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培養了不起的男孩之生活篇(4)
- 培養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 凡禹 燕君
- 5585字
- 2014-01-17 11:55:13
另外,在與孩子交談時,父母注意自己的口氣,還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有足夠的耐心。有些問題孩子不一定能很快理解,父母要有耐心幫助孩子慢慢認識??傊灰改刚莆张c孩子交談的藝術,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其次,要平等對待孩子。要從平等的地位出發,不擺父母的架子。在心情好的時候要這樣,在心情不佳或被頂撞的時候更要注意態度。
最后,要以孩子為中心。要以孩子關心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談,當然,有父母和孩子都感興趣的話題更好。父母與孩子以這類話題交談最容易溝通,也便于掌握孩子的思想動向。
★與孩子交流,信任是基礎
大部分家長都認識到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性,然而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確實讓家長們十分頭疼。許多家長抱怨,“我們缺少共同語言”或者“孩子根本不聽我們的”。對于這種狀況,社會教育專家認為,孩子與家長缺乏交流并不表示孩子們不愿意和他人進行溝通,關鍵在于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和方法不對。
劉清為了制定了一套學習時間安排制度,兒子小昆也同意了按規定玩游戲做作業,到時間就休息。
劉清終于松了口氣,突然有一天,劉清出差提前回到家,發現兒子又在房間里聚精會神地玩游戲,而且沒有先完成功課。
“小昆!”劉清大喊一聲,死死地盯住兒子。
小昆急忙地把游戲機藏了起來,試圖做出一個笑臉,然后故作鎮靜地說:“我做了一個小時的功課,剛剛才坐下來休息一會兒?!?
“小昆,你真讓我傷心,你怎么會這樣對待媽媽,你懂不懂這樣做會對你有什么樣的影響?你不必解釋了,聽我的?!笨匆妰鹤铀坪跻贽q,劉清急急忙忙地止住了他。
“我不想聽你任何的解釋,你讓我失望極了,你知不知道我這樣做全是為了你?”
“那你不要管我好了。”兒子頂了一句。
“什么?”媽媽的眼睛瞪了起來,聲音驟然升高。
此時,兒子的眼睛里開始出現恐怖的樣子,他在尋找退路。“不管你!這是我的責任,我當然要管。你回房間去想一想,還有……”她忽然想起兒子這周末要同幾個好友到同學家玩?!斑€有這周末不能去同學家玩?!?
“為什么?”小昆大叫,憤怒和絕望像洪水一樣地扭曲了他的五官?!拔乙?,我就要去,你不講理?!?
看著兒子那種狂怒的表情,劉清也有些不安了。她知道兒子是多么盼望著這個機會能與小伙伴一起玩。但她的憤怒和自尊都阻止她收回這道“命令”。
“是你自己取消了這次機會。”
“為什么?這與玩有什么關系呢?我就要去,看你怎么辦!”兒子暴跳如雷,他此時困獸似的表情和姿態是劉清最不愿意看到的。
“你馬上停止,不然我要發火了。”
“你已經發火了,我就這樣,怎么樣?”
“啪、啪”,劉清狠狠地在兒子背后拍了兩下。
兒子眼含淚水沖進自己房中,“哐啷”一聲將門關上。
隨著這兩下,劉清的氣泄了,卻感到十分的內疚,有一種被擊敗的感覺。
一直在旁注視的保姆說:“大姐,這幾天他都沒有貪玩,今天的確是先做了一些作業,才央求我讓他玩一會兒的,我覺得他是很看重你的規定的,你應該信任他才是?!?
劉清為什么會發火?現在讓我們看看她那一刻的心理活動:看到兒子在自己不在時玩游戲,劉清首先想到的是在做了許多工作后兒子仍然無視媽媽的要求,做媽媽的辛苦和委屈都奔涌出來。更想到睡眠不足對兒子身體的影響,兒子以往不盡人意的事情也一件件地在腦子中演映出來。她沒有相信兒子,沒有給兒子任何解釋的機會,就對兒子發火。
誠然,對孩子不關心、不在意的父母一定是不稱職的父母,但用制度強求孩子,一旦出了問題就過于魯莽地、不加思索地采用了不正確方式的父母,即使他們內心有多么關心孩子,在我們看來,他們根本就是個失職的父母,他們沒有做到相信自己的孩子。
一般來說,父母對孩子的不信任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嘲諷孩子的幼稚。經常對孩子說:“小孩子不懂事,瞎摻和什么?”“你知道什么呀?”
二是嘲笑孩子相貌、能力等缺點。如對孩子說:“你個子小,就別做籃球明星的夢了?!泵绹晒W家戴爾?卡耐基說過:“千萬不要取笑孩子的野心,對孩子來說,這種開玩笑就是嘲諷,而嘲諷是極具刺傷力的。如果父母發現子女的愿望太過不切實際,不妨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不斷與他們討論,可能的話,找一機會談談最有前途的工作,再盡可能鼓勵他勇往直前?!?
三是打擊孩子對未來所萌生的希望。如經常說:“你五門有三門成績不及格還想當校長?”
實際上,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信任。父母的信任是對孩子的肯定和激勵,能夠讓孩子更加自信,并更愿意與父母溝通。
一些教育專家在家庭調查中發現,子女對父母有特殊的信任,他們往往把父母看成是自己學習上的老師,德行上的榜樣,生活上的參謀,感情上的摯友。他們也特別希望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他們認為,只有父母的信任,才是真實、可靠的。父母的信任意味著壓力、重視和鼓勵,這是真正觸動他們心靈的動力。
許多普通的、不為老師和家長看好的孩子,他們的潛能表現在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做父母的一定要對他們充滿信心,堅信只要是生命就能綻開燦爛的花,耐心地幫助孩子挖掘出那閃爍著獨特光芒的潛質,讓它成為打開孩子生命潛能的金鑰匙。
充分信任孩子,才能感染孩子,激勵孩子;充分信任孩子,才能使孩子的潛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現。對孩子的信任,能夠激發孩子內心的動力,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失敗時的快樂。他們會在父母充滿信任的目光和言語中,自己從摔倒的地方爬起來,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實現他們心中的理想。
對孩子的信任,做孩子的朋友,能夠激發孩子內心的動力,讓孩子體會到被尊重和認可的快樂。他們會在父母充滿信任和友好的目光與言語中,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實現他們心中的理想。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呢?
首先,信任你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總是渴望得到成人的賞識、贊賞、尊重、信任來肯定自我,發展自我。如果父母處處不信任孩子,總是說:“你在搞什么鬼,是不是想糊弄我?”“別騙我了,你以為我不知道你腦袋里想些什么嗎?”這樣,孩子往往會感到沮喪,從而產生消極的心理。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說:“去做吧,我相信你能行!”“我相信你能夠安排好時間!”“我相信你會把自己的房間收拾整潔的?!边@種信任使孩子的內心感到非常愉悅,他的能力得到了父母的肯定,他的自信就會樹立起來,他與父母的關系就會更加融洽。
其次,相信自己的孩子最好。
許多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其他孩子的優點來比較,似乎自己的孩子總是不如其他孩子好。殊不知,父母的這種做法給孩子的感覺就是“父母是不信任我的!”“我在父母眼里是沒用的家伙!”這種消極的想法也讓孩子產生了不信任父母的情緒,從而造成親子溝通的困難。
孩子的成功與否應該根據孩子本身的成長來衡量,而不要根據其他人的情況來衡量。
通用集團前首席執行官杰克·韋爾奇被譽為“全球第一CEO”。母親在韋爾奇的成長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她從來不把韋爾奇與其他的孩子相比,相反,她會把韋爾奇的優點與其他孩子相比,從而讓韋爾奇產生巨大的成就感。
小時候的韋爾奇有很嚴重的口吃,韋爾奇曾經自卑過,但是,母親卻對韋爾奇說:“這是因為你太聰明了。沒有任何一個人的舌頭可以跟得上你這樣聰明的腦袋瓜?!?
從此,韋爾奇就自信自己的確是一個聰明的人,并努力訓練語言能力,不僅糾正了口吃,而且擁有強大的自信心。韋爾奇的母親是偉大的,因為她的偉大,最終造就了一個偉大的兒子。
許多父母認為,拿孩子與他人比較是希望孩子上進。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父母一味地拿優秀的人與孩子相比,會使孩子產生比不上他人的感覺,從而忽視自己的優勢,產生沮喪、頹廢的心理。這種消極心理一產生,就不可能與父母保持良好的關系。
最后,信任孩子的決定。
許多父母總是怕孩子選擇不好,總是不相信孩子的決定,希望插手孩子的決定。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決定,他們對于自己的決定,總是能夠全力以赴。
1996年,美國有一位身無分文的青年,他雖然沒有什么成就,但是他看好了一份事業——電子商務,他相信這份事業非常有前途,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于是他下定決心要在這個領域發展。但是他遇到一個非常大的難題,那就是資金問題,他還沒開始自己的事業,幾乎沒有任何積蓄。
他首先想到了父母,當時他父母有30萬美元的養老金。
當他向父母說明了他的用意后,他的父母只商量了一會兒,就非常痛快地把錢交給了兒子,并對他說:“雖然我們對互聯網并不了解,更不知道到底什么是電子商務,但我們了解并且相信你——我們的兒子!”
后來,這位青年憑借著這筆錢,開始并逐漸做大了自己的事業。
他就是當今個人財富達105億美元、大名鼎鼎的亞馬孫書店的首席執行官——貝索斯。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不能說貝索斯的成功完全歸功于他的父母,但是他父母所起到的作用確實非常重要。父母的信任給貝索斯帶來了無窮的精神力量。
事實上,如果父母選擇信任孩子的決定,孩子就會對父母的信任表示感激,并全力以赴為自己的決定而努力。
★要聽懂孩子的話外之音
溝通是一門藝術,如果父母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孩子,那么就必須從一切方向去了解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說,真正的溝通必然是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的,而心與心的對話又是從真誠的傾聽開始的,不會做一個真誠的傾聽者,那么你也就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
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馨,從而對父母更加親近與尊敬。這有利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有利于父母對他們的不聽話行為,進行明確的教育和指導。
許多父母雖與孩子朝夕相處,卻對他們并不了解。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很難有效地應對孩子的不聽話行為。父母要想在糾正孩子的不聽話行為上取得有效的成果,首先得親近孩子,取得他的信任,走進他的內心。
在一個悶熱的下午,李強渾身是汗地騎著自行車在人流車流中艱難地行進。兒子坐在他的車后,向他講著在班里與同學鬧別扭的事,勞累疲憊、心里正煩的她毫無反應地聽著。
漸漸地,兒子的聲音弱了下來。突然,他小聲說:“爸爸,我差點兒忘了,老師讓買一盒橡皮泥。”李強不耐煩地說:“早干嘛去了,剛才路過文具店為什么不說!”誰知當他極不情愿地帶著孩子返回文具店時,兒子竟然氣鼓鼓地自己跳下車,恨恨地說:“不買了,回家!”說完,頭也不回地徑直往家走。
一進家門,李強就走到兒子面前質問他為什么這么不聽話。兒子眼淚汪汪地望著他說:“爸爸,你知道嗎,我們小孩兒也很可憐!”李強一下子愣住了,像遭到重重的一擊。兒子的小臉通紅,哽咽著:“爸爸,你們父母心煩的時候,可以對小孩兒發火;我們小孩兒心煩的時候,找誰發火呢?你知不知道,我們有時也很想找個撒氣的地方……”孩子的話使李強的內心長時間無法平靜下來。
李強有些自責:我們曾經也是孩子,也曾因為父母拒絕了我們的正當要求,因為一次誤解而遭斥責……這種傷害往往留下難以撫平的傷痕,有時甚至會伴隨我們一生。今天,做了父親的我,卻因為工作、生活的壓力和煩惱而把不良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全然不顧孩子的心理變化和承受能力。
“我們小孩兒也很可憐”,這句話使李強猛醒,他知道,自己粗暴的態度已經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望子成龍的殷殷期望、缺乏兄弟姐妹的親情溝通、繁重的學習壓力……他們太需要心的交流和溝通。許多父母常常忽視了這一點,而只關注孩子的學習,只看重每次考試的分數,卻不知道這樣做會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所以,許多的孩子便變得不愿和父母說話。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又怎么不會和父母產生代溝,又怎么不會心生隔膜呢?
從這以后,李強就開始有意識地給自己的心靈留出一塊空間,讓它去容納孩子的喜怒哀樂。他知道不僅應該在學習和生活上關心孩子,更應該悉心去體味孩子那一顆渴望得到理解的心。
從此,李強與兒子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密切,代溝這堵墻在他們的身上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因此,作為父母千萬不能忽視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唯有如此,父母們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才能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才能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許多父母老是在那里自以為是地評價,孩子的話就總是被打斷,使他根本無法完整地表達一件事。更何況,父母的評價總是站在一個成人的立場上,有些評價對孩子來說也許不太適合。
父母應該做的應該是:認真聽完孩子的話。這不僅是在對孩子進行平等做人、平等對待別人、平等對待自己的教育,也是走進孩子心靈的有效手段。然而做孩子忠實的傾聽者,是需要付出時間和耐心的。作為孩子的父母,只有真正換位思考,對孩子的訴說才會認真聽下去,才能產生交流中的互動。否則,沒等孩子說完兩句話,就不耐煩了,那就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作為一個稱職的父母應學會傾聽、樂于傾聽,并善于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真正學會從孩子的傾訴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樂,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才能真正領會孩子的思想意圖,分享孩子的快樂,真誠地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為孩子的成功而喝彩;才能有效地用父母的體貼去化解孩子的煩惱,營造出充滿愛意的溫馨家庭環境;也才能贏得與孩子的真誠友誼。
有人說,教育就是不斷消除誤解的過程。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可以增進溝通,促進理解。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父母們都應學會傾聽,傾聽他們的話語,傾聽他們的心聲,傾聽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對未來的夢想。
父母們都想保護孩子,以免他們失望、受挫或與別人發生沖突,但父母不能將他們永遠地置于自己的保護之下。父母能夠做的就是幫助他們理解并處理不愉快經歷的感受。通過與父母共同分擔不愉快的感受,孩子將會減少傷害和壓力,同時也逐漸增強了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在面對挑戰和日常生活中的失意時,他將會作出較好的選擇。
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呢?下面介紹的幾種方法,不妨作為父母們的參考。
首先,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孩子向父母訴說時,父母應安靜、專心地傾聽,但不給予評判。父母不必接受孩子的所有行為表現,而只是接受他的感受。例如,孩子告訴父母他對小伙伴有多生氣,但父母不能允許孩子通過嘲弄或打人來表達他的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