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盧循之亂結束以后,劉裕碰上了一個大問題,很大的問題——那些跟他一起舉兵的老兄弟們曾經也是和劉裕平起平坐的北府軍將,隨著劉裕在第一項義熙北伐和盧循之亂中取得重大勝利,劉裕的威望也每日俱增,義熙七年又領中書監、太尉,成為了東晉的實權人物,那些老兄弟們并不愿意看到劉裕凌駕于自己之上,于是開始陰謀反對劉裕。
更加不利的是,在義熙八年,一件對于劉裕而言極其糟糕的事情發生了——他最有才能的弟弟,在桓玄之亂、盧循之亂中戰功卓著的時任建威將軍、散騎常侍、使持節、都督江州之武昌、荊州之江夏隨郡義陽綏安、豫州之西陽汝南潁川新蔡九郡諸軍事、南蠻校尉、荊州刺史、華容縣公劉道規因病解任荊州刺史及都督,并于義熙八年閏六月在建康與世長辭,年僅四十三歲,卒贈侍中、司徒、南郡公,追加班劍二十人,謚號烈武。由于劉道規無子,由劉裕二弟劉道憐之子劉義慶出繼劉道規,襲南郡公爵。
在劉道規去世以后,劉毅接管了劉道規在世時管轄的荊州。這劉毅與劉裕之間的爭斗由來已久。我在第三章里寫過,在義熙四年劉裕入輔的時候,劉毅便竭力阻攔劉裕兼任錄尚書事、揚州刺史,希望能夠維持自己與劉裕之間的相對平衡。
雖然說隨著義熙四年劉裕在劉穆之的建議下強行進京入輔,打破了劉裕和劉毅之間的平衡,但是劉毅當然不會真的甘心屈居于劉裕之下。
而且,義熙五年,劉裕發動第一次義熙北伐,一舉滅亡割據青徐的鮮卑族南燕政權,立下不世之功,其威望越來越高,又被授予太尉、中書監,權力繼續急遽膨脹;與此同時,劉毅可能是為了積累功勛,強行帶病率領大軍出征盧循,慘敗于桑落洲,折兵八成,大大有損于威望。威望和地位的此消彼長之下,起兵之初二劉的盟友關系已經是完全不可能維系下去了,要么劉毅安安心心輔佐劉裕,再往后成為新王朝的開國功臣,要么就相互斗爭,乃至于兵戎相見,大打出手。
劉毅當然不是那種選擇前者的人,想讓他安安心心輔佐劉裕大概也太難為他了。于是乎,劉毅在這兩條路中果斷選擇了后者。
當然,斗爭不一定意味著一定要打仗,劉毅起初也并不一定想和劉裕開戰。劉毅起初想進行一種和諧的斗爭——拉幫結派、黨同伐異。
劉裕確實是猛,但是,他也有一個小問題——跟門閥士族不對付。這個我也在第三章里提到過,劉裕的幕府中門閥士族總體不多,基本上可考者只有瑯琊王氏之王弘、潁川庾氏之庾悅以及在孟昶死后進入劉裕幕府之陳郡謝氏的謝晦。
而相當于劉裕而言,劉毅與士族的關系似乎要融洽那么一些,依附于劉毅的士族也相當多。
在拉攏士族對抗劉裕的同時,劉毅也開始打壓那些親善于劉裕的大臣以及劉裕的幕僚。比如我前面提到的潁川庾悅,在他解任建威將軍后,劉毅把他建威將軍府的僚屬統統納入自己府中,又派兵嚴守庾悅任職的尋陽,還屢次羞辱庾悅,愣是把他給活活氣死了,年僅三十八歲。
對于當初阻礙自己削弱劉裕權力的劉裕謀主劉穆之,劉毅也是不遺余力地竭力打壓,屢次向劉裕進言,說劉穆之權力太大,希望劉裕削弱他的權力。
要削劉裕謀主的權力,竟然去跟劉裕說,想想都知道一點用都沒有。劉裕睬都不睬他,不過看在劉毅的面子上,還是更加重用劉穆之了。
我自己幕府里敵人最希望干掉的人,很可能就是對敵人威脅最大的人。劉裕好歹也是一代梟雄,要是這個都想不到,劉裕大概可以回家種地去了,或者干起賭博的老本行也不是不行。
咳咳,扯遠了,我們再把問題扯回劉毅出鎮荊州以后。
劉毅在出鎮荊州以后,加快了自己和劉裕對抗的步伐。他在荊州擁兵自重,大力扶植黨羽,又以病重為由把從弟劉藩調到荊州作為副手。劉裕當然不可能是傻子,劉毅這套操作下來,劉裕也洞察了劉毅打算和他對抗的用意。
劉裕先發制人,在義熙八年九月,劉裕看準機會,立刻處死了劉毅的黨羽謝混以及臨時來到建康的劉藩。
緊接著,劉裕根本不給劉毅一點反應的機會,立刻命令隱瞞劉藩死訊,派出將軍蒯恩、王鎮惡率軍假裝是返回的劉藩,前往江陵,自己率領大軍跟進。
這王鎮惡乃是名臣之后,他的祖父就是赫赫有名的前秦宣昭帝苻堅之宰相,輔佐苻堅吞燕滅涼,一統北方的五胡十六國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秦丞相清河武侯王猛。但是他十歲的時候,一代雄主苻堅慘敗于淝水。沒過幾年,前秦帝國在內憂外患之中轟然倒塌,年少的王鎮惡也因此流離在崤澠之間,并輾轉來到東晉,當了個小縣令,后來憑借才能得到了劉裕的賞識。
這時候,劉毅根本不知道弟弟已經掛了,還以為真的是劉藩回來了,于是根本不設防。等到劉毅發現來的人好像不是劉藩的時候,王鎮惡的先頭部隊距離江陵城已經只剩下五六里路了。
劉毅這才發現自己上當了,連忙下令關閉江陵城門,打算堅守城池。但是,王鎮惡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他率領部隊在劉毅關閉城門之前便直接沖了進去,大軍也得以進入江陵城,劉毅退守城內牙城。
晚上,劉毅想要在夜色的掩護下突圍,被王鎮惡的部隊攔了正著,然后劉毅又轉向突圍,又被蒯恩率部暴打。最后,劉毅雖然逃出了江陵城,但是士兵疲倦,無法繼續突圍,劉毅遂自縊而死。
而就在劉裕把劉毅給弄死了的時候,留守京師的諸葛長民找到了劉穆之,問劉穆之劉裕到底信不信任自己。劉穆之當然聽得出,諸葛長民這家伙看到劉毅被劉裕討伐,害怕自己哪天也被劉裕扔去見劉毅了,于是寬慰了諸葛長民,表示劉裕對他絕對信任。
問題就在于,諸葛長民覺得劉裕信不信任自己也不是靠劉穆之一張嘴說的,是靠諸葛長民自己感覺的。然而,諸葛長民覺得再這么下去,劉裕早晚辦了自己。更何況,諸葛長民還有一個想要搞事情的弟弟諸葛黎民天天勸諸葛長民造反。
就算到了這份上,諸葛長民還是在猶豫要不要真的造反。但是,諸葛長民又是跟劉穆之問了這種話,又有個天天勸他造反的弟弟。劉裕就算本來不想辦了他現在都要再好好考量考量了。
嚴格地講,對于劉裕來說,這種事情沒什么好考量的。反正有誰有二心,干就完了。
劉裕回到建康,迅速潛入自己府中,派遣心腹埋伏在府中。然后,劉裕假情假意地把諸葛長民叫進來嘮嗑。諸葛長民以為劉裕很信任自己,不設防地走了進去,結果立馬就被劉裕送去見了劉毅。
原來,這諸葛長民趁著劉裕不在,貪贓枉法、魚肉百姓的事情可沒少干,他這一死,天下百姓為之歡呼雀躍。但是,劉裕對于曾經盟友的討伐仍然沒有結束,而下一個敗在劉裕手里的,是接任劉毅擔任荊州刺史的司馬休之。
這司馬休之的身份可不是劉裕、劉毅、何無忌、諸葛長民那些出身低級士族的軍人能比的。聽他這個姓就知道他是晉皇室出身,為晉王朝奠基者晉宣帝司馬懿的弟弟司馬進的后裔,譙敬王司馬恬之子,年輕的時候就擔任清顯之職,之后參與平定王恭之亂、庾楷之亂,授龍驤將軍、襄城太守,后來遭到桓玄討伐投奔南燕,劉裕舉兵倒桓之后歸國。
嚴格來講,司馬休之原先并不一定真的想要推翻劉裕,畢竟能夠好好過日子,誰想干造反那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營生?
問題是,現在的關鍵已經不在于司馬休之想不想造反,而在于劉裕覺得司馬休之可不可能造反。此時的劉裕,絕對已經是在為篡晉立國做準備了。那么從劉裕那邊看,司馬休之是東晉宗室重臣,又手握長江中游,絕對是個禍患。
于是,劉裕以司馬休之在京師的兒子司馬文思犯罪為由,把他交給父親,暗示司馬休之處死兒子。
司馬休之當然下不去這個手,于是上表謝罪,并將兒子貶為庶民。抓到把柄的劉裕在義熙十一年(415年)年初大舉討伐司馬休之。司馬休之一邊上疏陳述劉裕之罪,一邊與魯宗之聯合軍隊,抵御劉裕。
這回,劉裕沒法那么順風順水下去了。戰斗一開始,司馬休之的軍隊就斬殺了劉裕重要將領徐逵之。這徐逵之可不是一般將領那么簡單,他是劉裕的女婿,娶劉裕長女劉興弟為妻。聽聞女婿死訊,劉裕怒不可遏,立馬要求胡藩立刻實行登陸,然后不顧自己已經是五十好幾的人了,堅持要像十年前一樣親自抄著大刀帶隊砍人,把眾人嚇了一跳。
這時候,劉裕的幕僚謝晦抱住他,不讓他沖到前線,劉裕拔出大寶劍就對謝晦喊:“信不信我劈了你?”
誰知道這謝晦一點不慌,直接嗆回去說:“天下可以沒有我,不能沒有你,我死了有什么關系?”
兩邊把話說到這樣,氣氛就很尷尬了,幸虧胡藩這時候正好派人回報,說自己已經成功登陸,司馬休之已經撤回江陵。
于是乎,劉裕親自督統大軍發起猛攻,一鼓作氣,拿下江陵,四月拿下襄陽,司馬休之和魯宗之被迫溜到后秦,投奔姚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