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常用味汁

川菜的味道絕不是麻辣兩個字能形容的。川菜的基本味型為麻、辣、鮮、咸、酸、苦六種,在六種基本味型的基礎上,又可調配變化為多種復合味型。如有咸鮮、微辣的家常味型;咸、甜、酸、辣、香、鮮的魚香味型;各味皆具的怪味型,以及不同層次、不同風格的紅油味型、煳辣味型、陳皮味型、椒麻味型等。

01 基本味型
怪味汁
怪味汁是四川菜中比較獨特的味型,是以川鹽、醬油、花椒粉、白糖、蒜蓉、味精、辣椒油、香油等多種調料調制而成,也有加入姜米、蒜米、蔥花的。
調制方法:芝麻醬放入碗中,加入清湯、精鹽、醬油攪勻,再放入白糖、醋、味精、花椒粉、辣椒、香油等調拌均勻即可。
多用于雞、魚、兔肉和花生、核桃仁為原料調制的冷菜,成品如怪味雞絲、怪味酥魚、怪味花生、怪味桃仁、怪味兔丁等。




椒麻味汁
椒麻味是以四川產的花椒為主要調味品,再加入鹽、醬油、蔥葉、味精、香油等制成。
調制方法:花椒放溫水中浸泡片刻,取出和香蔥一起剁成末,加上鹽、白糖、味精、香油和雞湯等調勻即可。
椒麻味一般用于制作以雞肉、兔肉、豬肉、豬舌、豬肚為原料的風味菜肴,成品如椒麻雞片、椒麻肚絲、椒麻兔絲、椒麻舌掌等。




蒜泥味汁
蒜泥味是川菜常用味型之一,具有蒜香味濃,咸鮮微辣的特色。
調制方法:蒜瓣去皮,放在碗里,加上少許油和水搗成蓉狀,加上鹽、醬油、白糖、味精、香油和辣椒油調制而成。
調制蒜泥味時應現拌現食,菜肴味道才鮮美,不可久存。




香糟味汁
香糟味是以鹽定咸味,香糟汁用以出異味,增香味,用量較大,冰糖增色提鮮,輔助香糟汁的甜味和香味;姜、蔥、料酒去除異味,但用量以不壓糟香味為宜。
香糟味廣泛用于熱菜,也用于冷菜。其中以雞、鴨、豬、兔等家禽、家畜肉類為原料的菜肴,及冬筍、銀杏、板栗等蔬果為原料的菜肴。




茄汁味汁
茄汁味汁是川菜近年引進及發展的味型之一,甜酸適口,且適宜與其他復合味配合。
調制方法:先把番茄醬放入溫油鍋內煸炒出香味,出鍋倒在碗內,再加上精鹽、白糖、白醋、料酒、姜、蔥、蒜拌勻而成。
主要用于各種煎、炸類熱菜,成品如茄汁大蝦、茄汁魚條、茄汁牛柳、茄汁肉條等。此外茄汁味還可以作為菜肴的蘸料使用。




麻醬味汁
一般麻醬味是以芝麻醬、香油、川鹽、味精、濃雞汁等調制而成。
調制方法:芝麻醬先用香油調散,令芝麻醬的香味和香油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再加調料拌勻。
四川麻醬味主要以肫肝、魚肚、鮑魚、蹄筋、各種時蔬等為原料制作的菜肴,成菜如麻醬魚肚、麻醬萵筍等。




芥未味汁
芥末味是以川鹽和芥末為主要調味料,再加入醬油、醋、味精和香油等調制而成。
調制方法:先把芥末糊(或芥末粉)放小碗內,加入適量湯汁調散,把小碗密封30分鐘使芥末味突出,再加入精鹽、白糖、醋、味精、香油等調勻即可。
芥末味用于魚肚、雞肉、鴨掌、粉條、白菜、豬肚等為原料的菜肴,成菜芥末肚絲、芥末魚肚、芥末鴨掌、芥末雞絲、芥末雞絲等。




02 其他味型
家常味

家常味是以郫縣豆瓣、紅辣椒、川鹽、醬油等調制而成。特點是咸鮮微辣,也可酌量加上泡紅辣椒、料酒、豆豉、甜醬及味精等。
名菜如家常海參、回鍋肉、鹽煎肉、家常豆腐、家常牛筋、太白雞等。
紅油味

紅油味是以特制的紅油與醬油、白糖、味精調制而成,具有咸鮮辣香,回味略甜的特色。
用于以雞、鴨、豬、牛等家禽家畜肉類原料,也適用于塊莖類鮮蔬為原料的菜肴,名菜如紅油雞片、紅油肚梁、紅油筍片等。
煳辣味

煳辣味是以川鹽、干紅辣椒、花椒、醬油、醋、白糖、姜、蔥、蒜、味精、料酒調制而成。特點是香辣,以咸鮮為主,略帶甜酸。
名菜有煳辣雞丁、煳辣扇貝、煳辣肚片、花椒雞丁、燒拌冬筍等。
酸辣味

酸辣味是以川鹽、醬油、米醋、胡椒粉、味精、香油等為主要調料制作加工而成,特點是酸辣咸鮮,醋香味濃。
風味名菜有酸辣雞條、辣子魚塊、酸辣黃瓜條等。
魚香味

魚香味是用鹽、醬油、白糖、米醋、泡辣椒、姜蔥蒜等調制而成,特點是咸辣酸甜,具有川菜獨特的魚香味。
成品如魚香肉絲、魚香大蝦、過江魚香茄餅、魚香茄子、魚香鴨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