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進諫
原文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清人繪《歷代名臣像解》中的晏嬰畫像
釋義
國君以百姓的快樂為快樂,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快樂;國君以百姓的憂愁為憂愁,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憂愁。與天下的百姓一起快樂,與天下的百姓一起憂愁,這樣做了還不能取得天下的,是從來沒有過的。
故事
春秋時期,晏(yàn)子擔任齊國相國期間,屢次勸諫(jiàn)齊景公要與民同樂,大多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有一年冬天,接連下了三天鵝毛大雪。齊景公身穿狐裘皮襖,坐在殿堂側面的臺階上。晏子拜見景公,景公說:“奇怪呀,下了三天雪,天卻不冷!”晏子說:“我聽說,古代的賢明國君自己吃飽了還知道有人挨餓,自己穿暖了還知道有人受凍,自己安逸時還知道別人的勞苦。您現在卻不知道哇!”景公很慚愧,他聽從了晏子的建議,下令從國庫中拿出皮襖,取出糧食,救濟那些饑寒的百姓。接受救濟的百姓高興得奔走相告。

明金忠編《瑞世良英》卷三之《齊晏子為相》,講述晏嬰節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