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人都說性格決定命運
導讀 性格與命運息息相關。發揮性格中的優勢,生活會順暢;被性格的弱點控制,失敗就在所難免。
我們在各種場合、各種情況下經常會說到“性格”一詞,比如在評價他人時,我們會說“性格開朗”“性格內向”,那么,性格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性格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態度和行為方面的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如寡斷、剛強、懦弱等。在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由于具體生活道路不同,每一個人的性格會有不同的特征。
例如,在上班路上遇到堵車時,人們的反應各不相同:有些人會感到煩躁不安,十分生氣;有些人會耐心等待;有些人會采取其他辦法解決問題,比如下車步行。而性格正是造成每個人反應不同的因素之一。
氣質、人格和性格,經常讓人傻傻分不清。心理學中的“氣質”不同于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氣質”。一般來說,氣質無好壞之分,是先天形成的、不易改變的,而性格除了受遺傳影響外,也會受后天環境的影響,相對于氣質來說較易改變。
在心理學方面,“人格”被認為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行為的特有統合模式。因此,本書對性格與人格不進行嚴格的區別,在使用“性格”一詞時,也包含了人格的含義。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性格的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對其事業成功與否、家庭生活幸福與否、人際關系好壞起決定性的作用。”
可以說,你的每一個想法、每一次決定、每一個行為都與你的性格息息相關。因為性格并不是你一時興起的,而是經年累月形成的一種思維模式與行為模式,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你的思考方向與行為。即使面對的情況會有所不同,但你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模式的傾向也很少發生改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習慣性思維”“習慣性行為”。
不論是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之中,積極良好的性格都會促使人不懈地努力,從而最終獲得成功,而不良的性格往往會使人在關鍵時刻做出錯誤的抉擇,造成悲劇性的結局。
比如,優柔寡斷的項羽聽信了項伯和劉邦的話,沒有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而是放虎歸山,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性格軟弱、貪婪的李斯,為了保住自己的富貴與權力,沒有及時揭露趙高的陰謀,最終被趙高陷害,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由此可見,人們說性格決定命運也就不難理解了。
每個人的性格中都有優點和缺點,但性格中的缺點并不是你面對失敗與逃避現實時的借口。要知道,性格是可以改變、重塑的。學會突出自己性格中的優勢,改變性格中的缺陷與不足,你也就能將自己的命運握在自己的手中。
延伸閱讀
人格的含義
“人格”(Personality)一詞,源于希臘語“Persona”,指的是演員在舞臺上戴的面具,類似于中國京劇中的臉譜。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人格”一詞中,既包含了人本來的性格,也包含了人在社會中扮演的形象所展示出來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