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容.李怡等三人在吳三桂侍衛圍攻下且戰且走,朝永昌府北門殺去,只是清兵太多,一時殺不出重圍。
楊容久經戰陣,可是那都是兩軍陣前猛沖猛打,和這種被圍困拼殺也極不習慣,李怡本就年輕,更不善于這種廝殺,二人反不如大扁擔勇猛,大扁擔那是左沖右突,所到之處清軍紛紛退讓.可見當時南蠻民風是何等強悍.
不多時,三人已沖至北門,怎奈北門守城兵士也圍過來,李怡惡戰了半天,體力早已不止。若不是楊容奮力護住,李怡早被清軍捉住了,吳三桂也是想活捉這三人,否則城樓之上盡是弓箭手,縱是三人武藝再高也敵不過清軍.楊容身上也是到處是傷,渾身上下如血人一般,只是為護住晉王千金,才不顧死活拼命,眼看就要被清軍拿住。
忽聽得一巷中大喝一聲;“殺呀!”一騎飛奔而出,馬上之人土布灰衣。手持一鐵棍猛沖入清軍中,轉眼之間沖散北門守軍,阻擋的清軍士兵紛紛倒下,馬上之人大呼;“大哥快走!”大扁擔一看是自己弟弟前來接應,奮力奪過一名清軍長槍,轉瞬殺到城門邊,兄弟二人回頭,見李怡和楊容仍被圍住,復又返身殺回接應楊容。
那李怡右手也被一清軍所傷,血流不止。二人見大扁擔兄弟又殺回,精神大震,瞬間沖散清軍飛奔出北門,奔城外向北而去。吳三桂見四人突圍而出,令兵士放箭,頓時箭如雨下,大扁擔兄弟護著李.楊二人如飛一般而去,吳三桂命兵士隨后追趕,怎柰北門之外盡是平地,都是莊稼地四人瞬間消失,清軍搜尋許久不見四人蹤影,吳三桂大怒,又從南門外駐軍中抽調五十名精銳部卒入城來保衛自已。
且說楊容等人突出城去,幸得大扁擔兄弟引路方才甩掉追兵,漸往北面山林密處而行,只是李怡傷勢漸重,突然昏迷過去。眾人只得先找密林先包扎李怡傷口。
原來那黃家老二數日前進入永昌城中辦貨未回怒江邊,今忽見其兄被清軍圍困,才奮力殺出救得三人。
黃氏兄弟見李.楊二人己受了傷,便就山林中尋些草藥,在山中尋一溶洞,暫隱藏起來,李.楊二人多是皮外傷,不一日便可行動,楊容對黃氏兄弟道;“你兩兄弟不如且隨我回滄江邊再做打算吧。眼下吳三桂搜捕甚嚴。”這會楊容才知黃氏兄弟老大叫黃駿,老二叫黃杰,黃駿把前事一說,兄弟二人長嘆一口氣,只得隨楊容.李怡二人徑往道人山上來,暫且安身。四人盡抄小路,一日功夫便己趕回了道人山上,此時雨季已來臨,高山之上煙雨不停,大平坦駐扎兵士和避難難民己懇荒不少,種上許多農作物,嚴然是個世外挑園。吳三桂亦將力量集中,在向怒江進軍,楊容等人在山上倒也安穩不少。
黃駿,黃杰兄弟不時下山來探聽情況,而此時在木邦的白文選和晉王李定國就是否引兵入緬而產生了分岐,白文選認為永歷帝己進緬方,遲早必被緬方所害,因此當集中所剩明軍入緬去迎回永歷帝,以進到邊境一帶和清軍作戰。而李定國則認為當務之急是阻止吳三桂過怒江,若吳三桂突破怒江則邊境再無險要可守,縱是迎回永歷帝也沒法抗擊吳三桂,二人意見相左。最后決定李定國防守怒江防線,白文選引兵入緬。這樣一來明軍力量分散,反而兩邊都可能干不好。晉王自貢山一戰精銳部隊盡皆折損,竇名望等四將戰死,對明軍打擊很大,根本無力防守怒江防線,白文選部同樣如此,下關之戰三萬明軍折其一成,雖得以在木邦稍作休整,然而一時也恢復不了元氣。
此時永歷己順邊境南下,由于緬方派來迎接船只小,隨永歷帝南下隨從軍民只得步行南下,又被緬方兵士隧意搶殺,凡有些美色婦女,多被緬兵或掠去。永歷帝視若不見,沿途軍民哀嚎震天慘不忍睹,沐天波老淚橫縱疾呼道;“寧可回國死戰亦不愿在他鄉偷生!”馬吉翔等人盡催永歷速去,不管軍民死活,緬人見朝廷如此昏亂,許多緬方百鄙視永歷等官員,甚至不愿供給食物。
晉王部將吳三省,乃部署在貢山沿貢山而下500里內,也就部署了三千明軍,怎抵擋得住吳三桂數萬大軍?況且軍心不穩,晉王又遠在瓦城,吳三桂突破怒江防線是遲早事情,鞏昌王白文選令兒子白繪為先鋒,引兵進入緬甸,又派使者前去聯絡沐天波,和緬王。不料連派六次使者盡數被緬方所殺,也沒能聯絡到沐天波。白文選無奈只得命明軍向緬方攻擊,連勝數陣,引軍直奔緬甸首都阿城[今緬甸曼德勒]下。
與此同時,吳三桂命王輔臣從姚關,打黑渡強渡怒江,命吳應期引兵從老渡渡江攻占松山,命明軍降將馬寶領兵從貢山渡江,三路清軍同時向明軍猛攻.晉王在瓦城也知怒江防線一失,明軍將處處被動,便將各部明軍集中,令兒子李嗣興帶領兵馬火速沿怒江而上,支援吳三省部,決心死守怒江防線。
王輔臣向來以曉勇善戰而著稱,因此打黑渡首先被王輔臣攻破,千余南明將士多已陣亡。清軍渡江時也遭明軍猛烈攻擊,許多清軍也被江水卷走,王輔臣雖已奪頭功,然而戰斗之慘烈也出乎他所料,他渾身如血人一般,望著眼前尸體喃喃自語,他是真后悔了隨吳三桂入滇,自從跟吳三桂后,所帶領一幫兄弟大多已戰死,而如今要將自已曾經忠于過主人和同胞斬盡殺絕,多少還是有些傷感,可是既已跟了吳三桂,只能一條路走到黑了,別無他法。
攻下打黑渡后,王輔臣又領兵向西,切斷木邦和松山之間要塞,老渡口明軍被王輔臣和吳應期兩下夾攻,圍困在松山,貢山的吳三省也被馬寶帶領清軍攻打,根本無法救援松山,吳三桂見己突破怒江,遂引大軍從打黑渡過江,松山明軍僅剩數百人,被兩路夾攻那里還有心抵抗,遂向王輔臣部投降,吳三省在貢山也頂不住清軍進攻,只得引兵向木邦黑山門撤退,黑山門若丟失清軍便可進入木邦,西進攻擊白文選部,吳三省知黑山門決不能丟,必須死守黑山門為白主選迎永歷帝贏得時間,卻不料此時總兵王會卻領數百明軍將士向清軍投降,而且還引清兵圍攻吳三省。
李嗣興順怒江而上,發現防線己被清兵攻破,也想到堅守黑山門,于是引兵向黑山門前進,正逢吳三省部被清軍圍住,形勢十分危急,便引兵殺進去接應吳三省,突出清軍包圍急急向黑山門撤退,清軍隨后追擊,明軍這一戰南明軍隊傷亡慘重,各地南明勢力見回天無力紛紛倒戈向清軍投降,怒江以西黑山門以東及騰越州皆為吳三桂所占,擁兵至緬境,以期一舉攻下黑山門將南明軍隊消滅。
黑山門距緬方邊境500余里,距怒江約250里,乃木邦地區咽喉要塞,山勢險峻,水深林密,易守難攻,實為滇西門戶之要,白文選早料怒江防線無法守住,剛到木邦就開始設關隘,半年時間己是初具規模,李嗣興和吳三省領軍到達后配合白文選部堅守住黑山門,吳三桂引兵連續攻打競不能破,傷亡慘重,又糧草不濟,便四下征糧,激起各少數民疾族強烈反抗,一時間也無計可施,只好暫時停止了進攻明軍。清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當地百姓是怨聲載道,一聞吳三桂之名無個驚恐萬分.以致孩童一聽吳三桂名字就夜不敢啼。[至今當地仍有如此說,可見當時吳三桂所領之兵對西南各民族殺戮是何等殘酷]。
與此同時白文選部己進致緬方首都,緬軍自恃人多勢眾,仍不將白文選部放在眼中,白文選一面派人入城聯絡永歷帝,一面做好攻城準備,不料派去人也被緬方所殺,緬王令人嚴密封鎖消息,不讓永歷帝等人得知白文選已到,一面又和吳三桂派來使者談判,一旦形勢不利將立刻獻出永歷帝等官眷,南明軍事力量也將因為這一戰而損失貽盡。
住在城中永歷君臣絲毫不知城外鞏國公白文選部隊正準備渡江攻城,隨行官眷一干人等盡數醉生夢死,尋歡作樂,那談什么反清,復國大業?只有沐天波一人長吁短嘆,而永歷帝身邊侍從,皆為馬吉翔撐控,因怕沐天波追查騰越孫崇雅兵變是受馬吉翔等人指使之罪,于是嚴密控制錦衣衛。永歷帝也因李定國兵敗而遷怒于沐天波,對馬吉翔等人言聽計從,而疏遠沐天波,馬氏貴妃和其父兄串通一氣,連皇太后和王皇后也受制馬氏一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