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涉老法律制度概覽
- 孫穎等
- 4262字
- 2020-05-14 17:46:48
第三節
完善中國涉老法律服務的設想
近年來,隨著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如何最大限度地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及相應的法律問題,讓全體老年人共享國家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和紅利,讓每位老人享有健康、安全、活力、尊嚴和自主的生活,并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濃厚社會氛圍,已實實在在地成為各級政府當前面對的重要課題。對此,中國政府積極應對挑戰,把發展老齡事業作為經濟社會統籌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2006年,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白皮書介紹,近二十年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頒布的老齡法律、規章及有關政策達200余件,初步形成以《憲法》為基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包括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國務院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和有關政策在內的老齡法律法規政策體系框架。
然而,發生在老年人周圍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還是以不同的形式接連不斷地浮出水面,涉老糾紛以及由此引發的官司越來越多。建立健全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制度,發揮法律保障作用,是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最有效的方法、途徑。國家有責任以制定規范性文件的方式和通過提供必要的法律救助,爭取社會的廣泛支持和關注等措施,確保老年人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法定權利的實現,使每位老年人都能得到應有的關懷和照顧,使他們能安度晚年。法律服務與法律援助制度不僅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公平和正義,而且有利于樹立“共同責任”意識,來號召全社會共同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據調查,老年人需要提供服務和幫助的法律問題集中體現在贍養權、房產權、婚姻權、醫療權四個方面。(1)贍養權糾紛大多發生在無收入或者低收入的老年群體中,負有贍養義務的子女不能積極履行其職責,甚至歧視、侮辱、虐待、遺棄老年人。另外,在大多數家庭中容易發生只注重經濟方面的贍養,而忽視老年人最需要的“精神贍養”的問題。(2)老年人房產權糾紛居高不下,有的子女貪圖私利,敬老意識薄弱,鉆老年人法律維權意識弱的空子,侵犯老年人的居住空間。(3)婚姻權糾紛多集中體現在喪偶老年人再婚問題上,據統計,有超過1/3的老年人喪失配偶,其中大部分有再婚的想法。但是,現實生活中,再婚阻力極大。雖然《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1條規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但是,老年人的婚姻權仍因多種外界因素無法得到保障。(4)醫療權問題作為第四大糾紛,多發于疾病高發的老年人群。原衛生部數年前的調查顯示,老年人發病率比青壯年要高3至4倍,住院率高2倍,全國老年人因病和老齡生活不能自理的有1000多萬人。
法律問題的頻發,還不是老年群體急需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最大原因。眾所周知,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器官和身體機能不可逆轉地發生退化,導致生理原因造成的多重弱勢。面對內容專業、程序復雜的法律糾紛,老年人無法像中青年人一樣參與其中。針對老年人自身身心特點的上門服務、取證或者代理其出庭等服務活動,是專業法律援助人員不可被替代的重要原因。另外,跳出具有嚴格法律程序的專業環境要求,光是由于老年人聽力、視力、語言表達能力退化導致的溝通障礙,就足以彰顯與之交流人員要具備充分耐心的必要性。同時,我們不能否認,在一些涉及被家暴或者長期被虐待的老年人身上,負面的情緒甚至抑郁癥等心理疾病還需要法律援助人員心理疏導的輔助。
另外,針對老年人的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案件,具有其獨特的難點。例如,糾紛時間跨度大,很多證據已經滅失,老年人很可能面臨舉證不力的敗訴風險;民生領域的生存、醫療糾紛,爭議久拖未決容易引發新爭端,很難做到案結事了;從爭議數額來看,通常多為小額訴訟,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資源匱乏時,往往只挑選爭議金額大、社會影響大的案件,無形之中會抬高援助門檻等。可見,在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問題上,還需要很多部門、很多人員的共同努力探索。
一、構建專業化的涉老律師團隊
專業涉老律所與律師團隊的構建是完善中國涉老法律服務的根基,而專業化的分工也是未來中國法律服務市場的發展之路。
但是,中國目前涉老法律專業律師嚴重匱乏,專業培訓又十分罕見,因此培養一批致力于涉老法律服務的律師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因此,一方面,律師服務市場需要充分意識到“老齡時代”已經來臨,市場化發展是必然出路,老齡化法律專業服務需要盡快發展起來。老齡問題突出地區的律師事務所可以開始著手打造老齡法律服務的平臺,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法律幫助,如在律所內部專門設立老齡法律事務服務部門等,安排律師專門從事涉及老年人的法律糾紛,進行有關老齡法律問題的理論研究,從而帶動老齡法律服務市場的興起與發展。而法律服務市場的興起與發展能夠產生對專業化老齡律師的需求,有需求就有供給,在法律就業市場會涌現一大批致力于老齡法律事務的專業律師,這是促進涉老律師產生的市場因素。另一方面,對于那些愿意轉行或致力于成為老齡法律專業服務的律師而言,為迎合市場需求,自身素養的提高也極為關鍵。在此前律師可以逐漸培養自己擅長的領域,如家事、合同、政府法律顧問、房地產、金融、刑事等,至少應當在一個領域有所擅長,正是有專長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同行中脫穎而出。在此基礎上,律師還需反復磨煉、深研并熟練掌握老齡法律專業的特殊性,積累專業知識和提升處理專項法律事務的業務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老齡法律專業律師。
除此之外,律所內的涉老專業部門及其律師團隊還可以和各大高校的法學院或者法學、社會學研究院(所)進行學術上的交流與合作,開展有關老齡法律問題的講座、研討會,律師與學者一起進行有關涉老法律問題的理論與實務研究。同時,借助學者相關科研成果的展示與宣傳,以及由業務經驗豐富的律師向同行或者年輕律師傳授經驗,逐漸建立起涉老法律服務的培訓體系。專業律師隊伍的組建也可以反過來推動涉老法律服務市場的進一步規范化發展與擴大。這樣,會有越來越多的律所開始組建涉老服務的專業化部門,培養越來越多、越來越專業化的涉老法律服務律師。最終,甚至可能出現專門從事涉老領域業務的律師事務所。因此,“專業”是涉老法律服務的根本。
二、完善涉老法律援助制度
要完善中國的涉老法律服務,首先要建立健全涉老法律的援助制度,即完善涉老法律援助的立法工作。將涉老法律援助問題作為法律援助立法的重要內容,進行具體的制度設計。其次,引導、培育涉老律師專業化發展,將涉老專業服務內容列入律師業務培訓。另外,如果能夠通過制度完善引導年輕律師從事涉老法律服務,對服務者與服務對象都將大有裨益。最后,各地司法行政機關要加快與當地律師事務所的合作,建立專門的老年法律援助中心,增加財政支持。
三、完善涉老法律服務市場的管理體制
中國涉老法律服務市場的構建與完善,當然涉及如何有效實現對該法律市場的管理問題,這一問題也關涉中國律師管理制度的創新。目前,中國律師業的管理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司法行政機關的管理,二是律師行業協會的自律管理,三是律師事務所自身的內部管理。現階段,律師業的管理已經逐步從行政管理為主轉向行業協會自治管理為主,并將最終形成主要由行業協會管理的新模式。目前在過渡期內,可能還會沿用司法行政機關管理與律師協會管理的雙重管理模式。改革律師管理制度,能夠有效完善涉老法律服務市場的管理體制,促進涉老法律服務市場的健康發展。
首先,當然是要做好司法行政機關在涉老法律服務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一方面,司法行政機關作為國家政府機關,應當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主動向服務型政府轉變。作為律師管理部門,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在涉老法律服務的管理中依法行使政府職能,管理、引導律師依法執業;另一方面,還應當積極主動提高工作效率,為涉老律師創造良好的執業環境,以廉潔、高效的司法管理活動促進涉老法律服務市場的健康發展。政府機關還應當逐步將律師管理權限交給律師協會,積極推進以律師協會管理為主的模式。司法行政機關要逐步實現從內部操作式管理轉向透明運作、開放式管理,從微觀、直接管理轉向宏觀、間接管理。
其次,在涉老法律服務的管理中,還要充分發揮律師協會的作用。律師協會是律師的自律性組織,以保障律師合法權利為宗旨。盡管法律明確規定了律師協會有權對執業律師、實習律師依法進行管理,但其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更多應該以服務者而非管理者的身份出現。律師協會應當以實際行動樹立自身形象,與國家司法行政機關劃清界限,充分做好涉老律師的執業保障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切實保護律師合法權利。同時,律師協會還要充分發揮自治功能,為涉老法律服務市場建立一系列的行業規范、收費標準、具體流程,這不僅能為老年人提供特殊保護,也為律師的規范化執業提供參考,最終有利于涉老法律領域專業化市場的構建。
最后,律師事務所作為律師管理機制的核心組成部分,在涉老法律服務的管理中應當承擔重要角色。第一,應當加強律師事務所內部管理機制的改革。應該依照公平、規范的原則建立律師事務所的管理體制,促進律師事務所的內部整合和外部聯合,支持和鼓勵律師事務所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現階段,中國律師事務所發展的基本方向應該是律師事務所管理機制的團隊化以及律師自身業務的專門化。第二,涉老法律服務專業部門的構建、運營與管理將是律師事務所參與涉老法律市場的重要內容。為此,需要實現對專業涉老律師的有效管理,這不僅體現在對律師執業道德的監督方面,更應當對專業律師執業素養的提高負有義務。為此可以定期展開有關涉老法律的培訓活動,組織律師學習、交流業務經驗等。第三,律師事務所需要協助政府機關完善涉老法律援助制度,共同建立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督促專業律師積極參與涉老法律援助,以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為涉老法律服務市場的構建與完善作出積極的貢獻。
[1] 參見宮曉冰:《中國法律援助制度研究》,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4頁。
[2] 參見李金旺:《社會弱勢群體法律援助制度研究》,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碩士論文,第27頁。
[3] 參見白中亮、郝振子:《贊皇縣落實政協提案,老年法律援助中心實行免費服務》,載《河北日報》2005年12月23日第006版。
[4] 參見嚴佩鑫:《文圣區老年法律援助中心成立》,載《遼寧日報》2008年7月22日第012版。
[5] 參見高秀法:《沂源健全老年法律援助體系》,載《淄博日報》2009年10月24日第007版。
[6] 參見丁國鋒:《蘇州老年人法律服務很實惠》,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5-03/29/c_127633384.htm,2017年7月8日訪問。
[7] 參見劉瑜、李天琪:《老齡法律服務“專業”才是根本》,http://www.mzyfz.com/cms/benwangzhuanfang/xinwenzhongxin/zuixinbaodao/html/1040/2016-10-09/content-1224937.html,2017年7月8日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