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恐龍的起源

地球在45億年前形成,而第一個微生物是在數億年后進化而來的。20億年以來,地球是一個細菌的世界。大約18億年前,這些簡單的細菌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更復雜的生物體。全球冰河時代到來又結束,第一批動物出現了。起初它們很簡單,就像海綿和水母,直到它們長出外殼和骨骼。大約五億四千萬年前,這些生物的多樣性激增。它們相互吞噬,在海洋中形成了復雜的生態系統。有些通過發展出骨骼而成為脊椎動物。然后在大約390Ma,這些脊椎動物進化了,一些把它們的鰭變成手臂,長出手指和腳趾,然后出現在陸地上。

化石和遺跡

化石是古代生命的跡象。它們可以構成動物骨骼的骨頭、牙齒和外殼。被埋在沙子或泥土里后,這些堅硬的部分被礦物質所取代,變成巖石,成為化石。動物柔軟的部分,如皮膚、羽毛和內臟也是如此。但是動物必須在這些軟組織腐爛或被食肉動物吃掉之前被迅速掩埋。遺跡化石是生物體留下的足跡、洞穴、咬痕、糞便化石、卵和巢穴。這些遺跡可以讓我們知道動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當時的地理環境。

撒迦利米(Zachelmie)采石場

在二疊紀(公元300-252年),波蘭撒迦勒米的圣十字山是真正的山,有尖利的雪峰。洶涌的河流蜿蜒流過一片廣闊的森林,匯入一大片季節性湖泊。這些湖泊是水坑,和嚴酷的天氣以及風一起,形成了一個綠洲。這是保存化石遺跡的完美環境。

撒迦勒米采石場的巖石保留了許多類型的遺跡,分屬于不同時期的不同生物。你可以從二疊紀開始,沿著時間軌跡追蹤,繼續進入三疊紀和侏羅紀時期。這些讓古生物學家有機會了解動物和生態系統如何變化。

二疊紀(299–252 Ma)

二疊紀地層的遺跡顯示了兩棲動物、小型爬行動物和早期突觸動物的足跡,如蛇頸目動物和雙齒目動物。這意味著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動物一起生活在季節性湖泊,有些小,有些大。在二疊紀地層中沒有恐龍或鱷魚的蹤跡,也沒有任何看起來像是這些動物祖先的痕跡。

在二疊紀-三疊紀界線處,一切都發生了變化。有一段時間什么也沒有。地表世界似乎被毀滅了,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所有生物都躲在地下。這記錄了二疊紀末252Ma大滅絕的時刻。一系列的火山爆發把碎片排入大氣層,擋住了太陽。沒有陽光,植物死亡,導致食物鏈崩潰。這是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大約90%的物種消失了。

三疊紀早期(252–247 Ma)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早期三疊紀地層中,情況會有所改善。更多遺跡類型出現;有些指紋會變大。世界正從二疊紀末火山的沖擊中恢復過來。然后,大約在物種滅絕200萬年之后,一種新的遺跡出現了。它們很小,只有貓爪子那么大。科學上稱它們為按趾龍。這些遺跡很窄。對于動物來說,形成這種遺跡唯一的方法就是直立行走,而不是四肢伸展。火蜥蜴、青蛙和蜥蜴四肢伸展,胳膊和腿從身體兩側伸出來。所以他們的遺跡要寬得多。

擴張者統治著二疊紀世界。在大滅絕之后,一種新的爬行動物,叫作弓腳龍,就是從這些四肢伸展的動物進化而來的,但它們的姿勢是直立的。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化事件。蔓生是為那些不需要快速移動的冷血動物準備的。通過直立行走,你可以跑得更快,走得更遠,更容易追蹤獵物。

圖2:Nobu Tamura的祖龍藝術畫,圖源自維基百科,資源共享以相同方式署名

從三疊紀早期不起眼的起源開始,新發現的直立行走的祖龍分成了兩大譜系。第一種是偽鱷魚,它繁育出了鱷魚。我們把這一群體叫作鱷魚線。第二種進化為翼龍、恐龍和鳥類。我們稱這個群體為鳥系祖龍。這兩種血統都存活至今。

這種動物的遺跡和家貓差不多大。它們都是恐龍形態,屬于恐龍和它們的一些表親的恐龍群。他們用四肢行走,留下了手印和腳印。手很小,很適合抓東西。它們還有長長的尾巴,腿部肌肉發達,臀部有多余的骨頭連接腿部和軀干。這使得它們比其他直立行走的祖龍移動得更快。

圖3:恐龍形態。攝影:Ogmios ,以維基共享CC BY-SA 3.0協議許可。

在早三疊紀發現的遺跡中,只有不到5%是指爪足跡。這就意味著當他們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并沒有那么多的腳。小型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其他類型的原始龍類數量超過它們。跡點顯示這些罕見的恐龍形態是在早三疊紀和中三疊紀演化和多樣化的。它們更加壯大了;形成了更多樣的形狀。一些足跡沒有再顯示出手的痕跡,所以它們只能是用后腿行走的。到246ma左右,像狼一樣大的恐龍形態用兩條腿行走,就像小型的霸王龍。科學家們還在法國、德國、美國西南部、東非、阿根廷和巴西發現了它們的腳印和骨骼。大多數是食肉動物,但也有一些是食草動物。

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原始恐龍中的一個進化成了真正的恐龍。恐龍與恐龍的界限是人為的。這個轉換涉及開發框架的一些新特性。這不是一個重大的進化的飛躍。一個更大的進化事件是跑得快、腿壯、生長迅速的恐龍形態的起源。

三疊紀中期

最早的恐龍出現在三疊紀中期,在240 - 230Ma之間。最早是在阿根廷北部的伊沙瓜拉斯托省立公園被當地人發現的。那里的巖石可追溯到230Ma。1958年,哈佛大學古生物學家阿爾弗雷德·舍伍德·羅默(Alfred Sherwood Romer)組織了一次重要的伊斯基瓜拉斯托(Ischigualasto)之旅。在那次旅行中,他發現了一個大型動物的頭骨和一部分骨骼。多年以后,其他古生物學家發現了這位大師發現的第一種恐龍,它來自于阿拉斯加島。

圖4:伊斯基瓜拉斯托省立公園。照片由英國版維基百科網站用戶As578拍攝。作品以維基共享BY-SA 2.5協議發布。

第一只獸腳亞目食肉恐龍

1959年,阿根廷古生物學家奧斯瓦爾多·雷格(Osvaldo Reig)和何塞·波拿巴(Jose Bonaparte)組織了他們自己的伊斯基瓜拉斯托探險。在當地一位名叫維克托里諾·埃雷拉的農場主的幫助下,他們發現了恐龍骨架后端的一些骨頭。雷格將這些化石描述為一種新的恐龍物種,為了紀念這位農場主,他將其命名為“海龍”。海雷龍是最早的獸腳類恐龍之一,是后來進化為霸王龍和鳥類的敏捷食肉動物家族。

圖5:黑瑞龍。作者:Fred Wierum ,以維基共享知識CC BY-SA 4.0協議發布。

第一之蜥腳類動物 

20世紀80年代末,芝加哥古生物學家保羅·塞利諾(Paul Sereno)組建了一支阿根廷-美國聯合團隊前往伊基瓜拉斯托。他的一個名叫里卡多·馬丁內斯的學生發現了一具完整的恐龍骨架。它是一只長腿的速度惡魔,體型和一只金毛獵犬差不多。他們把它命名為Eoraptor。后齒鋒利,鋸齒狀,像牛排刀;前齒葉狀,像長頸蜥腳類恐龍。這暗示著盜龍是雜食動物,是蜥腳類動物譜系的一員。

圖6: 始盜龍。作者:Nobu Tamura,以維基共享CC BY-SA 4.0協議發布。

第一只鳥

里卡多還收集了一種叫Pisanosaurus的恐龍的化石,這種和狗一般大小的動物與鳥臀目恐龍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鳥臀目恐龍后來進化成一系列以植物為食的物種,涵蓋角狀三角龍到鴨嘴龍等。

圖7:皮薩諾龍。作者:Nobu Tamura,以維基共享CC BY-SA 4.0協議發布。

從坐骨島到阿拉斯加的恐龍是真正第一批被記錄的恐龍,它們生活、進化,并開始了向統治地位的長征。在三疊紀的平原上,體型更大、種類更多樣的兩棲動物、哺乳動物的近親和鱷魚的近親使它們相形見絀。三大類恐龍——食肉獸腳亞目恐龍、長頸蜥腳類恐龍和食草鳥類——已經來到地球。

在線視頻

尋找恐龍蹤跡!

火球地球:二疊紀滅絕 - 歷史紀錄片

祖龍步態

恐龍的腳印 - 按趾龍的秘密

恐龍形態

恐龍動畫!黑瑞龍

獸腳亞目恐龍尺寸比較

始盜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循化| 钟祥市| 谢通门县| 翁牛特旗| 娄底市| 嘉善县| 江安县| 吴桥县| 阿城市| 密云县| 米林县| 泸西县| 康保县| 金沙县| 宣汉县| 巴林左旗| 肥乡县| 德格县| 宾阳县| 黔西县| 沁阳市| 宝清县| 伊春市| 广西| 雷波县| 岢岚县| 无锡市| 成安县| 乐昌市| 永顺县| 东平县| 西畴县| 安宁市| 永寿县| 辽源市| 滨海县| 扬州市| 澜沧| 渭南市| 南昌县| 城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