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槍械大百科(圖鑒版)
- 《深度軍事》編委會編著
- 1094字
- 2020-06-10 14:09:09
槍械的歷史
早在公元1259年,中國就制成了用黑火藥發射子窠(鐵砂、碎瓷片、石子、火藥等的混合物)的竹管突火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隨后,中國又發明了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火銃,使熱兵器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3世紀,火藥技術和金屬管形火器開始傳入歐洲,并在歐洲獲得了快速發展。到了15世紀,西班牙人研制出了火繩槍。火繩槍從槍口填裝鐵制或鉛制彈丸與推進藥,以緩慢燃燒的火繩點燃點火火藥(類似底火),點火火藥再引燃推進火藥擊發彈丸。
17世紀初,法國人發明了燧發槍,解決了火繩槍雨天容易熄火、夜間容易暴露等弊端。最初的燧發槍是輪式燧發槍,用轉輪同壓在它上面的燧石摩擦點火,以后又出現了幾種利用燧石與鐵砧撞擊點燃火藥的撞擊式燧發槍。同火繩槍相比,燧發槍具有射速快、口徑小、槍身短、重量輕、后坐力小等特點,逐漸成為軍隊的主要武器。
1520年,德國人發明了直線式線膛槍,又稱來復槍。來復槍將膛線由直線形改為螺旋形,這樣可使出膛的鉛丸高速旋轉,飛行更加穩定,從而提高了射擊精度,增加了射程。1776年,英國人帕特里克·弗格森制造了新的來復槍,除在槍膛內刻上來復線外,又在槍上安裝了調整距離和瞄準的標尺,從而提高了射擊命中率。
19世紀初,人們發現了雷汞以及含雷汞擊發火藥的火帽。把火帽套在帶火孔的擊砧上,打擊火帽即可引燃膛內的火藥,這就是擊發式槍機。在1812年,法國出現了彈頭、火藥和紙彈殼組合一體的定裝式槍彈,于是,人們開始從槍管尾部裝填彈藥。

燧發槍
1835年,普魯士人德萊賽成功地發明了后裝式步槍,在使用時,射手用槍機從后面將子彈推入槍膛,在扣動扳機后槍機上的擊針穿破紙彈殼并撞擊底火,引燃發射藥將彈丸擊發。1867年,德國成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支使用金屬外殼子彈的機柄式步槍。這種槍有螺旋膛線,使用定裝式槍彈,操縱槍機機柄可實現開鎖、退殼、裝彈和閉鎖。
19世紀末開始出現了自動槍械,并被應用到一戰中。1884年,第一種現代意義上的自動槍械研制成功,這就是著名的馬克沁重機槍。至此,自動槍械開始取代手動槍械,成為戰場上的新寵。有了一戰的前車之鑒,在二戰中參戰各國都裝備了大量的自動武器,主要為機槍、沖鋒槍和半自動步槍。這一時期傳統的拉栓式步槍在火力上明顯不足,逐漸被新發展出的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所取代。在二戰前期單兵火力較弱的情況下,手槍在夜戰和近戰中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馬克沁重機槍
在二戰結束之后,槍械設計和制造工藝得到了飛速發展。現代步槍以突擊步槍、狙擊步槍、自動步槍和卡賓槍為主,機槍以重機槍、輕機槍和通用機槍為主,而沖鋒槍在軍事上的用途已經逐漸被突擊步槍和卡賓槍所取代,目前主要裝備特種部隊和警察。

正在進行手槍射擊訓練的美國海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