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揚州禪智寺[1]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誰知竹西路[2],歌吹是揚州。
[1]禪智寺:在揚州城東,寺前有橋,跨舊官河。
[2]竹西路:在揚州禪智寺前官河北岸。
開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杜顗患眼疾,杜牧帶了眼醫石生來揚州看望。此詩即作于這年的秋天。
杜牧對揚州情有獨鐘,多有歌詠其美好詩句,如“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等。此詩則極寫揚州禪智寺的清幽寂靜之美。中間四句的景物描寫即是這一境界的具體寫照。而首句以一蟬之噪,反得“鳥鳴山更幽”之致;末以揚州歌吹之熱鬧,又反襯禪智寺之幽靜。可謂以動顯靜,相反相成。故《唐宋詩舉要》說此詩“結筆寫寺之幽靜,尤為得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