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金”之融通(8)
- 金融史其實很有趣
- 趙濤 彭龍
- 5456字
- 2014-01-13 10:13:01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美國股票市場崩潰,股價下跌引起的恐慌又促使了大蕭條。1938年10月31日,為了恢復投資者的信心,提高對投資公眾的保護,交易所推出了15點計劃。
1934年10月1日,交易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為一家全國性證券交易所,有一位主席和33位成員的董事會。1971年2月18日,非營利法人團體正式成立,董事會成員的數量減少到25位。
1953年起,成員限定為1366名。只有盈利250萬美(稅前)、最低發行售出股票100萬股、給普通股東以投票權并定期公布財務的公司,其股票才有資格在交易所掛牌。至1999年2月,交易所的日均交易量達6.7億股,交易額約達300億美元。截至1999年2月,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已超過3000家,其中包括來自48個國家的385家外國公司,在全球資本市場上籌措資金超過10萬億。另外,美國政府、公司和外國政府、公司及國際銀行的數千種債券也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2006年底,歐盟監管機構初步批準了紐約證交所(NYSE)與歐洲證券交易所(Euronext)的合并交易,從而為這筆交易的完成掃清了一個重大障礙。這預示著第一個橫跨大西洋的證交所并購交易在經過六個月的跋涉后向終點更進一步。
世界銀行
世界銀行(WBG)是世界銀行集團的俗稱,“世界銀行”這個名稱一直是用于指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和國際開發協會(IDA)。這些機構聯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低息貸款、無息信貸和贈款,是一個國際組織。1946年6月25日,世界銀行開始運行,1947年5月9日它批準了第一批貸款,向法國貸款2.5億美元,轉換為今天的價值,這依然是世界銀行提供的數額最大的一批貸款。
世界銀行的目的本是幫助歐洲國家和日本在二戰后的重建,此外它還輔助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初,世界銀行的貸款主要集中于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如高速公路、飛機場和發電廠等。日本和西歐國家“畢業”(達到一定的人均收入水平)后,世界銀行完全集中于發展中國家。從1990年代初開始,世界銀行也開始向東歐國家和原蘇聯國家貸款。
需要注意的是,“世界銀行”僅指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和國際開發協會(IDA)。“世界銀行集團”則包括IBRD、IDA及三個其它機構,即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和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這五個機構分別側重于不同的發展領域,但都運用其各自的比較優勢,協力實現其共同的最終目標,即減輕貧困。
世界銀行的工作經常受到非政府組織和學者的嚴厲批評,有時世界銀行自己內部的審查也對其某些決定質疑。往往世界銀行被指責為美國或西方國家施行有利于它們自己的經濟政策的執行者,此外往往過快、不正確地、按錯誤的順序引入的或在不適合的環境下進行的市場經濟改革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反而造成破壞。世界銀行的真正掌控者是世界銀行巨頭,他們最終的目的是追逐利潤,現在的狀況可以說是一個妥協的結果。
每個政府都可以自己決定成為世界銀行集團中某些組織的成員。目前世界銀行有184個成員政府,其它機構有140到176個成員政府不等。世界銀行集團的所有組織都由一個由24個成員組成的董事會領導,每個董事代表一個國家(重要的負錢國)或一組國家。董事由該國或國家群任命。世界銀行也作為聯合國全球環境基金的執行機構。其總部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它是一個非營利性的國際組織,其成員國擁有其所有權。
從技術上說,世界銀行是聯合國的一部分,但它的管理結構與聯合國相差很大:每個世界銀行集團的機構的擁有權在于其成員國政府,這些成員國的表決權按其所占股份的比例不同。每個成員國的表決權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所有成員國相同的,第二個部分按每個成員國繳納的會費而不同,因此雖然世界銀行的大多數成員國是發展中國家,它主要受發達國家控制。這個結構始終受到批評。批評家認為一個更民主的管理方式可以更加符合發展中國家的需要。2004年11月1日美國擁有16.4%的表決權,日本7.9%,德國4.5%,英國和法國各4.3%。由于任何重要的決議必須由85%以上的表決權決定,美國一國可以否決任何改革。
近年來,世界銀行開始放棄它一直追求的經濟發展而更加集中于減輕貧窮。它也開始更重視支持小型地區性的企業,它意識到干凈的水、教育和可持續發展對經濟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并開始在這些項目中投巨資。作為對批評的反應,世界銀行采納了許多環境和社會保護政策來保證其項目在受貸國內不造成對當地人或人群的損害。雖然如此,非政府組織依然經常譴責世界銀行集團的項目帶來環境和社會的破壞以及未達到它們原來的目的。
延伸閱讀:世界銀行集團的機構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1945年年成立
世界金融公司(IFC),1956年成立
國際開發協會(IDA),1960年成立
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1988年成立
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ICSID),1966年成立
各國國庫大揭秘
人們常說的國庫,通常是指國家金庫,是一個存放具體實物、貨幣和黃金的庫房。據世界黃金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目前世界各國國庫的黃金總儲量為32946噸,其中儲量超過1000噸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是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瑞士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這些國家和組織中,美國的黃金儲備最多,為8149噸,占世界官方黃金儲備總量的24.9%。西方前十國的官方黃金儲備占世界各國官方黃金儲備總量的75%以上。美國的黃金儲備在其國家戰略總儲備中所占的比率高達56.7%,而其他一些發達國家如德國37.6%、法國47.1%、意大利47.8%、瑞士38.2%、荷蘭46.6%也是凸顯了黃金儲備的重要作用。
紐約金庫
在毗鄰華爾街的自由大街3號,矗立著一座氣勢恢宏的意大利式建筑,整座大樓高14層,全部由堅硬的花崗巖建成,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在該大樓地底坐落著全球最大的“黃金寶庫”。金庫位于地下250多米,比海平面低150余米,比紐約地鐵系統低100米左右。資料顯示,這座金庫實際上位于曼哈頓地下巨大的花崗巖層之上,所以根本不必擔心劫匪會打個地洞鉆進金庫。果然,這座金庫建成近80年來,還從沒有遭到過搶劫。
金庫足有半個足球場大小,在這里金塊被像建筑工地上的磚塊一樣,齊齊地碼在木制貨架上。據報道,這座地下金庫中按當前黃金價格,儲存著約2188億美元的黃金,約占全球官方黃金儲備的四分之一,金庫中所有黃金加起來,重達7000多噸。這里的金塊不是堆在一起,地下金庫被分隔成了122個庫房,每間儲藏室都有一把掛鎖、兩把密碼鎖,還必須加上管理人員封印,最大的儲藏室可以存放大約10.7萬塊金錠,堆起來有3米高、3米寬、5米多長,市場價值150多億美元。提取黃金必須由一個三人小組監督,這3個人分屬會計、管理和保衛部門。
每個隔間里的金磚,每塊重量一般為27磅,大約12公斤,像砌墻一般碼放著。金磚有兩種形狀,長方形的“磚塊”是1986年以前鑄造的,1986年以后鑄造的金磚呈梯形,便于搬運和碼放。金磚上刻有鑄造地點、編號和純度,所有金磚的純度都控制在99.9%的范圍之內,沒有百分百的純金,主要是因為純金太軟,不利于保存和運輸。為了增加硬度,金磚內添加了銅、銀等金屬,因此并不都是純黃色,顯得有點泛紅或者泛白。
鮮為人知的是,這座地下金庫根本沒有一扇“大門”通往外界,上下前后都是花崗巖。將金庫建立在花崗巖地基上,除了安全外還有另一個重要考慮,就是這里的地基必須能承受金庫的巨大壓力。金庫的入口足一個90噸重的鋼制圓柱體機關,這個仿佛由整塊鋼鐵澆鑄而成的重圓柱體,可能連炸彈都不能撼其分毫。整座金庫都是通過手工打開或關閉的,必須幾個人轉動一扇墻前并排的幾個大圓盤,金庫機關才會開啟或封閉。當機關啟動、粗大的圓柱體旋轉后,中間會露出一個兩米長的狹窄通道。每天晚上,鋼制圓柱都會通過旋轉關上這一入口。
每當有金塊進入金庫,一般都由全副武裝的警衛護送,由專用電梯進入地下五層的金庫,而電梯則由專門的工作人員遠程遙控,警衛本身操縱不了電梯。而一旦進入金庫,其安全就由銀行工作人員負責,通常存放和轉移金塊的工作由銀行的3名工作人員同時完成,他們分別是會計人員、金庫服務人員和保安人員。每個部門的成員在移動或任何人進入金庫時都必須在場。所有進入金庫的金塊都要在這里再稱一遍。
這些黃金中只有約5%為美國政府所有,其余歸60余個國家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所有。二戰爆發后,許多歐洲國家都將黃金運送到這里儲存,戰后,他們也沒有將黃金運走。一般來說,每個國家或國際組織使用一間儲藏間,但也有幾個國家使用同一個“公共儲藏間”的。在儲藏間的門上,沒有發現任何標記,這些金塊的歸屬都是絕密,紐約聯儲銀行數千名工作人員中,只有極少幾個人知道他們的真正主人。每個儲藏間都要鎖上三道鎖,并由會計單獨貼上封條。
這個地下金庫的安全系統可說處于世界頂尖級。一有風吹草動,整個地下金庫能在28秒鐘之內徹底封閉,里面的空氣只夠一個人存活7-8小時。金庫內外,眾多荷槍實彈的武裝警衛24小時輪班看守,據稱其警力保衛一座中小型城市綽綽有余。他們個個都是百步穿楊的職業神槍手,他們都是在聯邦儲備局自己的內部射擊場訓練的,還要精通其他武器。這些安全人員要定期將自己的手槍接受檢查與測試,以保證其處于良好狀態。
金庫的電視監控系統和電子監視系統直接連到中央控制室,如果金庫門被非法打開或關閉,中央控制室會立即做出反應。如果接到緊急警報,中央控制室可以在半分鐘內關閉所有安全區域和出口。金庫的保安系統可以在發生火警之后數十秒鐘內將氧氣完全抽盡,從而起到滅火的作用。
自從1940年美國陸軍裝甲兵司令部搬到這里以后,諾克斯堡成為美國裝甲力量最重要的軍事訓練基地。
美國金庫
美國儲藏本國黃金的主要有兩個地方:一個在肯塔基州的諾克斯堡,一個在紐約州的西點。此外,在丹佛、費城和舊金山也有部分儲備。諾克斯堡和西點兩地都是軍事基地,都是地下金庫。在諾克斯堡偌大的軍事基地,許多地方可以隨便開車進入,唯獨金庫用鐵絲網攔住,外人不得入內。
在美國肯塔基州最大城市路易斯維爾市西南約50公里處,有一大片由起伏丘陵和茂密叢林環繞的地方,名為諾克斯堡。這個只有3.6萬人的小鎮,占地面積卻高達440平方公里。諾克斯堡跨肯塔基州北部的米德、哈定、布利3個縣,面積44510公頃,東北距路易斯維爾僅48公里,有濃厚的法國文化色彩,這里最初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修建的諾克斯兵營,1932年擴建成常設軍事基地。1936年12月改建成美國金庫,修建了堅固的正方形建筑,并配以電子、機械防護裝置,專門存放美國黃金。
金庫地上有兩層加地下一層,占地12705平方英尺(大概1180平米)。諾克斯堡金庫包括由花崗巖、鋼鐵及混凝土建成的地面建筑和兩層地下室。金庫的大門超過20噸,進入大門的密碼由數名人員保存,只有他們聯合輸入,才能打開大門。金庫的外部有鋼板防護,金庫的屋頂也同樣被加固。在環繞金庫的外圍走廊上,還設有一些辦公室。在整座諾克斯堡金庫建筑的入口處,刻有“聯邦存放處”幾個大字,旁邊還鑲嵌有美國財政部的印章。金庫的執行官員和警衛隊長的辦公室,都設在入口大廳的上方。在建筑后部還有一個人口,這是專門用來接受黃金和其他存放品的。金庫建筑的四周都設有警衛室,在入口處也布有崗哨。在建筑外的車道上,有用鋼條豎立起來的警戒圍欄。整座金庫建筑安裝了最先進的保護裝備。在諾克斯堡金庫周邊地區,還有美軍陸軍在此駐扎,有2萬3千名士兵,能夠給金庫提供額外的保護。諾克斯堡金庫有自己的應急發電廠、給水系統和其他緊急設施。
諾克斯堡金庫內的第一批金條于1937年1月運入。金庫內的黃金被存放在一個個小隔間內,外面沒有包裝,所以在搬運黃金時需要特別小心,以避免磨損黃金外層。目前里面據估計大概有5037.5噸黃金,占美國黃金儲備的大部分。每個金塊重27.5磅,含純金400盎司。每個金塊的體積是7×3.625×1.75英寸(大概17.78×9.2×4.45厘米)。里面除了堆滿黃金外還有重要的機密文件,和皇冠,還有人猜測里面有外星人的遺體。這是美國最神秘,守密森嚴的地方之一,歷史上只有兩位美國總統曾經進入過諾克斯堡黃金儲蓄所。就連布什父子都沒有機會進入那里。
諾克斯堡金庫由一名官員負責,他要為黃金的安全負責;金庫的警衛人員則選自政府各部門的安全人員。諾克斯堡金庫的保衛措施非常嚴格,自建成以來,它就禁止任何游客參觀。
瑞士金庫
瑞士國庫里堆滿了黃金是眾所周知的事?,F在各國的貨幣發行量,早已不與它們國庫的黃金存量掛鉤,但瑞士除外。瑞士國庫里始終儲備著足夠的黃金,因而至今仍然保持著全世界唯一的金本位制。瑞士國庫目前有黃金儲備2590噸,約占世界各國國庫黃金總儲備量的7.7%。按人均算,瑞士是全球人均擁有黃金量最多的國家。
瑞士國庫里的黃金,部分存放在伯爾尼瑞士聯邦政府大樓和聯邦議會大廈前面的廣場地下深處。它處在地下百米處的防核彈掩體內。除了這座從未對外開放的地下金庫外,瑞士還有不少儲備黃金的國庫是對公眾開放的,目的在于炫耀儲備之安全,吸引更多的國外托管客戶。當你走進任何一家安全系數超過100%的開放金庫,都會為如此多的黃金而驚嘆不已。1000多公斤重的大金板堆至房頂,來回挪動都得靠重型鏟車和起重機,數百平方米的地下室,到處是標有純度為99.9%的黃金。進入這些金庫的人既可觀看,也可觸摸,還可以購買,但是這一切都是在陪同人員和攝像機的監視下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