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張好好詩并序[1]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2]。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后一歲,公移鎮宣城[3],復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歲,為沈著作述師以雙鬟納之[4]。后二歲,于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


君為豫章姝[5],十三才有余。翠茁鳳生尾[6],丹葉蓮含跗[7]。高閣倚天半[8],章江聯碧虛[9]。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主公顧四座[11],始訝來踟躕。吳娃起引贊[11],低徊映長裾。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眾音不能逐,裊裊穿云衢。主公再三嘆,謂言天下殊。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龍沙看秋浪[12],明月游東湖[13]。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玉質隨月滿,艷態逐春舒。絳唇漸輕巧,云步轉虛徐[14]。旌旆忽東下[15],笙歌隨舳艫。霜凋謝樓樹[16],沙暖句溪蒲[17]。身外任塵土,樽前極歡娛。飄然集仙客[18],諷賦欺相如[19]。聘之碧瑤珮,載以紫云車[20]。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21]。洛城重相見,婥婥為當壚[22]。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須?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無?門館慟哭后[23],水云秋景初。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灑盡滿衿淚,短歌聊一書。


[1]張好好:歌妓名。此詩作于大和九年(835)秋杜牧任監察御史,分司洛陽時,序中紀年似有誤。

[2]故吏部沈公:即吏部侍郎沈傳師。沈傳師任此職在大和七年(833)四月,其卒在大和九年四月,故稱“故吏部”。江西幕:即江西觀察使幕,駐所在今江西南昌。

[3]移鎮宣城:沈傳師于大和四年(830)九月遷宣歙觀察使,駐地為宣城(故址在今安徽宣城東)。

[4]著作:官名,有著作郎、著作佐郎等職。沈述師:未詳。

[5]豫章:郡名,唐時為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6]茁:草初生貌,此為長出。

[7]跗:花萼基部。

[8]高閣:指滕王閣,在今江西南昌,乃唐高祖子李元嬰為洪州刺史時所建。元嬰封滕王,故名。

[9]章江:此指贛江,由章水和貢水合流而成,流經南昌。

[11]主公:指江西觀察使沈傳師。

[11]吳娃:吳地美女,此指張好好。

[12]龍沙:沙洲名,在南昌城北。沙甚潔白,高峻而陁,有龍形,連亙五里。

[13]東湖:在南昌城東,湖水與贛江連通。

[14]云步:形容步態輕盈飄逸。虛徐:舒緩閑雅狀。

[15]旌旆句:指大和四年(830)九月,沈傳師率部乘船沿江東下,由江西觀察使調任宣歙觀察使。

[16]謝樓:即南齊宣城太守謝朓所建的謝朓樓,樓在宣城城北。

[17]句溪:一名東溪,流經宣城城外。

[18]集仙客:指沈述師。原注:“著作嘗任集賢校理。”集賢殿原名集仙殿,開元十三年(725)改名。校理,官名。

[19]相如:即漢代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

[20]紫云車:仙人所乘之車。《博物志》:“西王母乘紫云車而至。”

[21]高陽徒:酒徒。《史記·酈生列傳》記酈食其“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后即以高陽酒徒稱酒徒。

[22]當壚:指開酒店賣酒。此暗用卓文君典。《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爐。”

[23]門館句:謂沈傳師已死。此處暗用《晉書·謝安傳》典:“羊曇者,太山人,知名士也,為安所愛重。安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嘗因石頭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左右白曰:‘此西州門。’曇悲感不已,以馬策扣扉,誦曹子建詩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慟哭而去。”


本篇記敘了歌妓張好好因貌美善歌,為沈傳師所禮重,并被沈述師納為妾,后又遭棄而賣酒洛城的遭遇,表露了詩人對張好好的深切同情。更值得提出的是詩人由張好好的不幸遭遇,傷人復傷己,感慨自己的“落拓”而“少年垂白須”。并由此對沈傳師之卒深致懷念傷悼之情。有人將此詩看作艷情詩,并以此而譏杜牧。此實皮相之見。詩中盡管不無描繪張好好體態風貌艷美之句,但尚屬雅正優美,并無猥褻淫艷之意。這一詩篇,正體現了詩人“苦心為詩,本求高絕”的藝術追求。詩人曾以行書自書此詩,《宣和書譜》評其“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里”,可見詩人亦頗重此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城县| 景洪市| 双柏县| 岳阳县| 时尚| 贵溪市| 临朐县| 巴塘县| 东城区| 滨海县| 沂水县| 通山县| 浪卡子县| 澎湖县| 长海县| 沭阳县| 五河县| 微山县| 崇义县| 正蓝旗| 北安市| 商南县| 广河县| 城固县| 曲靖市| 德钦县| 甘德县| 即墨市| 辽宁省| 宜兰市| 双桥区| 闵行区| 新营市| 昌邑市| 保德县| 新津县| 佛坪县| 鸡西市| 聂拉木县| 新乡县| 洛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