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司馬康
- 本宮只想做寵后
- 鐵腕
- 2901字
- 2020-07-20 19:40:42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就先來說說免役法吧。
免役法是針對差役法的改革。差役也叫力役、徭役、公役,其實就是義務勞動。這是稅收以外的征收,本意可能是為了彌補低稅制的不足,也可能是考慮到民眾出不起那么多錢糧,那么就出勞力代替吧。
但是,這樣一來,為了保證國家機器的運轉,老百姓就不但要出錢,還要出力,實在是不堪重負。事實上宋代的力役,種類也實在太多了。有保管公物之役,有督收賦稅之役,有追捕盜賊之役,有傳遞命令之役……不勝枚舉,人民群眾自然也就不勝其煩。
但這還不是最麻煩的。麻煩在于什么呢?有錢有勢的縉紳人家服輕役或不服役,沉重的負擔全部落在孤苦無告的貧民身上。這些人平時都有終日忙碌的生產勞動,服役太多,則生計無著。
于是,為了規避重役,一般民眾“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戶等;骨肉不敢義聚,而憚人丁”。他們“或孀母改嫁,親族分居;或棄田與人,以免上等;或非命求死,以就單丁”;甚至鋌而走險,“不得已而為盜賊”。這對于農業生產和社會話來安定當然都十分不利的。
王安石的辦法是改“派役”為“雇役”,即民眾將其應服之役折合成“免役錢”交給官府,由官府雇人服役。這樣做有三個好處。第一,農民出錢不出力,不耽誤生產;第二,所有人一律出錢,比較公道;第三,忙不過來的人騰出了時間,社會上的閑散人員則多了一條生路,兩全其美。
所以,后來廢除免役法,恢復差役法時,就連所謂“舊黨”中人也不以為然。蘇軾就說,免役、差役,各有利弊,倒是不能都一一廢除。驟罷免役而行差役,怕不容易。范純仁也說,差役一事,應當緩行。可見此法是得人心的。對此司馬光也是贊同的。
其實免役法是當時所能想出的最好辦法了。當然,治本之法是徹底免除力役。但這并不可能做到,而能夠想到以雇役代派役,以免役錢代服勞役。因為這種辦法用現代語言來表述,就是“貨幣化服役”,類似于今天的“貨幣化分房”,只不過兩者的目的不同而已,但思路卻有著驚人的一致。可惜,王安石思路太超前了,生不逢時啊……
其實這些,司馬光也是有前瞻性的,正因為如此,他才要盡畢生之力將王安石從這個危險的軌道上拉回……但是,王安石又怎么能夠理解?當然不能離解。
在神宗的支持下,未幾,均輸、青苗、水利、免役、市易、方田、均稅、保甲、保馬諸法相繼出臺,一場關乎國運興衰、民心順逆的重大改革運動在全國鋪開。
歷史就是喜歡開北宋的玩笑,給了一個驚世駭俗的王安石,就給他匹配一個同樣不是等閑之輩的司馬光。他的文章道德,都足以和王安石相抗衡,更是比王安石高瞻遠矚。王安石生活簡樸,司馬光不喜奢靡;王安石才高八斗,司馬光學富五車;王安石忠心耿耿;司馬光憂國憂民;王安石勇于任事;司馬光敢于直言;王安石上過萬言書,司馬光也上過“三扎子”。可見。他們兩個的相對抗,可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啊。
但這只是就所謂新舊兩黨的領袖人物而言。要說他們的“黨羽”,就不成比例了。王安石這邊多為小人,比如他的得力干將呂惠卿就是。舊黨這邊卻是人才濟濟。司馬光、蘇東、蘇轍、黃庭堅,個個都是重量級人物。其余如文彥博、呂公奢、范純仁,亦均為一時之選。更重要的是,他們原本是支持過王安石的,在深思熟慮之后,卻又靠向了司馬光。
現在的司馬光,雖然是那樣淡定和低調,盡管在家是終日閉門不出,可是在保守黨的心中,他還是至高無上的精神領袖。這一日,他在家中看著《史記》、《漢書》、《后漢書》等名作,就聽得外間良伯在他書房外,恭敬說道:“君實秀才,院外有一個孩子求見!”
司馬光在書房內聽了,心中隱隱一動,莫非……這孩子真的來了?不過,他是對呂公奢許下諾言的,他的孩子,如果沒有什么地方可去,他司馬光愿意將他的孩子,當做自己的義子!當下他便將書合起,走到書房外面,問著良伯道:“是一個……多大的孩子?”良伯恭敬說道:“君實秀才,是一個八九歲的男娃!雖然身上還帶著孝,可是模樣兒很清俊!”司馬光聽了,頷首道:“孩子在哪里?快請他進來!”良伯聽了,說道:“小公子已然進來了!”
司馬光便朝看去,只見呂公奢的兒子,果然立在那里。司馬光便在心里深深嘆息了幾聲。呂公奢當然是他的朋友,不過他的朋友很多,呂公奢也只是其中交往平淡的一個。不過呂公奢的身世特別,他是孤兒,好不容易得了功名,進了汴京做官,也無非是一個官職低微的人,妻子已經去世,自己一個人便撫養著獨子,眼看自己就要歸西了,孩子還沒有可靠的人可托,司馬光在他病重時,看過他,見呂公奢欲言又止,便問他究竟心中有何心事,呂公奢素來敬重司馬光為人,當下便將自己的心事給說了出來,司馬光聽了,便對他重重許諾說道:“如此,你不要多擔心!哎……你的孩子,如果沒有親戚可托,就交給我吧!你也是知道的,我司馬光也是近三十的人了,可是身邊一無妻室,二無孩子!你的孩子,將來可以托付給我!我答應你,將他收為我的義子!”呂公奢沒承望,司馬光竟是這樣爽快,心中激動不已,若是自己一旦西去,孩子更夠托付給司馬光的話,他的心中決計是丁點遺憾都是沒有的了!他相信司馬光的為人,有了司馬光的承諾,自己的孩子一生一世將不會受苦!而且,還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當下,他狠命地從榻上爬起,叫過正在廚房里熬藥的兒子,要給司馬光磕頭!司馬光見狀,哪里肯接受,只是對他說道:“你要是真的對我下跪,那么我就收回我方才說的話!你我是朋友,哪里要這些!你放心,你的孩子,我一定會好生撫養成人!”呂公奢聽了,已經躺在榻上淚流滿面。在司馬光臨走之前,他還是懇切對他說道:“君實宰相,若是我的孩子跟了您,還請您賜予大人您的姓氏!我反正就要歸西,他跟我姓呂,也是沒有什么用的?”司馬光聽了,反是說道:“這是為何?你難道是不相信我會好好待他么?”呂公奢聽了,連連搖頭,握著司馬光的手,嘆息說道:“君實宰相,我只是擔心我不在了,有人會欺負與他!你知道,這世上的人,都是人走茶涼的!若是小兒有造化,能得了大人您的姓,我的心中方才是心安了!這以后,他隨了大人的姓,自是大人您的孩子了……求您了……”呂公奢是咳咳不已。司馬光聽了,只得點頭答應了。
司馬光想到此,想到呂公奢生前,也是一個清廉有德之人,他走到呂公奢的孩子面前,伸出手來,嘆息說道:“孩子,沒想到,你的父親真的不在了!哎……這世上又少了一個忠臣啊!”呂公奢的兒子極為懂禮,對著司馬光就要下跪,司馬光連忙阻止說道:“不要這樣!我是答應過你父親的!既然你家中沒有了親眷可以依傍,那么就跟了我罷!”說著,司馬光對著院子中的良伯說道:“良伯,去集市上割肉買酒回來,今日你做幾個好菜,因為我司馬光終于認了一個兒子了!”
良伯聽了,心中百感交集起來,君實秀才年過三十,身邊無妻無子,孑然一身。今日身邊卻多了一個八九歲的男孩,做他的兒子,良伯只覺得心中說不出的感慨心酸。司馬光見了,便笑道:“良伯,你是怎么了?這以后啊,他就是我的兒子了,你和忠伯他們,就喚一聲小公子罷!”
呂公奢的孩子聽了,忙對著司馬光說道:“見過義父大人!”良伯見這孩子極是懂事,不免咧著嘴兒笑起來了。司馬光便聞言對孩子說道:“你在家中,叫個什么名兒呢?”男孩彬彬有禮說道:“回義父大人,我在家中,喚作康兒!”司馬光聽了,沉思喃喃說道:“康兒,康兒,好名字!從此以后,你就叫作司馬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