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山村的炸薯條(危地馬拉)
我在危地馬拉的館子點了米飯和烤雞腿,沒想到圓圓的薄面餅也一起送上桌,看來這個國家也吃玉米粉薄烙餅。
不過,這面餅的外形和墨西哥的差距很大:墨西哥的像可麗餅那樣薄薄的,而危地馬拉的卻厚得像松餅,還有不少烤焦的痕跡,總覺得有點土氣未脫。
吃了一口,干巴巴的,還有股宛如谷倉的芬芳??谖杜c其說是樸素,不如說更接近粗野吧!
某天,我在圣卡塔利娜帕洛波村(Santa Catarina Palopo)散步時,有個小女孩走近我。她和該國女性一樣,穿著圖案細致的青色民族服飾。
危地馬拉中央高原的村落有許多原住民,市場上也擠滿了身穿民族服飾的女人,那光景真是如夢似幻,隨著光線變化,美得讓人快喘不過氣。
每座村子的衣飾,顏色和圖案都不同。這座圣卡塔利娜帕洛波村的衣裳更是引人注目,不但蔚藍得像南方的大海,還散發出磷粉般妖艷的光澤。
女孩穿著這樣的衣裳,睜大眼睛望著我,滿臉笑意,我也微笑著對她說“hola”,她很習以為常地接口“un quetzal(一塊錢)”。
一格查爾相當于十三日元,是要我給錢嗎?這行為和她惹人憐愛的笑臉對不上,讓我感到些許困惑。
但她的表情一點也不惹人厭,也沒有哀凄感,反而高高興興的,像唱歌般不停重復“un quetzal, un quetzal”的音節。這時,一只小雞從我們面前搖搖擺擺地走過,唱著“un quetzal之歌”的女孩指著那小雞,把歌詞換成“un pollo(一只小雞)”。
我撲哧一笑,她傻氣的模樣真是可愛!女孩似乎覺得很有趣,臉頰上露出酒窩,也笑了出來。
景色這時突然全變,視野開闊起來。偏僻的小村和遙遠的群山一起映入眼簾,女孩和小雞點綴在其中,化為一幅圖畫,我不知不覺看得出神了。
這個國家有種特殊的氣氛,可說是牧歌般的氣息。或許是因為Indigena(當地原住民)占了一半人口,樸素沉靜的空氣中有泥土的氣味,不知為何,還有股莊嚴的色彩。
我和女孩聊了一會兒,揮手道別,那一刻她已不再唱“un quetzal”,也笑著揮手說“adios(再會)”。
我走到市場附近,巷子里有個攤子賣炸薯條,一對像中學生的兄弟在里頭炸馬鈴薯。
危地馬拉民風淳樸,但攤販最常見的零食竟然是炸薯條,我一開始看到時很訝異。
老實說,炸薯條會讓我聯想到快餐,我不太喜歡。印象中,它是無機質的,嘗起來只有油和鹽巴的味道。
但在危地馬拉偏偏到處都看得到,我當下突然很想試試,就向顧店的兄弟買了一包。
他們遞給我的薯條已經涼透,似乎已經炸好很久。裝薯條的紙袋質地粗糙有如草紙,吸了油便黏嗒嗒的。我拿起切成一大塊的馬鈴薯,不抱任何期待地放進嘴里。
“……?”
味道真是不可思議,馬鈴薯有這么甜嗎?
吃著吃著,我已經欲罷不能。它和我心目中的薯條完全不同,油膩膩,一點都不精致,但咬著咬著,馬鈴薯皮的氣味躥入鼻腔,又糯又粉的甜香逗得人不禁笑逐顏開,真是強而有力的味道。
我對兄弟倆說:
“Rico, rico!”
年紀較小的少年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哥哥不知道躲在攤子后頭做什么。我伸長脖子探頭一看,原來他正彎著腰,用桶子里的水清洗沾滿泥巴的馬鈴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