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商朝滅亡后,從夏朝流傳而來的九鼎,就像漂流瓶一樣,漂流到了周朝,由商朝的最后一個首都——殷,搬運到周朝嶄新的都城——洛邑,安頓在成周城的明堂當中,用以震懾天下。

張光直說:“王權的政治權力來自對九鼎的象征性的獨占,也就是來自對中國古代藝術的獨占。所以改朝換代之際,不但有政治權力的轉移,而且有中國古代藝術品精華的轉移。”[美]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第65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版。

因此,夏商周三代都城的漂移路線,同時也是九鼎的搬運路線。

四百年后,公元前606年,一位雄心勃勃的楚王揮師挺進到東周都城洛邑附近,這讓周朝皇帝心中感到徹骨的冰涼。此時的周朝,早已天下大亂,皇權出現功能性萎縮,周王已成傀儡,再也無力展示自己的肌肉。于是,那些不忠不孝的諸侯們,就像惦記父親的存折一樣惦記起九鼎。有一天,兵臨洛陽郊區的楚王,向周王派來的那個名叫王孫滿的使臣打聽鼎的下落,問道:九鼎到底是大是小,是輕是重?王孫滿面無表情地回答道:再怎么論,你也與九鼎攀不上關系。

王孫滿當時的回答,后來被史官一遍遍地書寫過。他說:

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協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于周。

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春秋〕左丘明:《左傳》,第170頁,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0年版。


王孫滿告訴楚王,鼎身上鑄出的那些動物紋樣,不僅僅是為了好看,更是用來溝通天地神祇的靈物。它們張嘴的地方,風就從那里產生,巫師升天,也全靠它。因此,九鼎并不僅僅是用來顯示政治權威的禮器,更是一種神器。只有在有德的君主面前,它才靈驗。夏朝不靈了,它就來到了商朝;商朝氣數盡了,它又來到周朝。如果君王德行兼備,那么鼎即使再小,它的分量也是重的;反之,鼎再大,它也是輕飄飄的。此刻,周王就把九鼎放在郟鄏,占卜已經預言,這只鼎可以傳三十代,享七百年,這是上天的意志,是“天命”。周朝的德行雖然衰弱了,但是天命誰也篡改不了。所以,這九鼎,您還是別惦記了。

《左傳》里的這段文字,不僅描述了九鼎的外貌,更讓我們知道,在當時的觀念中,萬物之靈,都附著在鼎上,使這些鼎擁有了超自然的色彩。大禹創建夏朝,不僅依賴政治上的強勢,更是“天命”所歸。天的旨意,成為指導人間一切行為的最高準則。

后來的帝王從這一事件中得到啟示,無不把自己描繪成“天命”的代表者。唯有如此,他的地位才會變得無可爭議。而九鼎,無疑就成了對“天命”的證明。于是,它不再是作為歷史事件的結局而出現的,而是成了這件事件的先決條件。公元前606年,楚王不知天高地厚地“問鼎”,把得九鼎與得天下完全畫了等號。九鼎的意義,從此出現了戲劇性的倒置,成為天下諸侯得到王權的一個條件。

公元前290年,秦相張儀向秦惠王的建議再次證明了這一點。他主張攻打新城、宜陽,以威震周室,周皇室驚慌之下,必然會將九鼎出讓給秦國,以求自保。擁有了九鼎,依照版圖和戶籍,挾持天子來號令天下,天下就沒有敢不聽從的,秦王的霸業,可大功告成。〔西漢〕劉向:《戰國策》,上冊,第87頁,北京:中華書局, 2012年版。

周朝滅亡后,九鼎下落不明。公元前219年,掃滅六國的秦始皇在東巡歸來途中,在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聽說九鼎又在大河中神奇地出現了,立刻樂開了花,派數千人下河尋找。就在他們用繩子即將把九鼎拉上來的時候,天空中突然飛來一條蒼龍,一口咬斷了繩子,九鼎又重重地摔入水中,濺起無數水花,很久以后,它們蕩起的巨大波紋才慢慢平復。

《資治通鑒》對這一事件的記載是:秦始皇東巡歸來,過彭城,“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第一冊,第80頁,北京:中華書局, 2007年版。

因治水成功而鑄造的九鼎,自夏至周、在人間存在了兩千多年之后,又回歸了江河,再未進入世人的視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港市| 大悟县| 南涧| 上高县| 峨眉山市| 吉首市| 西充县| 来凤县| 江华| 蓬莱市| 江城| 莲花县| 江都市| 历史| 含山县| 营口市| 沐川县| 黔西| 昆明市| 公主岭市| 西乌珠穆沁旗| 马鞍山市| 五华县| 隆尧县| 定西市| 翁牛特旗| 澄迈县| 米易县| 石狮市| 元朗区| 江华| 利津县| 浮梁县| 辽阳市| 维西| 兴化市| 梅州市| 两当县| 特克斯县| 呼和浩特市| 交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