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菜肴烹飪——這點技藝,助你做得一手好菜(2)
- 萬事不求人(大全集)
- 陳榮賦 林墨敘
- 3608字
- 2014-01-20 11:11:52
用清水洗凈,即可除去魚膽殘留的苦味。
★羊肉去膻妙計
蘿卜去膻法。將白蘿卜戳上幾個洞,放入冷水中和羊肉同煮,滾開后將羊肉撈出,再單獨烹調,即可去除膻味。
米醋去膻法。將羊肉切塊放入水中,加點米醋,待煮沸后撈出羊肉,再繼續烹調,也可去除羊肉膻味。
綠豆去膻法。煮羊肉時,若放入少許綠豆,亦可去除或減輕羊肉膻味。
咖喱去膻法。燒羊肉時,加入適量咖喱粉,一般以1000克羊肉放半包咖喱粉為宜,煮熟煮透后即為沒有膻味的咖喱羊肉。
料酒去膻法。將生羊肉用冷水浸洗幾遍后,切成片、絲或小塊裝盤,然后每500克羊肉用料酒50克、小蘇打25克、食鹽10克、白糖10克、味精5克、清水250克拌勻,待羊肉充分吸收調料后,再取蛋清3個、淀粉50克上漿備用。過些時候,料酒和小蘇打可充分去除羊肉中的膻味。
藥料去膻法。燒煮羊肉時,用紗布包好碾碎的丁香、砂仁、豆蔻、紫蘇等同煮,不但可以去膻,還可使羊肉具有獨特的風味。
浸泡除膻法將羊肉用冷水浸泡2~3天,每天換水2次,使羊肉肌漿蛋白中的氨類物質浸出,也可減少羊肉膻味。
桔皮去膻法。燉羊肉時,在鍋里放入幾個干桔皮,煮沸一段時間后撈出棄之,再放入幾個干桔皮繼續烹煮,也可去除羊肉膻味。
核桃去膻法。選上幾個質好的核桃,將其打破,放入鍋中與羊肉同煮,也可去膻。
山楂去膻法。用山楂與羊肉同煮,去除羊肉膻味的效果甚佳。
★消除雞腥味的方法
洗雞是必須把雞屁股切掉,并將雞身內外黏附的血塊內臟挖干凈。
不論是整只烹煮,還是剁塊燜炒,都要先放在水里燙透。因為雞肉表皮受熱后,毛孔張開,可以排除一些表皮脂肪油,達到去腥味目的。
在炒、炸之前,最好用醬油、料酒腌一下。經過這樣幾個環節的處理,雞肉成菜后就沒有腥氣了。
★巧切皮蛋不粘刀
如果用刀切剝好的松花蛋,蛋黃就會粘在刀上,既不好擦,又影響蛋的完整、美觀。怎樣切才能不粘刀呢?在沒有專用工具的情況下,可用普通的針線或細尼龍線在松花蛋上繞一圈,相向一拉,松花蛋就被均勻地割開了,且蛋黃不粘。如沒有現成的絲線,可將刀在熱水中燙一下,然后再切,也能切得整齊、漂亮。
★和餃子面的小竅門
餃子皮粘連的主要原因是面筋不夠,或者是面筋還沒有形成。因此,在和餃子面時,要注意三點。
(1)100克面粉里摻入6個雞蛋清,使面里蛋白質增加,用這樣的面做的餃子下鍋后,蛋白質會很快凝固收縮,餃子起鍋后收水快,不易粘連;
(2)和得略硬一點,和好后應放在盆里蓋嚴密封,醒10到15分鐘,等面里的麥膠蛋白和麥谷蛋白吸水膨潤,充分形成面筋后再開始包餃子;
(3)時,一定要添足水,待水開后加入2%的食鹽,等鹽溶解后,再下餃子。因為鹽中的鈉離子、氯離子會使面筋的韌性、彈性、滑性增加,餃子不會粘皮、粘鍋。
★去除米飯糊焦味
在煮飯的時候,有時煮的時間太長或放的水少了,會把米飯煮糊,吃起來焦糊味很濃。去掉這種焦糊味的辦法是用筷子把焦了的飯戳幾個洞,然后在每一個洞內放進一段與飯差不多高的蔥,再把蓋子蓋好,燜上三、五分鐘再吃,焦糊味就沒有了?;蛘邔⒒痍P掉,在米飯上面放一塊面包皮,蓋上鍋蓋,5分鐘后,面包皮即可把糊味吸收。
★做飯防溢三法
燒稀飯時,只要往鍋里滴幾滴芝麻油,開鍋后用中小火煮,就不外溢。
用電飯煲煮飯,只要提前2~3小時把米洗凈,放在適量的水中浸泡,就能避免米湯外溢。
煮粥時,先淘好米,待鍋半開時(水溫50℃~60℃),再下米,即可防止冒鍋外溢。
★怎樣煮面條不粘糊
煮面條時,待水開后先加少許鹽(每500克水加鹽15克),再下面條,即便煮的時間長些也不會粘糊。
煮掛面時不要用大火。因為掛面本身很干,如果用大火煮,水太熱,面條表面易形成粘膜,煮成爛糊面。
煮掛面時不應當等水沸騰了再下掛面,而應在鍋底里有小氣泡往上冒時下掛面,然后攪動幾下,蓋好蓋,等鍋內水開了再適量添些涼水,等水沸了即熟。
★做菜時蔥姜蒜椒別亂放
在烹調中如何投放才能更提味、更有效,卻是一門學問。
(1)肉食重點多放椒。燒肉時宜多放花椒,牛肉、羊肉、狗肉更應多放?;ń酚兄饔茫€能去毒。
(2)魚類重點多放姜。魚腥氣大,性寒,食之不當會產生嘔吐。生姜既可緩和魚的寒性,又可解腥味。做時多放姜,可以幫助消化。
(3)貝類重點多放蔥。大蔥不僅能緩解貝類(如螺、蚌、蟹等)的寒性,而且還能抗過敏。不少人食用貝類后會產生過敏性咳嗽、腹痛等癥,烹調時就應多放大蔥,避免過敏反應。
(4)禽肉重點多放蒜。蒜能提味,烹調雞、鴨、鵝肉時宜多放蒜,使肉更香更好吃,也不會因為消化不良而瀉肚子。
★燉各種肉類的快熟法則
下面介紹幾種肉類的燉法,使你可以在短時間內吃到香噴噴的燉肉。
(1)燉牛肉。燉牛肉時可用干凈的白布包一些茶葉同煮,這樣牛肉易爛,而且有特殊的香味。
(2)燉豬肉??梢酝佒蟹乓恍┥介?。
(3)燉羊肉。在水中放一些食堿。
(4)燉雞肉。在宰雞前給雞灌一湯匙醬油或醋。
(5)燉魚。在鍋中放幾顆紅棗,即可除腥,又宜燉熟。
有些美味是不能求快的,慢火吃工夫,慢火吃美味。我燉肉從來不習慣用高壓鍋,就是這個道理。
★炒蝦仁如何不碎不糊
要使蝦仁烹飪時不碎不糊,要把好“三道關”。
第一,剝出蝦仁后,要立即用冷水洗去蝦仁表層的黏污物及泥沙;
第二,用潔凈的紗布將蝦仁絞干取出、然后加一勺精鹽拌勻,放上半小時,如有冰箱能放入冷藏室里,那更好。
第三,在炒時,打入1至2只蛋清,讓經絞干水跡的蝦仁放在里面,攪拌透,都沾上蛋清液后再入油鍋翻炒,如此,在每只蝦仁外面都能裹上一層薄薄的蛋清膜,翻炒時自然不易碎了。若能正確掌握好這三步,那么炒出來的蝦仁,色白如玉且肉頭堅韌、吃口鮮,也避免了碎、糊二大弊端,做到色、香、味、形俱佳。
★烹調巧用水
炒肉絲、肉片時,加少許水爆炒,炒出的肉比不加水的鮮嫩。
炒、煮蔬菜時,不要加冷水,冷水會使菜變老變硬不好吃,而加開水炒出來的菜又脆又嫩。
炒藕絲時,一邊炒一邊加些水,能防止藕變黑。
炒雞蛋時,一個蛋加一湯匙溫水攪勻,就不會炒老,而且炒出的蛋量多,松軟可口。
豆腐下鍋前,可先放在開水里浸漬一刻鐘,這樣可清除泔水味。
用冷水燉魚無腥味,并應一次加足水,若中途再加水,會沖淡原汁的鮮味。
蒸魚或蒸肉時待蒸鍋的水開了以后再上屜,能使魚或肉外部突然遇到高溫蒸氣而立即收縮,內部鮮汁不外流,熟后味道鮮美,有光澤。
熬骨頭湯時,中途切莫加生水,以免湯的溫度突然下降導致蛋白質和脂肪迅速凝固,影響營養和味道。
煎荷包蛋時,在蛋黃即將凝固之際,可澆上一湯匙冷開水,會使蛋熟后又黃又嫩,色味俱佳。
熬豬油時,先在鍋內放入少量水,再將切好的豬油放入,這樣熬出來的油,顏色晶亮而無雜質。
★炒菠菜去澀味的方法
先把洗凈的菠菜在沸水中燙一燙,再下鍋煸炒。這樣可以去掉澀味。
把菠菜在熱油旺火中快速煸炒,一熟便離火。草酸的澀味會在菠菜煮熟時消失。但又不能使其成熟過頭,破壞菠菜中的營養物質。
★千萬不能邊炒菜邊放鹽
烹制將畢時放鹽。烹制爆肉片、回鍋肉、炒白菜、炒蒜薹、炒芹菜時,在旺火、熱鍋油溫高時將菜下鍋,并以菜下鍋就有“啪”的響聲為好,全部煸炒透時適量放鹽,炒出來的菜肴嫩而不老,養分損失較少。
烹調前先放鹽的菜肴。蒸制塊肉時,因物體厚大,且蒸的過程中不能再放調味品,故蒸前要將鹽、調味品一次放足。
燒整條魚、炸魚塊時,在烹制前先用適量的鹽稍為腌漬再烹制,有助于咸味滲入肉體。
烹制魚圓、肉圓等,先在肉茸中放入適量的鹽和淀粉,攪拌均勻后再吃水,使能吃足水分,烹制出的魚圓、肉圓、亦鮮亦嫩。
有些爆、炒、炸的菜肴,掛糊上漿之前先在原料中加鹽拌勻上勁,可使糊漿與原料粘密而緊不致產生脫袍現像。
食前才放鹽的菜。涼拌菜如涼拌萵苣、黃瓜,放鹽過量,會使其汁液外溢,失去脆感,如能食前片刻放鹽,略加腌制瀝干水分,放入調味品,食之更脆爽可口。
在剛烹制時就放鹽。做紅燒肉、紅燒魚塊時,肉經煸、魚經煎后,即應放入鹽及調味品,然后旺火燒開,小火煨燉。
烹爛后放鹽的菜。肉湯、骨頭湯、腿爪湯、雞湯、鴨湯等葷湯在熟爛后放鹽調味,可使肉中蛋白質、脂肪較充分地溶在湯中,使湯更鮮美。燉豆腐時也當熟后放鹽,與葷湯同理。
★老香菇變嫩法
存放過久或保存不當的香菇,質地會變老。用清水泡發香菇后,把菇足剪去,多清洗幾次,直至去掉苦澀之味。然后把水擠干,用適量的食鹽、淀粉和雞蛋清攪拌后,在沸水中汆熟,再以清水沖涼后,這樣做出的香菇菜肴,味道與嫩香菇一樣鮮美
★燒茄子怎樣才不變黑
用以下方法可防止燒茄子變黑。
(1)削去茄皮,減少變色的條件。
(2)茄子在下鍋時再切,或切后浸泡在冷水里。
(3)鍋和鏟必須刷洗干凈。
(4)燒好的茄子用非金屬容器盛裝。
★氽丸子如何才不散
用新鮮肉作餡,肉的肥瘦比例為三七開,瘦肉多些,并要剁得細一點。
每250克肉餡放入1個雞蛋,加入蔥末、姜末、味精、食鹽和化開的淀粉,把100毫升水分3次倒入,同時,用筷子朝一個方向攪動,使之混為一體。
不要開鍋后再下丸子,當水溫在30℃~40℃時,即可用小勺把肉餡一下一下舀放到鍋里,舀一次將勺子蘸一次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