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特療法調治耳鳴耳聾
- 張欣等
- 1498字
- 2020-06-05 10:17:21
二、如何對耳聾進行分類
(一)按中醫辨證分型
1.肝膽火盛型 癥見耳鳴如聞潮聲,或如風雷聲,耳聾時輕時重,每于郁怒之后突發加重,兼耳脹耳痛感,或有頭痛,眩暈,面紅目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
2.痰火郁結型 癥見兩耳蟬鳴不息,或“呼呼”作響,有時閉塞憋氣,聽音不清,頭昏沉重,胸悶脘滿,咳嗽痰多。
3.風熱上擾型 癥見開始多有感冒等先期表現,起病較速。自感耳中憋氣作脹,有阻塞感,耳鳴,聽力下降而自聲增強。大多伴有頭痛、惡寒、發熱、口干等全身癥狀。
4.腎精虧虛型 癥見耳內常聞蟬鳴之聲,晝夜不息,夜間較甚,以致虛煩失眠,聽力逐漸下降,兼見頭暈目暗,腰膝酸軟,男子遺精,在女子則白淫,食欲不振。
5.清氣不升型 癥見耳中鳴響,聽力下降,勞而更甚,或在蹲下站起時較甚,耳內有突然空虛或發涼的感覺。倦怠乏力,納少,食后腹脹,大便時溏,面色萎黃。
(二)按病位分類
1.傳導性耳聾 凡影響聲波經外耳、中耳等傳導路徑的各種病變,如外耳和中耳發育畸形、外耳道阻塞性疾病、中耳炎性或非炎性疾病、耳硬化等,都可引起傳導性聽力損失。
2.感音神經聾 凡直接影響末梢感受器、聽神經傳導路徑和聽中樞的各種病變,都可造成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包括先天性耳聾、老年性耳聾、藥物性耳聾、突發性耳聾、聲音損傷性耳聾、聽神經病和中樞性耳聾等。
3.混合性耳聾 兼有上述傳導性耳聾和感音神經性耳聾的各種病變,即會造成混合性聽力損失。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耳硬化癥等疾病,若病變繼續發展并影響耳蝸功能,即可轉化為混合性耳聾。
(三)按病因分類
1.先天性耳聾包 括遺傳性耳聾和非遺傳性耳聾。
(1)遺傳性耳聾:指由基因或染色體異常所致的感音神經性耳聾。
(2)非遺傳性耳聾:妊娠早期母親患風疹、腮腺炎、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患,或梅毒、糖尿病、腎炎、敗血癥、克汀病等全身疾病,或大量應用耳毒性藥物均可使胎兒耳聾。母子血液Rh因子相忌,分娩時產程過長、難產、顱傷致胎兒缺氧窒息也可致聾。
2.老年性耳聾 老年性耳聾是指因聽覺系統老化而引起耳聾,其出現年齡與發展速度因人而異。
3.傳染病源性耳聾 許多致病微生物如病毒、細菌、真菌、衣原體、支原體等,可直接或間接引起內耳病損而致聾。常見的可引起耳聾的傳染病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腦膜炎、麻疹、帶狀皰疹等。
4.藥物中毒性耳聾 指濫用某些藥物,或長期接觸某些化學制品所致的耳聾。目前已發現的耳毒性藥物有百余種。此類藥物中常見的有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新霉素。其他具有耳毒性的藥物及化學制品有:水楊酸鹽類止痛藥,奎寧、氯喹等抗瘧藥,利多卡因、普魯卡因等麻醉藥等。
5.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的耳聾
(1)高血壓與動脈硬化癥耳聾:主要由于內耳血液黏滯性升高、血管病變引起供血障礙,以致內耳血管紋、螺旋器、螺旋神經節,以及蝸神經發生退行性變而產生耳聾。
(2)高脂血癥耳聾:高脂血癥可引起內耳損傷,出現聽力下降的現象。
(3)腎病耳聾:腎病患者可伴有內耳病理變化而出現感音神經性聾,如慢性腎炎,特別是在伴有高血壓、貧血癥時,以及各種腎衰、透析和腎移植患者,往往合并或引起耳鳴和聽力減退。
(4)糖尿病耳聾:主要是由于血管病變所致,引起耳蝸血管紋微血管的管壁增厚或管腔栓塞,以致耳蝸微循環障礙,或引起迷路出血等改變。
(5)甲狀腺病變耳聾:甲狀腺與內耳的發育及功能密切相關。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和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大等,可引起感音神經性或混合性耳聾。
(6)營養不良耳聾:指B族維生素缺乏、葉酸缺乏、貧血、較嚴重的營養不良或營養吸收不良,均可引起耳鳴耳聾。
(7)其他:如免疫性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性結節性動脈炎等)、酒精性肝硬化、血液病等,均可出現耳鳴、耳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