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特療法調治頸肩腰腿痛
- 相世和等
- 13字
- 2020-06-04 16:40:54
一、頸肩腰腿痛包括哪些疾病
落枕
落枕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于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多因睡眠時姿勢不當或枕頭高低不合適所致,或可因睡臥時頸肩部外露感受風寒或頸肩部外傷(如突然扭轉等)引起,也可因長時間過度屈曲位工作引起。輕者4~5天可自愈,重者疼痛嚴重,可延至數周后才愈。
本病的特點是頸項一側或兩側酸楚疼痛,頸項強直,俯仰及左右轉動不利,動則疼痛加劇,疼痛呈牽扯狀,甚至可牽扯到頭部、背部、上臂,患處有輕度僵硬并有明顯壓痛。

(一)按中醫辨證分型
1.關節錯亂型 起病急,多于晨起或因頸部活動不當起病,以頸部活動障礙為主,疼痛與頸部位置和活動方向有關,常呈強迫體位。活動障礙以某一特定位置為主,頸部肌肉緊張,壓痛點明確。舌質色青,苔薄白,脈弦。
2.風寒阻滯型 有明顯或不明顯的受寒史,頸部畏寒,有僵硬感,疼痛和活動障礙可輕可重。頸部活動度尚可,被動活動阻力較大,頸部肌肉緊張,壓痛點不明確。舌質青,苔白或厚膩,脈弦緊。
3.郁而化熱型 為前兩型發展而來,病程長,有頸部灼熱感,局部皮膚溫度較高。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細數。
(二)按發病原因分型
1.失枕型 本型多因睡眠時枕頭過高、過低、過硬或睡姿不良,使頸部肌肉長時間受到牽拉處于過度緊張狀態而發生靜力性損傷。以累及一側軟組織為主。癥見睡醒后出現頸項疼痛,頭歪向患側,活動不利,尤以旋轉后顧為甚,疼痛可向肩背、肩胛區放射,頸部肌肉壓痛,觸之如條狀或塊狀。
2.扭傷型 本型多因頸部突然扭轉或肩扛重物,致使頸部部分肌肉扭傷,發生痙攣和腫脹所致。患者多有急性損傷史,癥見傷后頸部疼痛,有負重感,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頸部活動受限,在痛處可摸到肌肉痙攣,局部輕度腫脹與壓痛。
3.頸椎紊亂型 本型多因姿勢不良或突然改變體位引起小關節的解剖位置的改變,引起滑膜嵌頓,從而破壞頸椎的力平衡和運動的協調性,反射性地引起肌肉痙攣,肌肉痙攣又進一步加重了關節的紊亂。臨床上尤以第四至第六頸椎關節紊亂為多見。患者有頸部長期固定姿勢的勞損史,或過度活動的外傷史,癥見起病較急,頸部僵硬,發脹疼痛,轉側不利,部分患者伴有頭暈、后枕及肩背部牽拉痛或不適,一處或多處單側的棘旁壓痛。X線片多見頸椎向患側凸,棘突偏離中線,生理曲線變小或消失。
(三)按病狀性質分型
1.單純型 青少年多見,一般為首次發病,頸部疼痛和活動受限明顯。病性屬急性,病程短,病位僅在頸椎關節。
2.反復發作型 青中年居多,多有落枕病史,且經常性發病,除頸部疼痛及活動受限外,另有長期頸部不適感,并且稍遇誘發因素即可發病。病性屬慢性損傷的急性發病,病程相對較長,病位相對廣泛,除關節及關節囊外,多塊頸部肌肉損傷。影像學檢查常可見到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頸椎關節增生,個別可見椎間孔狹窄。
3.頸椎病型 此型較少,多為中老年人,且首次發病,典型的落枕癥狀并伴眩暈或患側上肢麻木等類似頸椎病引起的癥狀。病性屬急性,病程短,病位在頸椎關節以及由于關節紊亂、水腫刺激或壓迫到頸椎動脈、神經根或臂叢神經。影像學無明顯改變,或僅有輕度的骨質增生等蛻變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