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譯文看它不見,無色無形的,叫做夷;聽它不到,寂靜無聲的,叫做希;摸它不到,無質無實的,叫做微。這三者,無法刨根問底細致分辨,它們原本就渾然而為一。它外顯的部分并不明亮,它隱含的部分也不晦暗。它無開端,無盡頭,延綿不絕,無法明確地表述,就只好又歸結為超物質的存在。這叫做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物體的形象,這叫做若有如無的惚恍。迎接它,卻看不見它的開頭;追隨它,卻看不見它的末尾。遵循早已存在的“道”,來駕馭當前的一切。能認識最早的本始,這就叫做大道的規律。
名家注解王弼: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雖今古不同,時移俗易,故莫不由乎此,以成其治者也。故可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上古雖遠,其道存焉。故雖在今,可以知古始也。
河上公:三者,謂夷、希、微也。不可致詰者,夫無色,無聲,無形,口不能言,書不能傳,當受之以靜,求之以神,不可詰問而得之也。
朱元璋:視之不見,言道;聽之不聞,言理;搏之不得,言氣。曰夷曰希曰微,言平淡無見也。有象而無象,有形而無形,蓋謂人心與道心,至幽至微,非君子難守,故惚恍也。
經典解讀在本章中,老子用一些抽象的概念,描述了“道”的性質及其運用規律。此處,“一”就是指“道”。它包含了“道”的相互聯系的兩種內涵,即物質世界的實體和物質世界運動變化的普遍規律。
在老子看來,“道”虛無縹緲,不可感知,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但又是確實存在的,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道”有其自身的變化運動規律,掌握這種規律,便找了具體事物的根本。
老子所描述的超脫現實世界的形上之“道”,與現實世界的萬事萬物有著本質的不同。“道”沒有特定的形狀,無邊無際地、無始無終地存在著,時隱時現,難以命名。
“道”并非普通意義的物,而是形體不可見的物。老子先是用經驗世界的一些概念對“道”加以解釋,然后又一一否定,可見“道”何其深微奧秘。“道”的普遍規律支配著現實世界的具體事物,要認識和把握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就先要把握“道”的運動規律,認識“道”的普遍原理。理想中的“圣人”能夠掌握支配物質世界運動變化的規律,可以駕馭現實存在,這是因為他悟了“道”。
“道”到底是什么樣的呢?老子說它沒有形象,看不見它,便稱之為“夷”;聽不到它,便稱之為“希”;摸不著它,便稱之為“微”。正因為“道”無相、無聲、無形,所以它才深不可測。
夷、希、微、惚恍與無頭無尾,無不是在強調大道的模糊性、混成性、抽象性、本質性、無限性與非具象性,以及靈動性、活性、非僵硬性、終極性、至上性、普泛性,甚至還有實用性。聯想豐富一點的人,可能還會想到星云、恒星爆炸、黑洞、空間與時間的無窮大等等。
另外,這一段落的意思還能讓你細心體察、深入感悟,活躍想象力、思辨力、感受能力,調動精神的敏銳、專注與恭謹小心,進入境界、交通大道,同時不要心浮氣躁、急于求成、過于實用主義。
應該說,老子的道論與物理學沒多大關系,他在論述中所舉的一些例子,如水、風、草木等,都沒有太多的科學含量。老子的長處在于其思辨能力,在于其遠見,以及其執著于大道的激情和冷峻。
在尋找終極眷注、終極追尋方面,老子找到的不是人格神或神格人,不是玉皇大帝或灶王爺,不是牝也不是火的圖騰,而是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無所不成、無往而不利的大道。
老子強調大道的無形、無聲、無痕、無跡、無物,極有可能是在突出其本質性、概括性、靈動性、至上性,避免其庸俗化、偏執化、簡易化與具體化。因為,大道一旦具體化,就難免變成仁愛、謙遜、聰明、禮貌等庸俗化的東西,極易流于作偽或至少是形式主義,流為計謀與處世奇術,反而喪失了大道的恢弘與淵博品質。
智慧典例
高深莫測的變化之道
老子說:“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意為迎接它,卻看不見它的開頭;追隨它,卻看不見它的末尾。對于一個人來說,順應大道,就要使自己成為變化無方、不可預測的。
要成為不可預測的,我們就不能停止改變。唯有如此,你的生命才能夠成為一種令自己愉悅的過程。
東周時,鄭國有一個名叫季咸的人,非常善于相面。他能根據人的長相預測人的生死存亡、福禍壽夭,甚至能測在何年何月何日應驗。
列子聽說季咸其人其事之后,覺得季咸這人了不起,心生敬佩,于是對老師壺子說:“我以前以為您的理論和學問是世上最高深的,現在才知道,天外有天,竟還有比您更高明的人在呢!”
壺子聽了弟子列子的話,不以為然地說道:“我只給你講了道的外表,還沒有講到實質,你怎么就妄下結論呢?如果只有雌鳥而沒有雄鳥,怎么能生出卵來呢?只有淺薄的人才容易被人看透心思。你明天把季咸叫來我見識一下。”
第二天,列子把季咸請來給壺子相面。其間,壺子一句話也沒有說,季咸相完面后便出了門。
列子追上季咸問道:“您看出了什么?”
季咸悄悄對列子說:“你的老師氣色不好,臉色就像死灰一樣,他活不長了,壽命超不過十天。唉!”
列子一聽,趕忙跑進屋里,痛哭著把季咸說的話告訴了老師,誰知壺子卻笑著說:“不要怕,剛才我給他看的是土一般的面色,心境寂靜,止而不動,所以他看到的是我閉塞生機的樣子。明天你再把他請來,讓他看看我到底能活多久。”
第二天,列子又把季咸請來了。季咸看完壺子面相后,告訴列子說:“奇怪啊!你老師有救了,你不必擔心,我看到他閉塞的生機又開始通暢好轉了!”
列子趕忙進屋把這些話告訴了壺子。
壺子依然笑著說:“剛才我給他看的是天地間的生氣,我排除一切私心雜念,一線生機從我腳后跟生起,直到頭頂。他剛才看到的就是這一線生機。過些時候你請他再來,聽他怎么說!”
又過了一天,列子又請季咸來給壺子相面,季咸看完后疑惑地對列子說:“你的老師昨天剛有了一點生機,怎么今天又精神恍惚神若游絲了。我看不透。請你告訴他,等他心神安定的時候,我再來給他相面。”
列子進屋把這些話告訴了壺子,壺子說:“我剛才給他展示的是沒有任何跡象的空虛境界,所以他看不出什么來,明天你請他再來看看!”
次日,季咸又被請來了。他剛走進屋,看到壺子的面色,便驚叫一聲,轉身就跑了。
壺子也大叫列子:“快去把他追回來!”
列子莫名其妙,拔腿就追。季咸卻像丟了魂似的,拼命奔跑,列子追趕不上,只得回來,他對壺子說:“我沒有追上季咸!可是,您究竟給他看的是什么啊?”
壺子笑著說:“剛才我讓他看的是根本大道,但還沒完全展示出來,他就跑了。我只是想逗逗他而已,讓他無法猜測,就像草遇風披靡,水隨波逐流。所以,他剛看我一眼就被嚇跑了。”
說完,壺子哈哈大笑。
我們這里要說的是,高深莫測不僅僅是道家大師的策略,平凡人也可以加以運用并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