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我國金融監管機制

我國的金融監管機制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系下,經過多年來金融行業的發展壯大,不斷改革完善,目前形成了以中央行業垂直監管為主、地方區域監管為輔的監管體系。

(一)中央金融監管:“一委一行兩會”

中國中央垂直金融監管是以“一委一行兩會”為基本架構建立的分行業中央垂直金融監管體系。其中,“一委”是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一行”為中國人民銀行;“兩會”分別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統籌下,三個部門分行業進行監管。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統籌協調金融穩定和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議事協調機構,其主要職責包括: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審議金融業改革發展重大規劃;協調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與金融發展及監管相關的各項重大事項。

中國人民銀行主要負責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對貨幣市場和外匯市場進行監管。在金融監管方面的工作職責,主要集中在貨幣市場、黃金市場和外匯市場:

① 負責監督管理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

② 確定人民幣匯率政策,實施外匯管理,持有、經營和管理國家外匯儲備和黃金儲備;

③ 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支付結算規則,維護支付清算系統的正常運行;

④ 制定和組織實施金融業綜合統計制度,負責數據匯總、分析和預測;

⑤ 管理信貸征信業,推動建立社會信用體系;

⑥ 組織協調國家反洗錢工作,指導部署金融業反洗錢工作,承擔反洗錢的資金監測職責。

中國人民銀行的另一重要監管職責在于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國家金融穩定。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統一監督管理銀行業和保險業,維護銀行業和保險業合法、穩健運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金融穩定。其監管目的為通過審慎有效的監管,保護廣大存款人、投保人和消費者的權益。監管工作主要包括:

① 市場準入審查,包括銀行保險業金融機構的設立、變更、終止及業務范圍的批準,也包括這些機構的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審查;

② 對銀行保險業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及其風險狀況進行非現場監管,建立銀行保險業金融機構的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評估其風險狀況;

③ 對銀行保險業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及其風險狀況進行現場檢查;

④ 監督、檢查、處罰銀行保險業金融機構的其他可能損害金融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還負責對非法從事銀行保險業務的活動予以取締。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會)主要負責統一監督管理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維護證券期貨市場秩序,保障其合法運行。中國證監會機關負責制定、修改和完善證券期貨市場規章規則,擬定市場發展規劃,辦理重大審核事項,指導協調風險處置,組織查處證券期貨市場重大違法違規案件,指導、檢查、督促和協調系統監管工作。證監會的派駐機構負責各轄區內的一線監管工作,主要職責是對轄區內上市公司、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機構和從事證券業務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中介機構的證券期貨業務活動進行監督管理,及時查處轄區內的違法違規案件。各證券和期貨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等交易平臺、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期貨業協會等行業協會,對其會員(或參與人)及證券期貨交易活動進行一線監管和自律監管。

以2017年7月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為標志,適應新時期經濟金融形勢的監管制度架構調整逐漸成形:頂層設計方面,設立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加強了“一行兩會”橫向間及中央與地方間的工作聯動與協調;工作內容層面,在傳統的偏重于宏觀層面的審慎監管外,著眼于機構和消費者、投資人的行為監管也在充實,“一行兩會”中單獨設立了相應機構,出臺了相關辦法,具有中國特色的“雙峰監管”格局初具規模;中央和地方協調方面,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制定的機制下,中央和地方間在行業監管和風險處置方面的常態協調穩步推進,較大提升了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的能力。總之,圍繞國家金融治理水平提升的主題,監管機制逐步完善,但仍有工作空白和提升空間,考慮到現階段金融風險形成機制中的技術作用、不斷涌現的新興業態與監管資源的相對匱乏,監管科技的運用將具有廣闊的舞臺。

(二)地方金融監管:各地金融監督管理機構

與中央金融監管不同,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具有自身獨特的生長路徑。本來,金融監管屬于中央事權,各國均以自上而下的垂直統籌為通行模式。不過,地方政府為發展經濟,突出強調金融的樞紐和引導作用,自2002年上海市設立金融服務辦公室為起點,各省市的金融工作辦公室(金融局)陸續得以設立。但自 2015年以后,強監管逐漸成為金融主題,金融工作辦公室也越來越多地承擔轄內業務監管和風險處置的職責,并在 2018年陸續掛牌“地方金融監管局”。這樣,頂層設計加實踐需求,地方金融監管部門逐漸涉及了如下職責:

① 業務規范與監管。根據中央的部署,地方金融局負責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實施監管,同時強化對投資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社會眾籌機構、地方各類交易所等的監管,即要履行對所謂“7+4”類機構的監管職責。除此之外,其他對于未明確監管部門的類金融、新金融業態,結合監管分工經驗考量,也很可能交由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牽頭或負責。地方金融監管與中央金融監管部門的剛性事權范圍很不同,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地方金融監管的權責與能力之間的張力可能會有較大的差異。

② 風險預防與處置。根據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來逐漸成形的制度設計,此輪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機制變革的重點,在地方一側是明確和強化風險處置的屬地責任。這表示,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作為地方政府開展金融工作的主要抓手,不僅要對自身監管范圍內業態的風險處置負責,也要深度參與中央所監管的業態在地方的風險處置,還要配合處置其他部門管理事項內與金融有關的事項。一言以蔽之,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要代表地方政府,承擔起對屬地金融、類金融、涉金融類業態的風險處置責任。

③ 產業促進與服務。地方金融局在履行監管職責與風險防范職能的同時,還依舊擔負著在促進地方金融業務發展方面的任務。一方面,我國經濟金融發展仍處于持續推進的過程中,各地方之間彼此競爭來進行招商引資的動力依舊充足;另一方面,對促進金融發展而言,地方也并沒有像中央金融監管機制變革一樣,有更好的主體來承接發展職責。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不僅在防范金融風險方面亟需監管科技的助力,在促進金融發展方面也對監管科技有著需求。

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一段時間內的主要工作目標可從以下方面理解央行觀察.從域外經驗看央行金融科技監管實施路徑[EB/OL].(2016-6-30)[2017-05-19],http://mini.eastday.com/a/170519082941475-2.html.

首先從工作現狀考量,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在現下和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常態監管和風險處置的重頭戲都將是金融科技等創新要素推動的新金融或類金融業務。國際監管普遍認同的觀點是,金融科技的發展并沒有脫離金融的本質,傳統的功能邏輯與風險特征仍然適用,只是因為信息屬性、網絡屬性而具備了更強的外部性。從風險形成的角度看,金融科技打破了傳統業務風險傳導的限制,加速了風險外溢,網絡安全及大數據在提供業務便利的同時也削弱了舊有風控措施的有效性。但同時由于金融科技承載著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對實體經濟發展引導的使命,對地方政府來說還被寄予了在傳統金融有效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帶動行業“彎道超車”的期望,監管機構除擔負防控風險的“守夜人”職責外,還會在內在上主動作為,鼓勵和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其次從風險防控目標來看,主要是有針對性地分層細化目標體系。根據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的經驗,不僅要關注新金融、類金融所帶來的風險規模的增減,更要深入了解風險在不同行業以及不同群體之間的動態分配,還要掌握風險形成、披露與識別的清晰度、準確度等,并建立報告機制跟蹤觀察。

最后從發展引導目標來看,固然要強調行業發展量的規模,但更重要的是推動區域內形成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傳統金融機構與新金融之間和諧共贏的生態體系。

目前從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來看,監管工作問題的核心是資源匱乏。一是缺乏高位階法律賦權,頂層設計仍有待完善。二是地方金融部門操作上的束手束腳,一方面表現為人員缺少,編制不足,特別是普遍缺少穩定且經驗豐富的專門執法隊伍;另一面表現為沒有明確賦予執法權限,監管職責如何實際落地存在很大挑戰。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正是由于一系列資源的約束,使得監管科技在地方金融監管的迅速展開成為內在必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塞县| 龙南县| 赤水市| 赤水市| 丹江口市| 永安市| 九江县| 尚义县| 延边| 江口县| 松阳县| 辽宁省| 景谷| 彰化市| 德江县| 漳平市| 大兴区| 垦利县| 南投县| 许昌市| 宿松县| 浦东新区| 荥阳市| 天津市| 三明市| 昆山市| 中山市| 岳普湖县| 卢龙县| 玉溪市| 石狮市| 平远县| 桂东县| 合江县| 水城县| 定结县| 岳普湖县| 恩施市| 克拉玛依市| 西充县| 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