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經濟增長性質的變革(1)
- 影響你一生的北大演講(大全集)
- 宋洪潔
- 3317字
- 2014-01-20 11:51:06
福格爾
非常高興再次來到北京大學,感謝林教授對我所做的充滿譽詞的介紹。我一直在密切追蹤中國的經濟發展,因為我認為中國是全球最具有活力的經濟體,而且我希望,通過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僅重塑中國經濟體制,而且對全球經濟體制做一個重塑。隨著中國的科學走到世界的前沿,在座的各位有幸處在這樣前沿的時代,我祝中國經濟成功。
我今天談談經濟增長性質的變化。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當中,富國的經濟運行特征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但是,現在經濟學家們用來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GDP及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生產總值,現在已經不充分了。他們沒有考慮到技術機能進化。通過這個術語,我指的是高速技術變革和人類生理學進步之間的合力。由于這種合力的存在,人類對他們的生存環境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控制,使得人類不僅僅具備所有其他的物種,以及大大可以區別與以前各個世代的智人。這種新時代的控制可以使智人把自己的尺寸平均增加了無寸,大大提高了生命器官的能力。技術機能作為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持續性地征服了在三個世紀以前慢性增長不良,像法國、英國還不能生產足夠的食物,來養活超過80%的勞動力以及就業,更重要的是在他們的勞動力當中,他們每個勞動力平均只能得到現在每個勞動力所得到的1/4。在營養學和人類生理學方面的進步,在很大程度解釋了富裕國家的經濟增長。比如說根據最近一項統計表明,從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經濟增長中有一半應該歸功于科技生理進化。這些增長中的大部分來自于人體熱力學效率的提高,將人體能量投入轉化為工作產出的比率在過去的200年當中增長了50%。
技術機能進化的另一方面是消費結構的變化以及在工作和休閑之間的自由支配時間,睡眠、吃飯和必要的清潔衛生,這些生理上所必須的活動在一個世紀以前和現在一樣,大約需要每天十個小時的時間,剩下的14個小時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個世紀以前,對于西歐或者美國的一個典型一家之主來說,大多數的自由支配時間都花在了謀生上面。他一年要在市場上工作3100個小姐來供養全家,同時還要做家務,同時還要花時間在往返工作的途中,這樣就要占用全年額外的1100個小時,所以只有很少量的時間用于閑暇。
在20世紀當中,每年的工作小時幾乎下降了一半,以至于一個富裕國家的一家之主現在每年在市場上僅僅工作1700個小時。有些國家已經降低到1600個小時。由于家務工作的機械化,現在一個典型的已婚婦女同樣也花時間在閑暇上,而不是工作上。到此為止,我仍然注意到工作和閑暇二者之間的差異,盡管這些術語已經非常不準確了,而且很快就會被過時。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當大多數人們從事手工勞動的時候,與之相對富人所做的事情受到高度重視。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將這些富人稱為有閑階級,我們不應該認為“有閑階級”。我們不應該認為有閑階級中的人們都是懶惰的。在青年的時候他們曾經是學生和運動選手,在中青年的時候他們曾是勇敢的斗士,在中老年的時候他們也曾是法官、主教、商業巨頭和藝術贊助人。這些非常富裕的,所以謀生并不是他們所考慮的問題,他們之所以做這些事情完全是因為他們能夠從中獲得極大的樂趣。
所以閑暇不是懶惰的同義詞,實際上是指令人滿意的努力工作形式正如愛爾蘭劇作家喬治·伯納德·肖所說的:“勞動是做我們必須做的事情;閑暇是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情;而休息是時間申請不做。同時我們的身體和心靈從疲憊中得到恢復。”為了避免混淆我將“工作”一詞解釋為它的生理學含義,即一項需要超出新陳代謝能量的活動。我將主要以謀生為目的的活動稱為“謀生工作”。對于純粹資源性的活動,即使偶然能夠帶來一定收入,我也將它稱為“資源工作”。
為什么最近幾年中謀生工作的時間大量減少呢?我們注意到,并非僅僅是每年和每周的謀生工作時間在減少,正是這一現象暗示了問題的答案。人們把自己一生中的自由支配時間花在謀生工作上的比例下降得更加迅速,部分原因是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平均年齡比過去晚了五年,還有部分原因是平均的退休時間比一個世紀以前延長了11年。
現在人們走在了否生工作的前面,盡管額外的工作時間由于科技的大規模發展,過去被示威奢侈品的商品,或者是想像中的乃至科幻小說中出現的商品,經過了二十世紀的前三分之一時間,現在甚至連窮人都可以買得起。一個世紀以前,一個典型一家之主必須勞作1800個小時來獲取全家一年的食品供給,但是現在僅僅需要260個小時。總而言之,過去那些價值達到家計總消費80%的商品現在可以被更加充裕的獲得,而無論是在勞動力市場的勞動,還是在家庭勞動,支出卻少于過去的三分之一。
之此結果,國家支出的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當額外的閑暇時間被按照工人工作時間所掙的收入來衡量的時候。食品、衣服和住房,過去價值總消費的四分之三,現在僅僅在富國占12%。另一方面,閑暇從總消費的18%上升到67%。在衛生保健和教育方面的支出也有巨大的增加,從小于總支出的2%到大約占總支出的15%。
盡管如此,到現在所展現的數字不能充分地刻畫描述過去一個世紀中經濟增長的程度。因為在上述的計算中并沒有考慮到產出質量的提高,特別是在教育和衛生保健這樣服務業當中,今天的中學生在健身房中所學到的東西比一個時代以前大學研究生還學得多,更不用說兩個時代以前,而且現在的青少年對于電腦懂得比較他們的父母還多,衛生保健方面的該深更加具有戲劇性。一個半世紀以前,快到四十歲和四十歲剛出頭的人被慢性疾病所折磨,他們甚至比現在的快到七十歲和七十出頭的人更加痛苦。現在不僅疾病的平均發病年齡被推遲了30天左右,而且一旦表現出發病癥狀還有大量有效的治療方法。疝氣過去被認為是持久的和及其痛苦的病況,每四個男性中就有一個被這種病折磨。而現在疝氣可以通過一次外科手術過程治愈,在美國僅僅需要住院治療23個小時。其它具有有效治療手段的領域包括,泌尿升值系統疾病、控制高血壓和減少中風、外科手術切除骨關節炎、膝關節和髖關節復位、治愈白內障、以及減少骨質疏松癥和心臟病的化學療法。我的父母睡覺的時候把假牙放在杯子里,而等我們到父母那個年齡的時候,我們則不需要假牙。
保健和教育部門中大多數的重要進展由于國內生產總值而被忽視了,這是因為這些部門的價值是由投入而不是由產出來衡量的。在抗生素和現代外科手術的時代以前,現在一個醫生的一個小時的并且沒有被認為比半個世紀前一個醫生的一個醫生更加值錢。根據最近的估計,如果合理度量的話,衛生包金部門的改進至少是衛生保健成本的兩倍,但是這樣的計算方法還法國被應用到國內生產總之的計算中。以美國為例,我個人粗略的估算表明,如果允許加入閑暇時間增加、衛生保健質量改善、教育質量改善這一類因素的話,過去一個世紀中美國經濟的年增長率幾乎能夠翻一番(從每年1.8%到每年超過3%)。
這些統計數據對于我們理解美國的生活標準的改變有著怎樣的含義呢?如果我們采用傳統的標準來衡量增長,美國作2000年的真實收入比1900年的水平增加的六倍。然而,如果采用調整過的衡量百準及美國現在的真實收入就比1900年的水平增加了20倍。換句話說,當前美國所非的商品和服務中有70%并不包含在可度量的經濟之內。
我接下來將要簡要地考察經濟增長性質變革的另一方面,那就是高水平的經濟績效對于家庭和經濟體的產出分配的影響。那些擔心平等主義議題的人們傾向于將分配理解為實物商品的分配,例如食品、衣服和住房,這些實物商品在以前的甲級消費中占到了80%以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所謂的貧困就是指缺乏這些有形的生活品,并且容易生病和早亡。在那個年代,你也能夠看見直接的計數、稱量、或者測量的物品構成了絕大多數的經濟產出。
在二十世紀最后六十年左右的時間里,產出中實物產品占主導的現象以一個越來越快的速度消失了。隨著醫生、數學家、自然科學家、律師、教師、工程師等專業性從業人員的增長,非實物產品逐漸占據的主導,而這些專業人員從在1900年僅占全體勞動力的4%到今天的超過30%。與此類似的,現在資產的主要形勢已經不再是房屋、機械、或者輸電網絡,而是經濟學家稱為“人力資本”或者“知識資本”的勞動技能。正是這些非實物資產的規模和質量,決定了個人和商業實體在競爭市場中以及普通人在生活中的成功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