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路遇唐雎
- 戰國演繹
- 清嵐如水
- 2423字
- 2020-06-30 19:28:27
那人嘆口氣道:
“在下泰興唐雎,也曾習文練武。
只因出來游學病在店里,還不起食、宿錢所以被人綁在門前毆打凌辱,以為無錢卻還要住店者戒!”
這唐雎二十多歲,生得白白凈凈、眉清目秀。
雖是被辱,仍一臉傲氣,目光冷峻,并不以為恥。
辛環大怒:
“不就是欠你幾個錢嗎?便如此待他?
放開他,欠的錢我們還!”
唐雎活動活動被綁麻了的手腳,只向信陵君和辛環一揖:
“多謝二位萍水相逢就慷慨解囊,后會有期?!?
轉身就走,似乎并不太感激。
信陵君卻叫了一聲:
“請留步?!?
唐雎又轉過身來:
“先生的‘好事’已經做完,還有什么吩咐嗎?”
信陵君笑笑:
“我看先生的病還沒全好,就此而去生活還是沒有保障,所以想請您到我那兒住一段時間。
等身體完全康復再走?!?
唐雎看看自己身上,點頭道:
“可也是,我這個樣子不等到家就要凍、餓而死,還是您想得周到,那就打擾啦?!?
于是信陵君把自己的馬讓給唐雎,三人一同回府,把唐雎安置在單間客房。
洗澡換衣服,請醫熬藥給他治病,有時間了,自己也過來看望。
轉眼半月過去,唐雎的身體已經完好,卻只給信陵君留下一信便不辭而別。
信陵君聞訊大驚,急忙親自追到城外才把他攔住:
“無忌才德雖不出眾,卻敢說都是以誠心待朋友。
當先生處于困厄中、為小人所欺時,無忌伸手相援,不敢以之為功德,卻也算是對得起朋友吧?
您為什么不辭而別,讓無忌蒙受‘待客不敬’的恥辱呢?”
唐雎搖搖頭:
“您的姿態太高了,我還不配做您的朋友。
您知道‘士為知己者死’吧?
唐雎因貧而受辱于一群匹夫之手時,既不以為恥,也不以為恨。
因為在那些人的眼里,我的價值還不如一條狗!
公子把我拯救出來,是不是也出于對一條狗的憐憫?”
信陵君一皺眉:
“先生這玩笑開得過分了!
無忌知道先生乃擱淺水之龍,助先生脫泥涂,是我的責任,絕無輕視之意。”
唐雎還是搖頭:
“既然您不把我當做一般賤民看,就該是我的知己了。
但我進府這么長時間,我感到您的態度仍如對待那些乞飽口腹的食客,收留我也只當是施恩于窮人的善舉。
讓我怎能把您當做朋友、知己?
老實說,對那些庸奴的羞辱還可以忍受,因為他們是一群只認錢的愚人;
而您是‘招賢納士’的信陵君,應該有識別人才的眼力。
您不能給我以足夠的重視,我就只得離開貴府、繼續漂泊,去尋找真正的知音!”
信陵君聽了,滿面羞慚地一躬到底:
“無忌的內心中,確實還保留著庸夫的世俗觀念,常常不自覺地流露出來,使我成為有眼無珠的盲人。
得到先生的教誨才茅塞頓開、見到光明。
請先生不要拋棄我,使無忌能在您的幫助下,多懂一些做人的道理。”
公子的誠摯態度使唐雎很受感動,也深深拜下:
“公子施恩于我,我卻責怪公子不夠尊重。
公子不但不惱怒,反向我賠禮道歉,可見公子待人之謙遜,品格之高尚。
唐雎一狂傲鄙夫耳,一孔之見便用以唐突公子,還望恕罪!”
信陵君擺擺手:
“先生責備的對!
從心里說,我確實想過既幫先生脫出困境,又盡力招待先生必定會來道謝。
然后我再大大方方地一揮手‘小事一段不必言謝’,撈足了面子多夠意思?
哪里懂得這并非真正的待士之道?
無忌才是個鄙陋之人呢!”
聽了公子的心里話,唐雎不禁熱淚盈眶:
“公子以赤誠待人,唐雎雖肝腦涂地難報萬一也!
愿追隨左右,終身不渝!”
從此,唐雎也成為信陵府中的核心人物。
連遭喪敗,人才外流,使魏已衰落成二、三等的弱國。
前幾年借著孟嘗君的威信雖然一度回升,但孟嘗君死后,魏在各國心目中的地位就開始下滑。
雖然信陵君的聲望漸高,但在魏安釐王的心目中,他還只是個“大孩子”。
只不過是“人緣好”而已,真到事兒上不管用,而且魏齊已猜出“劫法場”是信陵所為。
再加上信陵君力主由孟嘗君代他為相,仇上加恨便經常在魏王耳邊說信陵的壞話:
什么“招降納叛”啦、“無法無天、恣意而為”啦、“會把全社會帶壞”啦等等。
使魏王對弟弟也漸生不滿,幫不上還凈添亂!
做為弱國,既然“合縱”提供不了保障,就得轉向“連橫”。
只要不挨打,哪怕向人家溜須拍馬裝孫子也在所不惜。
逢年過節、大事小情,娘生日、孩子滿月,有點兒理由就派使者帶著厚禮去咸陽。
不是朝拜,就是賀、吊。
信陵君對哥哥向秦奴顏婢膝的行為很不滿,曾多次勸諫,卻總是受到訓斥:
“耍小孩子脾氣!你懂什么?”
細想起來,也不能全怪安釐王,打不過人家嘛,光憑激情不能救國,重要的是提高實力!
在朋友們的幫助下,信陵君已由一個易沖動的熱血青年,走向日臻成熟的政治家。
他和門客們認識到,在當前形勢下,要想使魏的國力在短時期就能達到與秦相抗衡的程度是不現實的。
只有合各國之力才能制止秦對各國的威脅,那就得重新豎起“合縱”的大旗。
但同安釐王一提“合縱”他就嗤之以鼻:
“別再抖落蘇秦的那塊臭包腳布啦!
費那么大勁兒陳兵函谷關還不是讓人家秦軍一露面就嚇成鳥獸散了?
扯蛋!往后少給我扯這個蛋!
傳出去還會惹是非!”
通過分析研究,他們找出“合縱”失敗的原因在于蘇秦與各國君都私心太重。
從一開始就是互相利用,而沒建立在真誠團結的基礎上。
一紙盟書只是宣言,各國之間的外交關系又是互不信任。
信陵君便寄希望于先建立私人感情。
他支持燕昭王、援救楚考烈王,雖說是出于俠義心腸,如果說有目的,就是為日后的“合縱”奠定基礎。
此外,趙平原君是他姐夫,跟韓大將暴鳶的關系也不錯。
但在討伐齊愍王時,魏也參加過“聯軍”。
現在通過田單等人的奮斗,利用樂毅與新燕王的矛盾,行反間計、擺“火牛陣”終于驅出燕軍、恢復齊國。
擁立太子章為齊襄王。
齊現在可說與六國都是“仇人”,要想讓他再加盟“合縱”怕是很難。
但齊國現在的執政田單跟魯仲連是密友,魯仲連一定有辦法說服他。
可惜魯仲連目前不知又“飄”到何方,好在此事也不急。
議到這里,信陵君嘆口氣:
“大王派須賈到齊去談判,也是想恢復友好關系,不知談得怎樣?”
“須賈去談?”
唐雎一笑……
忽然門外踉踉倉倉奔進一人,跪到信陵君面前就放聲大哭,搖著信陵君的腳喊:
“公子!公子!快救我大哥!
再晚就讓他們打、打碎啦!”
信陵君趕快把他扶起來:
“鄭安平你別急,說說是怎么回事?”
聽完鄭安平的哭訴,信陵君蹭地跳起,連衣服都顧不得就往外跑:
“我去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