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變革視角下的當代生態文化理論研究
- 郇慶治等
- 521字
- 2020-05-22 18:44:21
導言
“生態文化”在最寬泛的意義上可以界定為人類社會不同于或超越了現代工業文明及其文化意涵的、自覺或不自覺地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合生態性制度、文明與文化體系及其元素,而就其現實相關性來說,尤其是指對不斷全球化擴展著的現代工業/城市文明的生態化超越的智力展現及其實踐成果。依此,我們可以從“綠色文化升華”(新型生態文明的精神建構)和“綠色變革文化”(現存工業文明的精神解構)相統一的維度,來把握與界定“生態文化理論”,并將其大致理解為通常所指的環境人文社會科學理論(學科)的代稱。為了簡化討論,在本書中筆者將“生態文化理論”限定為“深綠”意義上的生態哲學與倫理、深生態學、生態審美、生態自治主義、生態文明理論,“紅綠”意義上的生態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綠色工聯主義、生態女性主義、社會生態學與環境新社會運動理論,和“淺綠”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現代化理論、環境公民(權)理論、綠色國家理論與全球環境治理理論等主要代表性流派,并著重分析這些國內外生態文化理論是否以及在何種程度上提供了關于當代人類社會綠色變革的合理想象或實踐路徑。
[1] 余謀昌:《生態文化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文化新世紀:生態文化的理論闡釋》,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