹤人員只有4萬人稍多一點!可眾所周知的是:僅在斯大林格勒,第6集團軍就有20多萬人被打死或俘虜。
戰時月度統計也很混亂:如1943年7—11月間的數字為:東線傷亡842665人。1943年12月27日的損失補充統計卻與之差異巨大,記錄東線陸軍同期人員消耗為1223114人,比月度數字多出了38萬人!

顯然,上述戰時統計都不太完整。因此,德軍1943年的總損失只能根據下列數據推算:
死亡人數如前所述,為700653人,加上被蘇聯俘虜的442623人(含其他軸心國官兵),總計114萬純減員。連同傷病人員,保守估計其總消耗大約是300萬人。
斯大林為勝利付出了更高的成本。根據蘇聯解體前后調查公布的數字,1943年紅軍的人員和坦克損失均2倍以上于德軍。具體數據如下:
紅軍1943年全年損失
陣亡1568708人,因傷死于醫院300756人,患病死亡等75159人,失蹤367806人。受傷4613848人,患病916484人,凍傷14742人。總計7857503人。
裝甲和履帶車輛損失包括:
22400輛坦克(1300輛重型,14700輛中型,6400輛輕型),自行火炮1100輛,其他裝甲車和拖拉機12500輛。
要彌補巨大的裝備損失,就需要蘇聯和德國的工業做出更大努力。斯大林和希特勒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蘇聯方面,農業勞動力匱乏等因素,導致了1943年的歉收,現有食品又優先供應給軍隊和戰爭工業。到1944年,一些地區,如哈薩克、斯維爾德羅夫斯克州、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饑荒。食品短缺一直持續到了戰后。
德國方面,希特勒的后方食品供應要充足得多。為了不至于喪失人心,希特勒和他的行政長繼續竭力維護民生。從1942年到1943年,德國民用消費基本穩定,指數從81.5下降為80.2,跌幅微弱。另一方面,西方的空襲也給德國工業帶來了壓力。
盡管如此,1943—1944年,蘇德兩國的戰爭工業還是進入了高峰(鑒于時間的關聯性,1943—1944年蘇德后方生產將在下一卷詳細介紹)。對雙方失血過多的軍隊來說,人員的補充才是1944年初的迫切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