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秋下荊門

霜落荊門江樹空,

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鲙

自愛名山入剡中


①本詩為開元十三年(725)出蜀后向吳越途中作,詩題唐寫本題作“初下荊門”可證。荊門:山名,參上詩注①。

②布帆無恙:東晉顧愷之在荊州為殷仲堪參軍,曾因請假東還借仲堪布帆,至一地名破冢,遇大風帆破散。愷之致函仲堪稱:“地名破冢,直破冢而出。行人安穩,布帆無恙。”事見《晉書·顧愷之傳》,此化用之,著意于“無恙”二字。

③此行句:晉張翰,字季鷹,吳人,在洛陽為齊王幕僚,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鲙,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買舟而返。后齊王事敗,人稱翰能“見機”。事見《世說新語·識鑒》,此化用之。

④剡(shàn)中:指郯縣,故治在今浙江嵊州西南,自晉代以降高士多隱居于此。


李白出峽后,游于楚地江夏(今湖北漢口)、洞庭一帶,至開元十三年秋復返荊門,買舟向東南而作本詩(用安旗教授說)。

本詩與前錄《峨眉山月歌》異曲同工。《峨眉山月歌》連用五個地名指示出蜀行程;本詩則以荊門起,以剡中結,中間用“鱸魚鲙”典而隱含“吳中”,從而顯隱結合,指示了出峽后由楚經吳向越的路向,這是二詩相同處。

二詩不同處有三:心境不同,因而意象、筆法也不同。《峨眉山月歌》以山月映江、江水流月構成朦朧而又開遠的詩歌意象,加以筆法上用五個地名的東西回互(參前講評),有效地表現了辭別故土時神傷而又悲壯的心境。時隔一年,鄉思漸淡,而豪情益為楚地風物所催發。因此,秋“霜”下而不覺其寒,唯覺“空”闊;“秋風”起而不覺其涼,唯覺布帆“掛”滿,“空”、“掛”二動詞,隱隱為當時詩人心境開朗、豪情鼓蕩傳神。也因此,本詩結構上也不用曲筆,而是一氣任筆,跳蕩之中,詩心似隨江流浩浩東去。

一氣任筆并非草率,而是所謂“鼓蕩氣勢”,所以俊快中仍富于思致。除上述“空”、“掛”用詞傳神外,用典精切與張弛得宜也頗可玩味,而這兩者又是融為一體的。在荊門而用顧愷之荊州借帆事,可稱就地取材,然而“無恙”二字棄其原意僅用字面義,這一變化運用,表現了少年詩人對于前程的飽滿信心。因“掛秋風”又自然聯想起張翰見秋風起辭官回家故事,而“不為”二字又翻用原典,在表明志趣的同時,隱含吳中地點。這樣就使楚——吳——越的行程,表現為顯——隱——顯的節律。由于隱含需要玩味,所以中間一隱正為前后二顯作一舒宕,全詩就不至于剽疾而一覽無余了。這種筆法李白在三十年后所作的《早發白帝城》中有更純熟的運用,可參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县| 白城市| 辉县市| 苏尼特左旗| 卫辉市| 龙里县| 蕲春县| 荔浦县| 万州区| 云霄县| 鹤峰县| 叶城县| 庄浪县| 九江市| 铜川市| 元谋县| 酒泉市| 吐鲁番市| 敦煌市| 武邑县| 乐昌市| 阿鲁科尔沁旗| 富蕴县| 通州市| 黄浦区| 安乡县| 合山市| 应城市| 准格尔旗| 灵台县| 汉阴县| 思南县| 浏阳市| 仙居县| 孟连| 曲水县| 霍林郭勒市| 津市市| 遵化市| 灵山县|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