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疫情有關的經典名著(全兩冊 十日談+鼠疫)
- (意)喬萬尼·薄伽丘 (法)阿爾貝·加繆
- 3360字
- 2020-05-22 15:48:56
十日談
譯者的序
喬萬尼·薄伽丘(出生在佛羅倫薩附近的契塔爾多,1313年-1375年)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一位杰出的人文主義作家。他是佛羅倫薩一位成功商人的私生子。父親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銀行家,把他送到那不勒斯學習。他因為對商業沒有興趣,很不情愿地改學了法律,但仍未有任何收獲。他自幼喜愛文學,堅持自學詩學,閱讀經典作家的作品,培養了自己文學創作的才能。從父親對他解除限制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了他在中世紀最具冒險性、最有創造力、最多產的文學創作事業。他的早期作品雖在內容上取材于外國傳說或其他經典作家的作品,但在藝術上是富于創新的。歷經一次經濟危機之后,薄伽丘從那不勒斯回到佛羅倫薩。自此,他的作品從以詩歌、神話、傳奇等藝術形式贊頌純潔的愛情、高尚的友誼和美好的品德并展示人間生活的幸福和友情的歡樂,轉向以寓言故事和創新的小說形式來表現更為憂郁的主題,顯示出一位偉大的人文主義者對人類社會的深刻關注。
薄伽丘目睹了1348年-1349年發生在佛羅倫薩的那場可怕的黑死病,運用這場瘟疫導致的混亂作為他最著名作品——世界文學經典之一《十日談》(1353年)的背景。在這部巨著中,十位青年男女(七位小姐和三位男青年)一起逃離瘟疫肆虐的佛羅倫薩城,住到鄉下的一座別墅里,以講故事的辦法振作精神,避免招來誹謗和污蔑。《十日談》不僅是一部為當代讀者解釋意大利散文用途的文體學杰作,而且是一節教作家們如何講故事的創作課。性、暴力、陰謀;幽默、慷慨和同情都以豐富且有控制的敘述得到表現。薄伽丘的創作表明,藝術不僅存在于開下流玩笑或使人痛苦的題材上,而且存在于表現這種題材的形式上。他的十位敘述者舉行的故事會既有條不紊地開始,又井然有序地結束。《十日談》之后,薄伽丘離開小說,致力于傳記、文學評論和神話創作,并在這些領域里也獲得了同樣崇高的聲譽。
住在佛羅倫薩城外一座鄉村別墅里躲避瘟疫的七位小姐和三位男青年商定,大家輪流執政,每天有一人擔任國王或女王,負責日常生活安排和主持故事會,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在兩個禮拜期間,有十天舉行了故事會,十個人一共講了一百個短篇故事,《十日談》也就完成了,這就是使《十日談》全書有條有理的框架。《十日談》的字里行間具有商業活動、高利貸和出租業描寫痕跡的早期手稿被人們如饑似渴地抄寫、傳閱,先睹為快。盡管早期佛羅倫薩的人文主義者們還未準備好將一部用意大利散文寫成的故事集承認為一部嚴肅的文學作品(當時的嚴肅作品是用拉丁語寫的),但《十日談》很快就受到了世界各國讀者的歡迎:1375年薄伽丘去世后不久,《十日談》就被譯成法語和英語(除《十日談》外,沒有第二部中世紀英語譯著幸存下來);后來又被譯成加泰隆語、德語和西班牙語。各種外語版本的《十日談》對突然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方言傳統文學產生了重大影響,可以說,《十日談》是第一部對現代世界文學帶來歐洲影響的里程碑式的小說文本。
《十日談》之所以一問世就立刻受到歡迎并經久不衰,主要是因為其文筆生動、風格多樣、形式獨特。薄伽丘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學語言,它精練、流暢、俏皮、生動。這是一種不受拉丁模式構詞因素限制的散文,但它從拉丁語中汲取了足夠的復雜性、節奏的多樣性和表現人類經驗新領域的復雜性。有時(經常是在開始一個新的短篇小說時)薄伽丘以使人聯想起但丁《饗宴》的那種拘束與平衡來寫;有時(當一個短篇小說正在流暢地進行時)他以一種假裝的、暗示口語自發性的無拘無束的風格,而不是按寫作規則來寫;以口頭語言形式,而不是以經典的正式語言形式來寫。薄伽丘有時模仿中世紀的各種文學體裁,從宮廷抒情詩和歌謠到圣徒的生平和故事詩。但他選定在單一、穩定的體裁——短篇小說的有限范圍內包含這種百科全書式的多樣性。這些短小的散文敘事被安排在一個使之有條理的框架內,這一框架使一口袋雜亂無章的故事變成一部協調統一的藝術作品。于是,薄伽丘的短篇小說序列變成了現代長篇小說的原型;它的文學血統超越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延續到曼佐尼、勞倫斯和福克納這些不同風格的小說家身上。
《十日談》的內容像它的風格與形式一樣,具有遠遠超過瘟疫起因的歷史重要性。因為甚至當薄伽丘的這些短篇小說試圖喚起讀者對歷史悠久的封建、等級、僧侶統治的早期社會價值觀念進行反思時,它們同時又表現出與之不同的價值觀念。《十日談》與傳統的中世紀人類經驗、解釋世界的策略背道而馳,把自己確定為對未來世紀做出預言的小說文本。《十日談》故事的主題涉及十四世紀意大利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重要主題是反對教會、揭露僧侶的腐敗和虛偽。在中世紀歐洲封建社會中,教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是在薄伽丘的筆下,從教皇到下面的教士們,一個個奢侈淫逸、用各種手段聚斂錢財、買賣圣職、鎮壓異端、無惡不作,從而撕下了教會神圣的面紗,表現了平民對神權的不滿。作者用相當一部分愛情題材的故事反對教會鼓吹的神愛和天國幸福的禁欲主義,肯定人有權享受情愛和現世幸福;薄伽丘歌頌愛情的偉大力量,認為愛情能激發人的聰明才智、凈化人的心靈、使人的品德更加高尚;他反對封建偏見,認為等級觀念、金錢、權勢是實現愛情和幸福的障礙,在他的小說中,所有這些障礙都被真正的愛情所戰勝,人們獲得了有真正愛情的幸福,同時嘲諷了建立在經濟關系上的婚姻。一些故事贊揚商人、手工業者,甚至仆人的才干、智慧和進取精神,認為人的高貴不在于貴族出身,而在于人的高尚德行和創造性才智,抨擊了等級森嚴的封建特權。作為人文主義者,薄伽丘在小說中對婦女表現了很大的同情和尊重,贊揚婦女的善良、富于同情心和機智,批評封建特權和男女不平等。同時,《十日談》表達了人應該接受良好教育、使自己多才多藝、健康俊美、聰明勇敢、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文主義思想。當然,《十日談》也有其不可擺脫的時代的局限性,表現其妥協的一面,如有的故事宣揚男尊女卑,認為妻子應該對丈夫逆來順受;有的故事把不正當的男女關系當作純潔的愛情來描寫;還有的故事赤裸裸地表現資產階級的個人享樂主義,等等。但些微弱點掩蓋不住《十日談》人文主義的燦爛光輝,無論如何,它是一部具有高度的戰斗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偉大作品。
第一天,被推選為女王的潘比妮亞沒有給大家規定故事主題,講故事的人可以自由選題講述自己喜歡的故事。一些故事諷刺地講述圣徒的生平,揭開教會邪惡和欺騙性的黑幕,其他故事則表現了語言的力量。
第二天,大家在菲羅美娜主持下,講述一個飽受噩運打擊的人如何最后獲得意想不到的圓滿結局的故事,談到了命運、女性性格和經商的沖動。
第三天,大家在內菲勒的主持下,講述一個人怎樣用機智獲得他夢寐以求的東西或重新獲得他失去的東西的故事,涉及性愛、男女對性愛的看法和關于性愛的道德觀念。
第四天,大家在菲洛斯特拉托的主持下,講述結局悲慘的愛情故事;在引言部分,薄伽丘中斷了故事敘述進程,為自己的佛羅倫薩散文小說創作做了辯護,回擊了一些居心惡毒、瘋狂嫉妒的人對他的誘勸、威脅、辱罵、指責和攻擊,表示他將以歌頌女性而自豪;這些故事歌頌真正的愛情,抨擊封建貴族對愛情所持的僵化的道德態度。
第五天,大家在菲亞美塔的主持下,講述有情人遭到最令人悲痛的不幸但最后獲得幸福結局的故事,這些故事歌頌愛情的力量有多么神圣、多么偉大、對人生多么有益,其中有的是浪漫傳奇,有的揭示貴族與平民之間的愛情所表現出的階級分歧和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談判。
第六天,大家在愛麗莎的主持下,講述人們在被戲弄時,憑借敏捷的回答針鋒相對、急中生智,從而避免了危險、尷尬或損失的故事,表現了佛羅倫薩的社會生活和人們交往的各種形式。
第七天,大家在迪奧內奧的主持下,講述女人為了偷情或為了保護自己而欺騙丈夫時所使用的種種詭計,有的被發現了,有的尚未被發現的故事,這些表現夫妻沖突的故事集中在對家庭空間的控制上。
第八天,大家在勞蕾塔的主持下,講述日常生活中男人捉弄女人,女人捉弄男人,或人們相互捉弄的故事,其中講述一位學者與一位寡婦相互捉弄的故事最為精彩、最引人入勝。
第九天,擔任女王的艾米莉亞不想把大家限制在某個題目上,因此大家隨意講述自己喜歡的故事,其中最有趣的是講卡蘭德里諾如何不可思議地迷戀上了菲利波的情婦尼科洛莎,受到捉弄,最后遭到妻子痛打的故事。
第十天,大家在潘菲洛的主持下,講述人們在愛情或其他方面做出慷慨行為的故事,表現出作者對慷慨行為在政治意義上的深刻理解。
陳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