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知己文章啟[1]
某啟。某少小好為文章,伏以侍郎文師也[2],是敢謹(jǐn)貢七篇,以為視聽之污。伏以元和功德[3],凡人盡當(dāng)歌詠紀(jì)敘之,故作《燕將錄》。往年吊伐之道未甚得所,故作《罪言》。自艱難來始,卒伍傭役輩,多據(jù)兵為天子諸侯,故作《原十六衛(wèi)》。諸侯或恃功不識古道,以至于反側(cè)叛亂,故作《與劉司徒書》[4]。處士之名,即古之巢、由、伊、呂輩[5],近者往往自名之,故作《送薛處士序》。寶歷大起宮室[6],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有廬終南山下[7],嘗有耕田著書志,故作《望故園賦》。雖未能深窺古人,得與揖讓笑言,亦或的的分其狀貌矣。自四年來,在大君子門下[8],恭承指顧,約束于政理簿書間,永不執(zhí)卷。上都有舊第[9],唯書萬卷,終南山下有舊廬,頗有水樹,當(dāng)以耒耜筆硯歸其間。齒發(fā)甚壯,間冀有成立,他日捧持,一游門下,為拜謁之先,或希一獎。今者所獻,但有輕黷尊嚴(yán)之罪,亦何所取。伏希少假誅責(zé),生死幸甚。謹(jǐn)啟。
[1]知己:指沈傳師。杜牧自大和二年(828)十月即為沈傳師辟為江西團練巡官,后又隨沈傳師轉(zhuǎn)宣州幕府,凡六年,頗受賞識,故杜牧視沈為知己。本文作于大和八年(834),杜牧?xí)r在牛僧孺淮南節(jié)度使幕中。
[2]侍郎:謂沈傳師,其時沈傳師在朝任吏部侍郎。
[3]元和:唐憲宗年號(806—820)。
[4]劉司徒:指昭義節(jié)度使劉悟。曾授官“檢校司徒”,故稱。
[5]巢:巢父,唐堯時隱士,筑巢樹上而居,故稱。由:許由,上古隱于箕山的高士。相傳堯曾想讓天下給他,不受。伊:伊尹,商湯臣,名摯,曾為湯妻陪嫁奴隸,后佐湯伐夏桀,被尊為阿衡(宰相)。呂:呂尚,亦稱姜太公。曾釣于渭濱,后為周文王所重,立為師,并輔周武王滅紂王。
[6]寶歷:唐敬宗年號(825—827)。
[7]廬:指杜家在終南山下的樊川別墅。終南山:又名南山,秦嶺山峰之一,在陜西西安市南。
[8]大君子:指沈傳師。
[9]上都:京都,指唐長安。
唐人有以文干謁顯貴與文學(xué)名人的習(xí)尚,本文即是干謁之文。其時杜牧已入仕,但在幕府,不甚得志。而沈傳師任吏部侍郎,又是牧之知己,故杜牧上文以冀他日“或希一獎”,而得有所“成立”。
本文最重要的是杜牧自敘他作《燕將錄》、《罪言》諸文的緣起一段。從中可知杜牧為文乃是有所為而作,并注重文章的現(xiàn)實功用。以此亦可體察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主張,實際上是與白居易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相仿佛的。
杜牧尚有《獻詩啟》,唯難考作年。此啟曾敘其作詩標(biāo)的:“某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wù)奇麗,不涉習(xí)俗,不今不古,處于中間?!彼^“奇麗”,當(dāng)針對其時靡麗詩風(fēng)而言;而“習(xí)俗”則或指白居易一派的淺切通俗詩風(fēng)。他苦心作詩,追求高絕,故其詩雖不無涉及艷情之作,然標(biāo)格較高,非一般淫艷之作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