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米歇爾演講側記[1]

作者手記

最開始接到這個緊急采訪任務時還覺得有些小激動,本來暗想著能夠近距離接觸到米歇爾,誰料聽到任務安排后卻得知并非如此。雖說有著些許失落,然而如今回想,這沒有見到米歇爾的米歇爾側記,卻是自己兩年多采訪經歷中極為特別的一次。

一天半的時間內,跟著師兄一起做了五六場大大小小的采訪,各種材料算來數去整理了幾萬字。從開始的一無所知到通過采訪對象零零散散的話語,漸漸在頭腦中拼湊出了米歇爾整個演講活動的場景。

采訪結束后,第二天下午就馬上進入寫稿狀態。從下午四點多開始,坐在電腦前紋絲不動地碼了三個小時,最終寫出了這篇側記。經過簡單修改之后,搶在了當天十二點之前將這篇文章最終完成。

看到稿件發布的那一刻,心里生出一種安寧和一種說不上由何而起的幸福感。至今仍覺感動的是,曾在這兩天的自己身上看到了些許真正記者的樣子。

3月22日早上,北京大學多條道路早早就被“兵封”,各路媒體紛紛涌入北大,她會穿什么、講什么的猜測等待著答案的最終揭曉,米歇爾來了!

答案揭曉

早上八點五十分左右,北大第一體育館就聚集了五十名左右來自不同院系的、等待著去現場聆聽米歇爾演講的學生,國際關系學院2011級本科生王天白就是其中之一。

“還是挺激動的,”王天白笑著說,“周二上午十點多的時候學工辦老師聯系我,說周六上午有一個外事交流活動,當時也并不知道具體是什么活動,自己在心里想了一下,感覺應該就是米歇爾的演講。”查了一下日程,王天白答應了下來。

周五晚上,王天白12點提前離開了院辯論隊的討論活動。“只是說明早有事情,并沒有說別的。”

演講活動安排在北京大學斯坦福中心舉行。該中心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投資建立,是美國大學第一次在中國重點大學校園內設立的實體建筑。

早上九點十五分他們先在一體集合,穿著上沒有什么特殊要求,“大方得體、反映中國學生風貌”即可。直到集合前,王天白也沒確認活動是什么。那天早上,他穿了一件黑色襯衫,在一體等待“答案”揭曉。

集合后,大家以院系為單位準備進場,座位先到先得。因為國際關系學院有的學生忘記帶身份證,只好又返回宿舍取。有了這個耽誤,王天白入場時坐在了二樓。

而社會學系2010級本科生胡璟怡則更幸運一些,“其實本來社會學系是沒有名額的,后來因為看到米歇爾本科讀的是社會學,院系老師又跟學校申請到了三個名額,算是搭上了末班車。”她和社會學系的另兩個碩士師兄早上不到九點就到了一體,集合的比較快,所以入場比較早。通過了安檢門和工作人員手檢,胡璟怡坐在了一樓前排的中央。

周二得知自己被選中參加演講活動的時候,胡璟怡就與另兩位同學準備了幾個問題,“比如她最感興趣的社會學問題是什么、自己如何教育子女,還有對于留學低齡化的看法等等,”她笑著說,“不過周四的時候得知是沒有提問環節的,還是挺遺憾的。”

活動現場有二百多人,除了五十多名中國學生之外很多是美國留學生,還有一些記者、國際合作部的老師、美方的隨行人員等等。“大約十點左右的時候,會場后面就有了兩排相機、攝像機,”胡璟怡笑著說,“感覺陣勢還是挺大的。”

提到現場的安保情況,王天白介紹說,“并沒有太多很明顯的安保人員,不過二樓一共有五個面,每個面后面都有疑似‘大內高手’的工作人員在看著,一樓的人可能更多。”胡璟怡則對帶著墨鏡、用藍牙耳機對講的工作人員直呼新奇。

快到十一點鐘的時候,朱善璐書記與王恩哥校長入場,十一點整,米歇爾身穿一襲白色連衣裙準時走進會場,演講正式開始。

演說家風采

米歇爾首先對馬航失聯客機表達關心和慰問。整場演講則是以“留學”為主題,結合一些來華留學的美國學生的經歷以及自己的經歷,鼓勵更多學生通過留學改變人生。

“現場看可能更有趣一些吧,”胡璟怡笑著說,“視頻中可能只能看到演講的主題,而在現場還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的場景,比如場后兩排拍照的記者,還有很酷的美國安保人員。”

胡璟怡對米歇爾演講的最大的感受是“氣勢很強”,“雖然主題內容上可能是‘柔性外交’,但是米歇爾的風格還是比較硬的,她講得很慢,很清楚,一些英語聽力并不是很好的人都可以完全聽清。”

“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很優秀的政治演說家。”胡璟怡如是說,“整個演講還是體現出了很強的美國價值觀吧,通過留學改變自己的命運、繼而改變身邊的人,最終可以影響世界。”

王天白同樣也對米歇爾的演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她的演講還是很抓人的”。作為北京大學朗誦協會成員的他,特意帶來了演講稿,“可以看到,她大多用的都是短句,一小段一小段的,講的也比較口語化、輕松化,并不像很多政治演講比較官方化,而且還結合自身舉了很多例子。”

對于米歇爾為何選擇“留學”這一話題,曾經有過在美國訪學經歷的王天白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比較接地氣吧,”他談到,“現在中美留學本來就很熱門,到高校演講,選擇留學這一話題也比較接地氣。而且我自己也覺得年輕人通過留學去感知不一樣的文化,到一個地方親身走一走看一看,確實會發現和原來的理解很不一樣。”

演講結束后米歇爾從左側退場,胡璟怡幫身邊的同學與米歇爾拍了一張合影,那張合影最后被用在了鳳凰網的新聞報道中。

第一夫人面對面

整場演講大約持續了四十分鐘,隨后米歇爾又進行了一個長約二十分鐘的視頻會議。為了這一視頻會議,被選學生早上8點先來到了會議室,與視頻另一頭進行調試工作。

交流討論的主要議題同樣是留學,因此在人員挑選上,大多傾向于有交換經驗的學生。信息科學技術學院2010級本科生楊撒博雅也在其列,一邊等待,一邊和其他的學生聊起了留學的話題。

視頻會議的北大這頭由二十個學生代表參加,中美學生各十人,另一頭的斯坦福大學也是同樣規模。演講結束后,楊撒博雅轉場到視頻會議室。會議室的圓桌一邊是圍坐的學生和米歇爾,另一邊則是投影屏。

整個交流討論由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的一名教授主持,而米歇爾遇到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也會做一些評論。

因為活動本身時間不長,“基本上每個人輪到一次發言的機會。因為我以前參加過交流的項目,所以結合自身的經歷談了一下留學對于我生活的環境的意義。”她介紹道。

“其中一個比較感染大家,也感染了米歇爾的發言是關于overcomingfears(克服恐懼)。”楊撒博雅回憶說,這個話題是由一個美國留學生提出的,現在已經三十多歲了,他回憶了當年他九十多歲的奶奶是怎么鼓勵他出國留學的。

米歇爾評論說,她有時候也會很想逃離那些自己所討厭的東西,是她丈夫奧巴馬帶她克服了很多困難,她丈夫敢于去做一些事情、迎接一些挑戰,這也給了她很多啟示。“這種勇氣可能不僅僅來源于你自己,也來源于你身邊的人”。

楊撒博雅對于米歇爾的印象非常好,“她非常charming、非常溫和,你和她談話的時候,她會一直看著你的眼睛,你會看到那種鼓勵,和她對話會感覺很舒服,她特別有風度,離開、進場的時候都會對大家揮手微笑。”

討論結束后在場的學生與米歇爾進行了合影。“很激動吧,”楊撒博雅談到了整場交流活動的感受,“我們都希望通過今天的活動給米歇爾留下一種好的印象,像基辛格一樣,她以后可以經常來北大和同學們互動交流。”

[1] 周宇詩,新聞與傳播學院2011級本科生;李華雨,中國語言文學系2012級本科生;李昂,法學院2013級本科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门区| 濉溪县| 冷水江市| 即墨市| 迁安市| 西乌珠穆沁旗| 陇西县| 收藏| 寿阳县| 修武县| 新邵县| 通化市| 长春市| 大城县| 阜城县| 陇西县| 城口县| 贵港市| 会昌县| 临湘市| 靖安县| 平利县| 红安县| 平原县| 镇赉县| 达日县| 宜君县| 宁津县| 清河县| 田林县| 四子王旗| 泾阳县| 松溪县| 新和县| 石家庄市| 旌德县| 北碚区| 和龙市| 岳阳市| 大渡口区|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