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這本書是對一場對話的記錄。

2014年春天,在互聯網絡科技的加持下,作為中美老齡問題研究中心的合作者,我與芝加哥約翰馬歇爾法學院的Barry Kozak教授,為華東政法大學不同專業的本科生開設了遠程同步課程“中美涉老法律制度”。

那是一個春季的學期。每個周二,北京時間21點到22點半,華政松江校區的遠程課程教室里,二十多位來自不同專業的本科學生,透過屏幕與收音器,與踏著清晨陽光趕到芝加哥州街旁辦公樓里的Barry Kozak教授一起開始一門“中美涉老法律制度”的選修課。盡管時不時會遇到網絡遲滯的障礙,但是與單調寂寞的網絡視頻課程比較,強烈的“即時感”,使得這門課程保持了教學活動作為一種“人與人的交流”所應有的靈性。

Barry Kozak教授的課程體系中,除了對美國法律制度的介紹,其他基本沿襲了目前美國法學院的涉老法框架。于是,選修的學生們采取了選取對應中國法律場景的作法參與到整個課程中。這個過程中,兩種不同的法律場景以及兩種不同的法律文化,漸次呈現。

對我來說,“涉老法律問題”一直是一只可借以解剖中美法律文化的“麻雀”。同步課程的開設,有了Barry與學生們的參與,使得“解剖”過程變得有趣起來。

對不同文化體內的法律制度進行比較是一件艱難的事。法律現象是一個多層次的問題,任何一個層面的比較,都基于對奠基于這一層面之下的深一層理念的分殊。這些年,人們進行法律制度比較的目的,往往在于“學習”“引進”。但是,“拿來制度”不同于“拿來技術”。是否能夠“拿來”合用的制度,需要“拿來者”對社會生活有全面又深入的體悟。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涉老問題,絕不單單是“老齡化”問題,而是一個負載政治哲學意味的領域。面對這樣的問題,魯莽地“拿來”是斷斷不可取的。因此,本書沒有對中美涉老法進行直接比較,而是采取了場景展示的整體比較方式。在這一過程中,Kozak教授與學生們,也成為場景的一部分。

轉眼間,當年參與本課的學生們,除了一些還在繼續求學深造,其余大都已經踏上了不同的工作崗位。時逢華東政法大學六十五年校慶,在學校科研處和民商法學科等部門的資助下,我召集了當年參與課程的部分同學作為主力,將當年的課程內容編輯成書。過程中,編者力求盡可能如實反映當年中美涉老法律文化的對話內容,所以,本書的“在場者”既有兩個文化形態中的老年人、法律工作者、政府與社會,也有當年那些參與課程的法學與非法學專業的學生們。這種做法,既是在踐行我于《老吾老——老年法律問題研究起點批判》一書中提出的“社會問題場景觀”,也是對過往校園時光的一個紀念。

參與本書整理的同學有:高丹、徐沅鈐、劉凱、江凌、孟祥榮、周素素、陳思洋、馬騰、邱揚。美國涉老法律制度是由Barry Kozak教授提供的基礎資料翻譯而來,感謝華東政法大學外語學院伍巧芳教授、馮秀霞同學,法律學院江凌同學,以及慧曉法律服務中心謝曉云律師對英文資料進行的翻譯和整理。

孫穎
2017年7月1日
于華東政法大學東風樓145室
中美老齡問題研究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年辖:市辖区| 湘乡市| 原阳县| 静安区| 广水市| 武定县| 元江| 离岛区| 柳州市| 衢州市| 墨脱县| 玉屏| 大庆市| 沅江市| 唐山市| 杭锦后旗| 璧山县| 礼泉县| 凤阳县| 丰县| 寿光市| 磐安县| 顺义区| 射洪县| 大冶市| 聂拉木县| 井冈山市| 满城县| 惠州市| 长丰县| 浪卡子县| 疏附县| 榆林市| 东海县| 荔波县| 连云港市| 沧源| 连城县| 龙胜| 璧山县|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