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培養了不起的女孩,先做稱職的父母(1)
- 培養了不起的女孩(大全集)
- 凡禹 燕君
- 5529字
- 2014-01-17 11:26:38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女孩的教育則更需要父母多加重視和關注。性別給了女孩巨大的優勢,然而一旦放松或放任,女孩就會出現許多令父母頭疼的問題,比如自卑、依賴性強、軟弱、逃避責任等。正是家長的寵溺和教育的缺失,讓女孩缺乏必要的生活實踐。因此,父母不要奢望把女兒教育得多聽話、多乖巧、多溫順,而應根據她們的天性,給予她們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父母們小心翼翼地愛護著女孩,卻很少有人知道,父母在女孩的人生中究竟該扮演怎樣的角色?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還是母親就一定要是慈母,而父親就一定要是嚴父呢?不要在你的女孩面前戴面具,你所扮演的角色,是由心演繹、由愛而生的,包含了父母對女孩最深的情意。
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都說女孩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在女孩的成長過程中,媽媽是跟女孩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媽媽的一舉一動都是女孩模仿的對象。當女孩調皮地穿上媽媽的高跟鞋,用媽媽的口紅把自己畫成小花臉,試穿媽媽的漂亮衣服,學著媽媽照鏡子……母女之間不僅是血緣關系,媽媽和女孩可以是一生的牽連,她們相輔相成,是彼此人生道路上最密切的同伴。
有研究表明,女孩在7歲之前會十分依賴媽媽,她們與媽媽關系最好;7~10歲之間,女孩更樂意模仿爸爸,更愿意與更有權威的爸爸交流。但當女孩進入青春期后,因為媽媽的“貼心”,女孩與媽媽的關系在一點點地升溫。
特別是女孩進入青春期后,媽媽對女孩的貼心程度更是在一點點地增加,青春期的女孩情緒很不穩定,她們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但她們的情緒常常表達給最關心和最了解她們的媽媽。而這時,媽媽雖然不能使女兒在短時間內心情變好,但貼心媽媽的容忍往往阻止了女兒壞脾氣的蔓延。所以,當女孩的青春期穩定之后,她會因為體會到媽媽的苦心,而與媽媽更加親近。
當女孩的青春期來臨,她就要經歷荷爾蒙循環的周期,這使得女孩以新的方式去面對世界。荷爾蒙的循環使得女孩的情緒像波浪一樣起伏不斷,且變化無常——當波浪上升的時候(雌性激素水平比較高),女孩感覺良好,身邊的一切都會讓她快樂,女孩也像甜蜜的糖果一樣討人喜歡;而波浪下降時,女孩的世界就會陰云密布、缺憾重重,女孩也會無精打采、煩惱和沮喪。這種變化是正常的。
第一次經歷月經的女孩可能會覺得驚慌失措,甚至產生羞恥感,這時候,媽媽是女孩最有效的安慰劑。媽媽的安慰可以使女孩從驚恐中走出來,甚至可以鼓勵女孩在今后的許多年中同自己的壞情緒作斗爭。
作為媽媽,更要深知自己為女孩帶來的影響,以身作則,用自己的經驗和關愛培育出完美的女兒。
首先,高尚的媽媽是女孩的榜樣。好的品德是媽媽送給女孩一生最珍貴的禮物。
媽媽是否孝敬老人、是否有同情心、是否有愛心,女孩都是最先受到感染的,并且在模仿著媽媽的行為。有一個故事流傳深遠:
在一戶中等收入的人家里,住著姥姥、爸爸、媽媽和女孩四口人。小女孩總是很好奇,為什么大家都能在屋子里睡,而姥姥只能睡在陽臺上,而且平時都不能進屋;為什么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在桌前,而姥姥只能坐在小板凳上獨自吃飯;為什么媽媽總是把好菜好飯留給自己,卻把殘羹冷炙扔給姥姥。
有一天家里吃魚,而姥姥只能吃魚頭和魚尾。小女孩突然做了一件驚人的事:她把姥姥吃剩的魚頭和魚刺收了起來。當媽媽詫異地問她時,女孩笑著說:“我要留下,等媽媽老了給媽媽吃。”
如果媽媽沒有給女孩做好榜樣,當你老的時候,埋怨女孩對你不孝順的那一刻,女孩很可能振振有詞地說:“你當初也是這么對待姥姥的呀!”到那時,你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女孩那顆正直善良的心。
其次,要做一個理性堅強的媽媽。在生活中,很多媽媽喜歡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受害者的角色,想以此來博取女孩的愛與同情。但無數事實證明,一個柔弱的媽媽帶給女孩的影響是消極的。人們本能地希望與強者為伍,這不僅可以增強安全感,也是積極向上的體現。女孩富有同情心,她也許會去同情弱者,但絕對不會喜歡弱者。長期被媽媽灌輸諸如“你爸爸對不起媽媽,我們吵架都是你爸爸在欺負媽媽”“我委屈自己都是為了你,為了這個家”的受害者形象,女孩會對媽媽失去信心,敏感的女孩甚至會疏遠媽媽,而自身也會陷入自卑和自責之中。
做媽媽確實會為女孩犧牲很多,但這些牢騷可以等女孩長大后,再一一向她訴說。懂事后的女孩會明白媽媽的辛酸和難處,也會認為媽媽一路走來非常堅強,從而更敬重堅強的媽媽。
再次,不要做嘮嘮叨叨的媽媽。愛嘮叨、愛抱怨是很多女人的習慣,很多女人做了媽媽之后,變得更愛嘮叨了。
“你吃了早飯沒?不吃早飯可不行,你得先吃了再走。不吃也得帶走!什么?去學校吃?學校的哪有家里做的衛生,你還是先吃了再上學吧,我看還來得及,你多跑兩步……”
“你怎么還在上網啊,該學習了!老師都說你不夠努力,你看看你,都這么晚了還在上網,以后怎么考大學、找工作?我還想送你出國留學,我辛辛苦苦的是為了誰啊!”
“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媽媽都是為了你好,難道我能害你嗎?你居然還跟我對著干,我怎么會有你這么不聽話的女兒。叫你穿紅色的那件衣服你非穿格子的,那件衣服本來我就不想給你買;讓你別借給同桌錢,你非借,這都5天了還沒還錢;吃飯也這不吃那不吃的……”
這些猶如《大話西游》里唐僧念經的橋段,經常在生活中上演,甚至有些媽媽自己都承認:“當了媽媽之后太擔心女兒,突然就變得嘮叨了。”
有資料顯示,母女關系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媽媽對生活的滿意程度——是否愛嘮叨?每個女孩都不喜歡聽媽媽整天嘮嘮叨叨,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最經常說的就是:“你煩不煩啊?”而且媽媽抱怨得越多,女孩就越聽不進去,那么媽媽就用更多的嘮叨來迫使女孩聽進去自己的話。這就導致了惡性循環的發生。
而且女孩深受媽媽影響,有這樣媽媽的女孩也會染上嘮叨的毛病,有的時候爸爸會說:“你媽媽是個大嘮叨,你是個小嘮叨!”
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媽媽首先要用樂觀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中的麻煩和難題。減少對生活和女孩的抱怨,換個角度去看待女孩的缺點,那么她的生活就會多一縷陽光。
最后,媽媽要做家庭的紐帶。“女孩天生跟媽親”,這是女孩成長中固有的情結。而相反,女孩對于父親就會顯得相對疏遠。因為父親忙于事業,跟女孩接觸的時間沒有媽媽多,很多女孩與父親的溝通都存在著困擾與阻礙。這個時候,媽媽就要承擔起家庭紐帶的作用,你的態度決定著父女關系的好壞。
如果媽媽總是埋怨爸爸:“一點兒都不關心我們母女,總是忙著上班。”那么,女孩就會認為爸爸不喜歡自己,因而冷淡、疏遠爸爸。
如果媽媽一直對女孩說:“爸爸雖然工作忙,不過他還很惦記咱們倆,你睡著后總問我你的事情,聽說你要去參加歌唱比賽,還一直夸你唱歌很好聽呢!”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即使女孩與爸爸缺少交流,心里也還是愛著爸爸的,并且會體諒爸爸的工作。
另外,當爸爸與女孩發生矛盾時,媽媽更要發揮自己的作用,當好“紐帶”,這樣才能保證家庭的和諧與快樂。
因此,女孩在今后的生活中也會按部就班地像媽媽一樣:成長——求學——戀愛——工作——結婚——生子。媽媽要向女孩講述自己的生命歷程,用自己的經驗來避免女兒走彎路,發揮女性細膩的性格優勢,全方位地考慮女孩生命中的所有可能性,提前給女孩打預防針。
媽媽是女孩的第一任老師
應該說,母親對女孩影響最大,對女孩的成長教育也最重視。有一項調查顯示,一個人,不管是她自己喜歡還是不喜歡的性格,80%繼承于母親。因為母親和女孩相處時間最長,對女孩影響最大,尤其是在女孩年幼時的性格塑造過程當中。
在大多數的家庭里,做媽媽的最容易寵愛孩子,她們舍不得讓孩子做一點家務,甚至連孩子需要自己去做的事情,她們也一手包攬。在這樣的環境里,女兒真的像公主那樣嬌貴,一旦媽媽不在或者不能在她身邊像“仆人”一般照顧她,“小公主”就會因為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而變得十分痛苦。所以,明智的媽媽會讓女孩做個既有高雅氣質,又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小公主。
媽媽要給女兒作出好榜樣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長得真像你的媽媽!”“你的言行跟你媽媽一模一樣!”“你像你的媽媽一樣優秀!”……
的確,在女孩心目中,媽媽是偉大的,媽媽就是她的偶像。
因此,在女孩很小的時候,她就會模仿媽媽的言行。媽媽對待生活的態度也會影響著女孩,媽媽樂觀,女孩也會樂觀地對待她身邊的一切事情,媽媽總是抱怨生活,女孩的生活也會充滿抱怨……
在某種意義上說,媽媽決定著女孩將會成長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所以,做媽媽的一定要切記自己在女兒心目中的偶像身份,并努力地扮演好自己的偶像角色。請記住:你若想讓女兒成長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做媽媽的首先自己要成為那樣的人!
女孩最不愿意被父母“冷落”,尤其是被媽媽冷落。物質上的滿足并不能代替其在精神上的滿足,而相比物質,女孩更需要的是媽媽對她的關注。
媽媽該如何給予女孩積極的關注呢,具體該怎么做?
(1)關注女兒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的關注重點是女孩的營養、運動和睡眠。這三項基本要素是兒童體格和大腦發育的硬件基礎。兒童每天都要有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取,同時要保持營養素的平衡。而兒童運動和睡眠的不足,更是不可忽視的。兒童如果營養、運動和睡眠不足,不但會影響其體格、智力發育,也會影響其心理和社會功能發育。因此,應該關注女孩的日常生活,使她有充足的睡眠、充分的運動和平衡的營養。
(2)重視女孩的需要。任何人的成長,都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都有自然的需要,包括玩耍、結交玩伴和學習。
(3)經常聆聽女孩的傾訴。力爭準確理解并表述出對她的感受,使女孩感到她在父母心中所占的重要位置。而在聆聽的過程中,女孩也會感受到來自媽媽的關注。
(4)重視社會能力的培養。從幼年開始,就要為女孩提供機會,與別的女孩一起玩樂。學會交朋友,并能維持友誼,對女孩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良好的經歷。父母要幫助女孩學會建立和培育友誼。學會與伙伴建立友誼是兒童早年的一項重要任務,對兒童各種能力的成長有長遠的影響。此外,從幼年開始,培養女孩的責任心、創造力、合作精神和自強的性格也是在培養社會能力中應該注重的。
對女兒來說,父愛如山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對于女孩而言,父親的愛可以如“山”一般厚重、踏實,也可以如“山”一般威嚴。
密西根大學在 1949~200l 年中,針對數百家庭的 100 項家庭調查表明,爸爸的關愛(更為準確的定義是爸爸對女兒生活的良性介入)對于女兒的智力發展、情感形成以及身體健康至關重要。這種影響波及女兒成年后的行為、情感穩定性及精神健康。也就是說,爸爸手中有一根看不見的絲線,左右著女兒的人格、心理及行為過失。
一個17歲的少年犯在牢獄里流下悔恨的淚水,她因為參與販毒而被抓。在問到她的父親的時候,她情緒非常激動,她吼叫著說她沒有父親。后來她情緒平定下來,說:“從我懂事起,就知道父親是個粗暴的人。他只知道打我和母親,我跟母親整天生活在淚水和恐懼之中。到我6歲那年,他徹底拋棄了我和母親,跟一個壞女人走了,臨走還把家里所有值錢的東西變賣了,剩下我跟母親艱難地生活。”
然后,女孩又惡狠狠地說:“從此以后,我就恨男人,天下的男人都不是好東西。如果我再見到他,我一定殺了他!”
而幾乎與這個女孩處于同一年齡段的另一個女孩卻與她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一個在舞蹈大賽上得了一等獎的女舞蹈演員,含著淚水說:“非常感謝我的爸爸和媽媽,尤其是我的爸爸,他為我能有今天的成績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每次我練舞練得渾身是傷,媽媽心疼我讓我放棄,爸爸卻每次都鼓勵我堅持下去。爸爸給了我堅強的毅力。正是爸爸這種不斷的鼓勵才讓我有了今天,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感謝我的爸爸!”
所以,光是母親對女兒的影響是遠遠不夠的,父親以一個男性所特有的剛毅和堅強能給女兒母親所不能給予的影響。正如這位父親讓女兒擁有了堅強的毅力,相信這會讓女兒受益終生。
一個父親如果不能盡到作為父親應盡的責任,給女兒帶來壞的影響,可能就如前面那個販毒的父親一般,給女兒帶來不可挽回的災難,使女兒的心理徹底扭曲,害了女兒的一生。
父親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有責任感的優秀父親能為女兒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引導和支持。這綿綿的父愛,就如同肥沃的養料一樣提供給自己的女兒,使女兒從一棵小小的樹苗一直生長成可與父親比高的參天大樹。
具體來講,父親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對女兒產生影響可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父親要時刻關愛和鼓勵女孩。媽媽大多是從生活層面影響女孩,而父親卻會對女孩的性格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擁有一位善于對女孩表達愛的父親,女孩會經常受到父親的關愛和鼓勵,從而變得自信、樂觀,做事充滿積極向上的動力。反之,如果女孩總是察覺不到父親的關心,就會敏感地認為父親不愛自己而變得自卑、悲觀,甚至在以后與異性的交往中,也會變得沉默寡言或一味討好對方。
(2)父親要給女孩安全感。加拿大的心理學專家研究發現,少女時期獲得父親的愛與支持的女孩,有較好的感情與性心理發展,成人后處理與異性親密關系的能力較強。而如果父親讓女孩感到威脅、疏遠、不關心,會使女兒失去安全感,也會影響女孩的人格發展。
(3)別讓女孩的發育提前。美國和新西蘭心理專家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父女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女孩青春期發育,即促使女孩提前到達青春期,或者延遲女孩跨入青春期的門檻。有關專家調查了美國 173 位女孩及她們的家庭,結果顯示,與父親關系特別好的女孩青春期發育遲于那些與父親關系一般或不太好的女孩。女孩青春期發育的提前是父親對女兒關心程度不夠的一種反饋。要想自己的女兒健康成長,作為父親更應該學會和懂得如何與女兒相處。
(4)父親要為女孩今后找男朋友做一個好模板。一個很有趣的研究表明,世界上眾多的媽媽發現自己的女婿和丈夫如出一轍!這是因為有 65 %的女兒在成年后會按照父親的模式選擇男友及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