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營企業融資全程操盤及案例解析
- 李昆陵
- 4278字
- 2020-06-02 18:30:05
第三章 制訂融資計劃
第一節 判斷企業自身
一、對應所在階段
企業成長如同人的成長一樣,需要經過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一種成長“基因”推動企業系統內部的組織與功能不斷分化,促進企業系統機體不斷擴張、新陳代謝,不斷適應環境,并與環境形成良性互動。具體表現為:企業規模的擴大、內部結構的不斷完善和成熟、功能的優化等。
企業成長具有階段性,有生命周期,即創業期、擴張期、成熟期、老化期等。民營企業在融資前,就要確定自己的所處階段。
1.創立階段
企業登記注冊開始運營,即進入創立階段。在創立階段,企業面臨生存的挑戰具有以下特征:
(1)實力較弱,依賴性強。企業創立階段,資源有限,在市場上還沒有站穩腳跟,需要各方面扶持。
(2)產品方向不穩定,轉業率高,破產率高。資料表明,美國平均每年倒閉的20萬家小企業中,55%是開業不到5年的新企業。
(3)創新精神強。這一階段的企業不僅能提供滿足市場縫隙的創新產品和服務,還擁有靈活多變的經營策略。
(4)財務方面,凈現金流量為負值,投入大,收益少,現金入不敷出,企業對現金收支預測和控制能力較低。
(5)管理不規范,管理水平較低,無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現象同時存在。
2.擴張階段
企業創立后如果能生存下來,并獲得相應發展,一般就會進入擴張階段。擴張階段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企業的戰略重點發生了轉移,由生存轉向爭奪發展機會和資源;另一方面,決策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客觀評價企業實力,避免因盲目擴張使企業陷入困境。
企業在這一發展階段的主要特征是:
(1)企業進入擴張階段,生存問題已基本解決,具有較強的活力及相應的發展實力,發展速度快,波動小。處于此階段,企業在資金、人員數量、技術水平方面都較創立階段有顯著提高,但對資源的管理和利用成為企業的新問題。
(2)在財務方面,企業表現為投入較大,收入頗豐,現金流可正可負。為了擴大經營,企業會舉債發展。因此,保證償債能力是企業借款、發展的關鍵。
(3)企業形成自己的主導產品,銷售額占到總銷售收入的70%以上。企業轉業率降低,處于擴張階段的企業,轉業率比創立階段低60%以上。
(4)企業專業化水平提高,開始注重發展與其他企業的聯合關系,企業之間的協作能力有所加強。
(5)在創立階段形成的企業經營系統,不適應擴張階段規模放大后的壓力,甚至面臨崩潰的危險。
3.成熟階段
經過擴張階段的發展后,企業步入成熟階段,表現出來的主要特征為:
(1)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發展逐步由外延式轉向內涵式,由粗放經營轉為集約經營。企業的發展速度減慢,甚至出現停止發展的現象,但是收效沒有下降,往往有所上升。
(2)企業提高了產品知名度,形成自己的特色產品,甚至名牌產品,為了進一步發展和規避經營風險,通常會選擇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即產品由單一化轉為多樣化。
(3)經過多年的經營,企業已逐漸形成自己的經營理念,培養出具有本企業特點的企業精神,創出了企業名牌,在公眾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4)在企業擴大規模的同時,管理變得越來越復雜,企業管理正規化、科學化的呼聲日益提高。
4.整合階段
(1)此階段企業的主要特征表現為經營業務逐步向多樣化方向發展,企業可能會同時存在三個層面的業務:
一是企業的核心業務。這些業務能夠讓客戶直接將其與企業的名字相聯系,能為企業帶來大部分利潤和流動現金。與企業近期業績關系重大,雖然可能還有增長潛能,但終將耗盡余力,衰落下去。
二是正在崛起的業務。這些業務帶有快速發展和創業性的特征,成長性高。企業往往對第二層業務的發展投入巨資,保持其快速增長。
三是未來更長遠的業務。這些項目可能是研究課題,市場試點、少量投資的嘗試和為加深對行業了解所做的努力。企業開展大量的第三層面業務的目的是確保將來有足夠的優秀業務發展到第二層直至第一層面。
三個層面業務互相協調,共存于企業當中。
(2)隨著企業逐漸向集團化方向發展,經營單位日益增多。公司原有的集權式管理方式越來越不適于公司的管理,分權分配的程度成為企業管理的焦點。
(3)股東和利益相關者越來越關注企業能為他們帶來的收益,而不是企業規模的再度擴大,因此,最大限度地創造企業價值將成為他們對企業的要求。
5.蛻變階段
企業進入蛻變階段,有兩種前途:
(1)衰亡。企業在成長的各個階段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破產,使企業消亡,但是這種破產只能算“夭折”;而進入蛻變階段之后的破產是企業機體老化而引起的,所以稱為衰亡。
(2)復蘇。如同某些昆蟲的蛻變一樣,企業的復蘇是改變了形體而繼續存活下去。
二、目前所在行業
制訂融資計劃的時候,要明確企業所屬行業,即企業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里隸屬的行業類別。
1.不同特征的分類
根據不同特征,可以將國民經濟行業中的企業分為如下幾種,如表3-1所示。
表3-1 在國民經濟行業中不同特征的企業分類

2.宏觀與精簡的分類
(1)總體宏觀分類。行業的總體宏觀分類主要有:農、林、牧、漁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
(2)具體精簡分類。行業的具體精簡分類有:保險業、采礦、能源、餐飲、賓館、電信業、房地產、服務、服裝業、公益組織、廣告業、航空航天、化學、健康、保健、建筑業、教育、培訓、計算機、金屬冶煉、警察、消防、軍人、會計、美容、媒體、出版、木材、造紙、零售、批發、農業、旅游業、司法、律師、司機、體育運動、學術研究、演藝、醫療服務、藝術、設計、銀行、金融、因特網、音樂舞蹈、郵政快遞、運輸業、政府機關、機械制造、咨詢。
3.研究中的分類
在經濟研究和經濟管理中,最常使用的分類方法主要有:兩大領域、兩大部類分類法,三次產業分類法,資源密集度分類法和國際標準產業分類法。
(1)兩大領域、兩大部類分類法。這種分類法就是按生產活動的性質及其產品屬性對產業進行分類。
按生產活動性質,可以把產業部門分為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和非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前者指的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并創造物質產品的部門,主要包括:農業、工業、建筑業、運輸郵電業、商業等。后者指的是不從事物質資料生產而只提供非物質性服務的部門,主要包括:科學、文化、教育、衛生、金融、保險、咨詢等部門。
(2)三次產業分類法。這種分類法是根據社會生產活動歷史發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
產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門稱為第一產業,對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門稱為第二產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稱為第三產業。這種分類方法是世界上較為通用的產業結構分類方法。我國的三次產業劃分是: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采掘業,制造業,電力、煤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以及建筑業。
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流通部門,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農、林、牧、漁服務業,交通運輸輔助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等。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科學研究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以及軍隊、警察等。
(3)資源密集度分類法。根據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等三種生產要素在各產業中的相對密集度,可以將產業劃分為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
①技術密集型產業。指在生產過程中,對技術和智力要素依賴大大超過對其他生產要素依賴的產業。目前技術密集型產業包括:微電子與信息產品制造業、航空航天工業、原子能工業、現代制藥工業、新材料工業等。當前以微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為代表的技術密集型產業正迅猛發展,是帶動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梢哉f,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水平將決定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和經濟增長的前景。
②資本密集型產業。這種企業的特點是:在單位產品成本中,資本成本所占比重較大,勞動者所占用的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金額較高。當前,資本密集型產業主要指鋼鐵業、一般電子與通信設備制造業、運輸設備制造業、石油化工、重型機械工業、電力工業等。資本密集型工業主要分布在基礎工業和重加工業。
③勞動密集型產業。這種企業的生產主要依靠勞動力的大量使用,對技術和設備的依賴程度較低,衡量的標準是:在生產成本中,工資與設備折舊占有較大的比重。目前,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指:農業、林業及紡織、服裝、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業。
(4)國際標準產業分類法。為使不同國家的統計數據具有可比性,聯合國頒布了《全部經濟活動的國際標準產業分類》(ISIC)。現在通行的是1988年第三次修訂本。這套國際標準產業分類分為17個部門,其中包括99個行業類別。
17個部門分別是:農業、狩獵業和林業;漁業;采礦及采石;制造業;電、煤氣和水的供應;建筑業;批發和零售、修理業;旅館和餐館;運輸、倉儲和通信;金融中介;房地產、租賃業;公共管理和國防;教育;保健和社會工作;社會和個人的服務;家庭雇工;境外組織和機構。
三、企業性質類型對號
在制訂融資計劃的時候,需要明確“企業性質”。
這里,所謂企業性質就是企業的類型屬于什么范疇。那么,按照企業性質分,都有哪些企業呢?
1.私營企業
這類企業一般都由自然人投資設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傭勞動為基礎,是一種營利性經濟組織,主要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業法》《私營企業暫行條例》規定登記注冊的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私營合伙企業和私營獨資企業。
2.國有企業
這類企業,全部資產都歸國家所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登記注冊,不包括有限責任公司中的國有獨資公司。資產的投入主體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也就是國有企業。
3.聯營企業
這類企業主要有三種形式:法人型聯營、合伙型聯營和合同型聯營。企業之間或各企業、事業單位之間聯營,組成新的經濟實體,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具備法人條件的,經主管機關核準登記,可以取得法人資格。
4.三資企業
通常把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三類外商投資企業統稱為三資企業。
5.集體企業
部分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是公有制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