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腦子夠用嗎?
- (英)亞歷克西斯·威利特 珍妮佛·巴內特
- 1943字
- 2020-05-20 18:30:09
格雷厄姆·默里博士的觀點
格雷厄姆·默里博士,劍橋大學精神病學系講師,英國劍橋大學和彼得堡國立衛生信托基金會CAMEO早期精神疾病服務中心名譽顧問。
格雷厄姆身兼兩個重要角色,既是科研人員,又是臨床醫生。作為一位神經科學家和精神病學學者,他對腦成像技術很感興趣。格雷厄姆的研究重點是認知和腦的畢生發展,以及精神疾病的生理基礎。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他主要關注“精神病早期干預”領域,也就意味著專攻首次患上精神分裂癥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年輕患者。格雷厄姆就是上文那段談話里涉及的兩位精神科醫生之一,共同主持著上文提及的那項研究。
作者:那么,格雷厄姆,跟我們聊一聊你的研究吧。你在研究些什么?為什么要研究它?
格雷厄姆:我們對精神分裂癥是否存在不斷發展的神經退行性病變很感興趣。事實上,長期以來,精神科醫生都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這是因為有些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情會逐漸加重,也就是說,他們的認知障礙越來越嚴重,癥狀越來越明顯,應對需要心理功能的日常活動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有些問題會日益惡化,導致患者無法獨立生活,需要住在有24小時看護的場所。目前還不能確知為什么有些病人的病程不斷惡化,但有種由來已久的理論認為,這可能由進行性腦萎縮引起。
所以我們想知道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腦容量是否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減少。然而,我們已經知道,隨著年齡增長,每個人的腦容量都會逐漸減少,所以我們需要測量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腦容量降低率,與沒有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組進行對比。我們從臨床經驗中得知,即便都是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人,情況也大不相同,在疾病的影響下,有些患者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殘疾,也有一些患者能夠完全康復。因此,我們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腦變化的變異性很感興趣。我們專門研究了藥物是否與腦容量降低率的增減有關,腦容量降低量較大的患者是否會出現相應癥狀,或者說,認知功能是否會變得比其他患者更差。
我們對每個人都進行了兩次腦掃描,間隔大約9年。我們采用了計算機程序來計算兩次掃描之間的腦容量降低程度。最后發現,平均而言,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腦萎縮率比對照組高,萎縮程度則與服用的抗精神病藥物量相關。
作者:對于這個結果,你和同事們感到驚訝嗎?或者這就是你們預期的結果?
格雷厄姆:在剛開始研究時,我們沒有期望過得到這一結果。因為以前有許多研究者聲稱藥物有神經保護作用,并且能夠防止腦容量降低。這一研究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我們得到結果的時候,另一組艾奧瓦州的研究者已經得到了同樣的結果。所以,實際上我們有效地重復證實了他們的研究。
作者:考慮到上述結果,你認為腦會繼續發生什么變化?
格雷厄姆:最簡單的解釋是藥物會加速腦萎縮。然而,我們這種純粹的觀察研究很難證明因果性。可能是因為最嚴重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腦萎縮也最嚴重,為了幫助這些重癥患者,臨床醫生不得不將藥物處方的劑量不斷增加。我們知道,藥物的劑量越高,腦容量降低的程度也越深,但我們無法確定腦容量降低是由于大劑量藥物的作用,還是因為這些病人(即最嚴重的病人)的腦本來就更容易萎縮。換句話說,你不能把藥物與疾病對腦的影響分離開來。
作者:你認為腦萎縮對人有顯著的影響嗎?這是你在臨床工作中會考慮的問題嗎?
格雷厄姆:我們發現,腦萎縮的程度與認知功能變化沒有關系。換言之,腦萎縮對心理表現沒有明顯的影響。精神分裂癥并不是癡呆癥那樣典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我們認為,在癡呆癥中,腦萎縮會導致疾病的臨床進展,但在精神分裂癥中就不太清楚了。如果你認為腦萎縮永遠是壞兆頭,那就想得太簡單了。在某些情況下,腦的特定部位出現萎縮似乎是有益的。舉個例子,在正常發育中,隨著年齡增長,兒童的腦灰質會逐漸減少(但白質會增加)。有研究發現,在青春期早期,灰質減少量最大的兒童在智力功能方面發展得也最好。回想一下我們的研究,乍一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腦萎縮率很高,似乎很可怕,但這也可能是一種腦適應的過程,甚至可能是有益的。
因此,你現在可能會發現,在精神科臨床工作中,使用像腦容量降低這樣的指標一般不是特別有效,因為目前還不完全清楚這究竟意味著什么。腦容量降低在個體層面說明了什么?在我們進一步了解這一問題之后,未來我們也許可以結合這種測量方法,用以告知病人應如何護理。
作者:你認為我們實際上究竟需要多少腦子?
格雷厄姆:看起來,大多數人似乎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腦子,盡管我們的腦在30歲左右就會開始日漸萎縮。可這并不是說這個過程是無害的——這最終可能引發無法補償的損失,在某一個節點,心理功能可能會突然下降。我們還應該記住,這不僅僅關乎腦容量,也跟腦的工作效率有關。這可能涉及腦部不同區域的連接程度,信息流動的有效性,腦中重要的化學訊號物的平衡。因此,答案也許是:在理想化的狀態下,我們需要自己全部的腦,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有能力適應腦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