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韓愈(6)

后人評論

林紓《韓柳文研究法·韓文研究法》高度評價韓愈的文章:“濃淡疏密相間,錯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以自得之神髓,略施丹彩,風采遂煥然于外。”

與陳給事①書

愈再拜。

愈之獲見于閣下有年矣,始者亦嘗辱一言之譽②,貧賤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繼見。其后閣下位益尊,伺候于門墻者③日益進。夫位益尊,則賤者日隔,伺候于門墻者日益進,則愛博而情不專。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則賢者不與;文日益有名,則同進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專之望,以不與者之心,而聽忌者之說,由是閣下之庭無愈之跡矣。

去年春,亦嘗一進謁于左右矣。溫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屬④乎其言,若閔其窮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⑤東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繼見。及其還也,亦嘗一進謁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懼也,不敢復進。

今則釋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來之不繼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誅⑥,無所逃避。不敢遂進,輒自疏其所以⑦,并獻近所為《復志賦》以下十首為一卷,卷有標軸。《送孟郊序》一首,生紙寫⑧,不加裝飾,皆有揩字、注字處⑨,急于自解而謝,不能俟更寫,閣下取其意而略其禮⑩可也。

愈恐懼再拜。

【注】

①給事:給事中的簡稱。唐代為門下省的要職,掌駁正政令之違失。陳給事,即韓愈的舊友陳京。②辱一言之譽:曾得到你稱贊我的話。辱,謙詞,猶承蒙。③伺候于門墻者:供使喚,在身邊照料的人,這里指的那些巴結依附權貴的人。門墻,家門或者家門口。④屬:通“囑”,注目,專注,表示關切。⑤如:往,去。⑥不敏:不敏捷,不明達。誅:責備。⑦疏:分條陳述、說明。⑧生紙:唐代人寫字用的紙有生紙、熟紙兩種,生紙是未加工精制的。⑨揩:涂抹,此處指修改。⑩略其禮:忽略禮節,寓意是請不要計較我在禮貌上有所不周的地方。

陳給事名京,字慶復,德宗貞元十九年(803)由考功員外晉升為給事。給事是唐代中央機構門下省的重要官員,掌管著駁正政令的得失。《與陳給事書》是韓愈寫給陳京的一封書信,僅為了聯絡二人感情,但寫得委婉動情,不同凡響。書信中回顧過往交情,解釋兩人曾經冷淡的緣由,委婉表達了對陳的不滿,同時希望得到陳京的諒解和體察,從而消除誤會,重修舊好。

韓文公早年與陳有舊,從文中韓文公與其的牽掛上看,他們過去的友情是不錯的。可后來,韓文公被貶去廣東陽山縣當縣令,而陳京卻因精通禮儀,在一次朝廷儀式安排上的得體表現而得到了皇帝的欣賞,給事中雖不是宰輔級的大官,但絕對是皇帝日常視線所及的人了,可謂是宦海揚帆,春風得意。于是乎兩人早年的深交,怎比得上后來的騰達與失落之變。這樣,陳京有了自己新的交際圈子,而韓愈唯有到陽山令那么個偏僻的小天地,獨自苦悶。

韓愈此封書信的目的,無外乎是對仕途充滿幻想,希望借助陳京的推薦,重返朝廷做官。讀者無不感念韓愈心地純厚,經“落實政策”“平反昭雪”后,韓文公又回到京師自己昔日的故舊面前,可這時的陳京卻表現出相當的冷漠和寡言,這讓極為在乎朋友感受的韓愈一時摸不著頭腦,甚至一廂情愿地為陳京的冷漠開脫,以為他對自己的漠然完全是對自己不勤于登門的抱怨。

信中韓愈處處自貶自低,可以說是誠惶誠恐。由此不難看出,在封建制度的約束下,一個身處下層的知識分子渴望在仕進路上得到有地位的朋友的提拔和賞識的那種艱難和心酸。就連韓愈這么一位放言無所忌的人,卻也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委曲求全,“詞漫而氣亦屈”,字里行間飽含著個人的壓抑和委屈之情。

后人評論

林云銘評:“以熱淚對人冷面,自己扯淡之極,無可奈何,只好支離附會”,“人知賞其結構之工,而不知其握筆時淚落如雨耳”。

應科目①時與人書

月日,愈再拜。

天池之濱,大江之②,曰有怪物③焉,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匯匹儔也④。其得水,變化風雨,上下于天不難也。其不及水,蓋尋常尺寸之間耳,無高山大陵、曠途絕險為之關隔也,然其窮涸,不能自致乎水,為⑤獺之笑者,蓋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窮⑥而運轉⑦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然是物也,負其異于眾也,且曰:“爛死于沙泥,吾寧樂之。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當其前矣,聊試仰首一鳴號焉,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鳴號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實有類于是⑧,是以忘其疏愚⑨之罪,而有是說焉。閣下其亦憐察之。

【注】

①科目:指科舉考試中的各種門類。②(fén焚):水邊。③怪物:此處指為蚊龍一類。④鱗:魚類。介:甲殼類動物。⑤(bīn賓):小水獺。獺,水獺,哺乳動物,棲息于水邊,善游泳。⑥哀其窮:可憐它沒有出路。⑦運轉:活動起來。⑧有類于是:與這個“怪物”的處境有點類似。⑨疏愚:疏遠、愚昧。

這是一篇韓愈求人幫助的文章,他給韋舍人寫信希望對方能提攜自己一把。韓愈要考博學宏辭科了,求到這位韋舍人,便寫上這封信讓他加深對自己的印象。在當時,讀書人的自我意識非常強,他們即使求人的時候也有“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的氣度,不隨意貶低自己,求得別人的憐憫。

從全篇來看,這封信更類似一個寓言,這或許是韓愈的一個創造。因為這是一封求人援手的信,求人之事,直道本意,丑不可耐,所以就借助寓言,用比喻的手法來表達,就婉轉了許多。盡管如此,本文仍舊寫得氣宇軒昂,不可小覷。

作為書信,此文很怪,全篇皆用比喻手法,反復說一個在風雨中可以上天下地、變化無窮的“怪物”,因為無水被擱置在江濱海邊。但它不是凡品,不是魚鱉蝦蟹之類可比擬,這是一怪。然而,文章一轉,言“其不及水”,不用高山遠途的阻隔,只能在尺寸之間挪動,無大風大雨不能動,這是二怪。下面進一步申說窮涸不致于水的不幸,并就此一轉請有力者出手,而且費不了他多么大的力氣。行文至此,問題似乎解決了。至此,作者筆鋒一轉,這個“怪物”自負異才,不肯低眉俯首,甚至寧肯“爛死于沙泥”,也不肯喪失自尊、搖尾乞憐,這是三怪。既然如此之“怪”,有力者熟視無睹,任其自生自滅也就不奇怪了。寥寥幾筆,把怪物的“怪”這一特征已經寫得很充分了,把前人不肯相幫也寫得情有可原。

接下來是“今又有有力者當其前矣”一句,一個“今”點明上面所述皆屬怪物之過去,現在它又面臨一個新的機遇了,意味著面前又出現了一位“有力者”了。此處既是一個轉折的緣由,又暗含有對考官的奉承之意。

雖然“怪物”鑒于過去的遭遇不敢樂觀,但還是有希望的,因此作者以疑問句出之:“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一個長的疑問句把怪物內心的悲哀、疑懼、羞慚、企盼等復雜的情感表現了出來。然而,韓愈仍不敢過于確定,只好感慨同情幫助是命,漠視拒絕也是命,而且連寫這一封信也是命,無可奈何謂之命,弱者永遠是命運的承受者,只有強者才是造命者。

全文從頭到尾都是比喻,只在結尾表明“愈今者實有類于是”,我韓愈的遭遇就跟那個怪物一樣,您能怎么樣對待我呢?以非常含蓄的方式點明自己寫信的本意。可謂是經過了四五個轉折之后,方才婉轉說出作此文的含義,文終于結穴于此。

這篇文章不但寫得精彩,還創造了許多成語,直至今日尚為人們所用。如本篇的“一舉手、一投足”“俯首帖耳”“搖尾乞憐”等。

后人評論

蔡鑄《蔡氏古文評注補正》卷六:“通篇亦無頭,亦無尾,竟斗然寫一怪物,一氣直注而下,中間卻有無數曲折。”

后廿九日①復上宰相②書

三月十六日,前鄉貢進士③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

愈聞周公④之為輔相⑤,其急于見賢也,方一食三吐其哺⑥,方一沐三捉其發。當是時,天下之賢才皆已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無虞⑦,九夷八蠻⑧之在荒服⑨之外者皆已賓貢,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妖皆已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⑩皆已修理{11},風俗皆已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12}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13}鱗鳳龜龍之屬皆已備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憑叔父之親,其所輔理承化之功,又盡章章如是,其所求進見之士,豈復有賢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賢于周公而已,豈復有賢于時百執事{14}者哉?豈復有所計議能補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聞見,思慮有所未及,以負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設使其時輔理承化之功未盡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無叔父之親,則將不暇食與沐矣,豈特吐哺握發為勤而止哉?維其如是,故于今頌成王之德,而稱周公之功不衰。

今閣下為輔相亦近耳。天下之賢才豈盡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豈盡除去?四海豈盡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豈盡賓貢?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妖,豈盡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豈盡修理?風俗豈盡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豈盡得宜?休征嘉瑞麟鳳龜龍之屬,豈盡備至?其所求進見之士,雖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執事,豈盡出其下哉?其所稱說,豈盡無所補哉?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捉發,亦宜引而進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書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15}辭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復有周公之說焉,閣下其亦察之!古之士,三月不仕則相吊,故出疆必載質{16}。然所以重于自進者,以其于周不可,則去之魯;于魯不可,則去之齊;于齊不可,則去之宋、之鄭、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國,舍乎此則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則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獨善自養,而不憂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憂天下之心,則不能矣。故愈每自進而不知愧焉,書亟{17}上,足數及門而不知止焉。寧獨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賢之門下是懼,亦惟少垂察焉。瀆冒{18}威尊,惶恐無已!

愈再拜。

【注】

①后廿(niàn念)九日:指在第二次上宰相書(二月十六日)以后二十九天。②宰相:時任宰相者為趙憬、賈耽、盧邁。③前鄉貢進士:唐代舉子進士及第、經過吏部關試(獲得春關牒的考試)、領到春關牒(證明進士及第的文書,也是冬集銓選的資格證書)者,稱前鄉貢進士或前進士。④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姬姓,名旦,亦稱叔旦。⑤輔相:相當于后來的宰相,或謂宰相之稱沿輔相而來。⑥哺:口中含嚼的食物。周公事見《史記·魯周公世家》。⑦無虞:無復可預測之事。⑧九夷八蠻:泛指東方、南方少數民族政權。⑨荒服:九州以外之地稱荒服。⑩具:器具,引申為達到某一目的或發揮某種作用的手段、途徑。{11}修理:實行,舉而行之。{12}沾被:浸潤覆蓋,引申為受益、沾光。{13}休征嘉瑞:吉祥美好的征兆。{14}時百執事:指周公執政時身邊供其使令的人員。{15}閽(hūn昏)人:守門人。{16}質:同“贄”,執玉帛以見人謂之贄。{17}亟(qì氣):屢次。{18}瀆冒:冒犯。瀆,輕慢。

本文作于唐德宗貞元十一年(795)三月。同年正月、二月,韓愈先后作《上宰相書》、《后十九日復上宰相書》上呈時相求仕,結果時相不予理睬,于是韓愈便寫了這第三封《上宰相書》。第三次上書和前兩次上書一樣,都是杳無回音。三次上書宰相,都是為了求仕途,但是三次都未果,還使他得了個“躁進”的名聲,這樣的經歷對韓愈的求仕之心打擊極大,以至于對功名前途有一種失望感,而且放棄了年底到吏部正常銓選授官的機會。

《后廿九日復上宰相書》雖為三上宰相書之一,但由于它寫在二上宰相書未果之后,其寫法和風格便與前二書大為不同。前兩封書信因為初次自薦,所以尚顯得冷靜理性,帶有投石問路性質,屢引經文并反復闡述經義說明“長育人材”、“教育英材”為宰相之責,而“我”學統正而文才優秀,正堪造就,宰相當舉我用我,不應以我“自進”為非。或者是改為陳情以感之,即用一比喻極言自家窮餓之狀,大聲疾呼,望宰相發仁愛之心施以援手。總體來說文風紆曲道來,風格近于平和。

但是本文是第三書,是韓愈在引經以告、陳情以感都未奏效的情況下再次上書,當然是怨憤多于希翼,故文中挾怒帶憤直擊之,對宰相責以大義,侃侃而言,無不氣壯辭直,突出表現了作者剛直不屈的天性。

當然,韓愈在書中“直擊”宰相,并非使性亂道,而是高明地巧占地步,氣盛法立。一是借周公來說理,二是說宰相事。文章開篇就擺出周公禮賢的事實,特以“周公”“輔相”“爭于見賢”作關鍵詞,一下子就樹起了全文“立說”的頂梁柱。下面的議論即以此為基點展開。然后用周公在天下大治之時尚且禮賢下士為比照,來指責宰相在天下并未大治時對“所求進見之士”的默然不理,然后再用古今對比陳說自己何以“自進而不知愧”的原因。周公為儒家圣人、輔相典范,韓愈借他說宰相對“所求進見之士”不予“引而進之”為非,自然有力。

在這個過程中,韓愈以周公之事和宰相所為反復對說,自然引出對宰相在“求士”方面“不作為”的指責。對說的好處是將兩種迥然不同的情況、行為擺在一起,構成鮮明對比,使得孰是孰非一目了然。由于“立說”高占地步,出言便理直氣壯,許多想說但不便明說的話,就可以無所不言,文筆放得開,說得酣暢淋漓,以至不掩鋒芒,幾乎把一封求援信寫成了一篇聲討書。兩段文字皆用頓跌手法造成文勢的開合,而造句方式大體相同,這與作者獨特的修辭手法有關。

第二段說宰相事實際上言周公事反復對照。在敘說過程中,作者極盡鋪陳作論,多使用排比句和反詰句式。原本一個“豈盡”二字就帶有慨嘆意味,加上連用11個以“豈盡”構成的句子一路追問到底,故第二段文字文氣勃郁,其勢則如連珠炮發,顯出作者的激憤心情。作者將其“書亟上,足數及門而不知止”,都說成是為“憂天下之心”所迫,立論自高。而所謂“有憂天下之心”,實承上言“周公之心”而來,說得在理,且語氣平和,接得自然,無刻意標舉之嫌,用語不可謂不妙。文勢宕開,行文大開大合、大合中有小開合,直吐心中不平之氣。

此外,本文還特別注意兩段之間的承接語句。比如第一、二段之間“今閣下為輔相亦近耳”。這句話說得簡略,卻用意微妙。它不但能在兩段文字之間起轉折、過渡作用,還隱含作者對時相為官之時與周公相近而急于求賢遠不如周公的不滿。還比如,句中“為輔相亦近耳”數字,余味曲包,簡直無可取代。若將全句換為“今閣下如何”或“今閣下不然”,較韓愈用語之貼切、意味之深長,顯然都大打折扣。后人評述說此書出語氣盛言宜,正表現在這些地方。

后人評論

林希元《正續古文類抄·書類》:“以周公來立說,自是壓倒人。后面明說當時不如周公,人亦不敢怪。意復婉轉,令人都不覺。末雖有求乞之態,要其自處亦甚高。文字開合變化有法度,有氣勢,有光焰,熟讀可發才思,可長文格。”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 沁阳市| 根河市| 兰西县| 康马县| 稷山县| 灌阳县| 客服| 鹿泉市| 舞阳县| 宜兰县| 偃师市| 望都县| 淮北市| 郴州市| 红原县| 酒泉市| 繁昌县| 遂昌县| 红原县| 南阳市| 蛟河市| 伊川县| 武威市| 和田市| 乌恰县| 灵台县| 通许县| 循化| 南和县| 交口县| 临洮县| 平潭县| 连山| 化州市| 嵊州市| 哈密市| 隆子县| 海晏县| 寿光市| 会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