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教出來的“游戲天才”

果果剛剛1歲半,卻已經對家里的iPad和爸媽的手機操作十分熟悉。電源鍵在哪里,怎樣滑動解鎖,打開哪個APP可以看到她喜歡的動畫片,點哪個圖標可以玩她喜歡的毛球游戲,她都了如指掌。每次有客人到家里坐,媽媽都會十分驕傲地讓果果演示,然后滿面笑容地夸果果天生就是個“電子產品高手”。

果果的爸爸是同事眼中令人欽佩的好奶爸,他每天都會在下班后花一個多小時陪孩子,讓老人和妻子得以休息。最初他還能想著辦法陪果果玩玩具,可是一段時間之后,果果就對那幾個簡單無趣的玩具徹底失去了興趣。于是抱著果果開始“享受”大人的娛樂方式——在手機上玩網絡游戲,每天樂此不疲地教果果點擊哪里可以發出攻擊,偶爾還會讓果果操作一下,然后給她豎一個大拇指。幾個星期下來,果果還真是“不負眾望”地贏得了一場簡單戰斗,爸爸高興地把果果舉過頭頂,稱贊她繼承了自己善于學習的優質基因。

其實,果果的爸爸媽媽在為人父母之前,彼此很少說話,有時甚至面對面坐著,也在微信上發文字信息談事情。果果出生那一天,爸爸心里再著急,也是在待產室門口玩著游戲等“開獎”。果果出生后,即使姥姥姥爺強烈要求果果媽媽認真坐月子,好好休息眼睛,仍然改不了她邊喂奶邊跟人聊天刷朋友圈的習慣。夫妻倆最初也很清楚寶寶過早看電視、電腦或是手機屏幕會對眼睛不好,可是果果1歲之后就學會了從大人手里搶手機,他們也就逐漸習慣了抱著果果一起玩,把最初制訂的不能讓孩子看手機的計劃忘到了九霄云外。

果果真的在電子產品方面有天生過人的資質嗎?其實,像果果一樣,從小就會操作電腦或手機的寶寶并不少見。因為受各類電子產品的熏陶,再加上家人的無意識“培養”,也會造就“游戲天才”。

嬰兒生來會自發產生很多的行為習慣,如哭鬧、叫喊、亂伸胳膊、亂伸腿,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只有一部分行為會被保留下來,何去何留,模仿和強化的機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心理學家班杜拉曾做過一個實驗,讓小孩子觀察成人模特對一個充氣娃娃拳打腳踢的錄像,然后把小孩子帶到一個放有充氣娃娃的實驗室里,讓他們自由活動。結果發現,這些看過錄像的小孩在實驗室里對充氣娃娃也會拳打腳踢,這便是行為模仿的基本機制。孩子會模仿成人踢打充氣娃娃的行為,自然也會模仿養育者消磨時光和使用手機的行為習慣。

果果的爸爸媽媽自己在家幾乎手機不離手,帶果果出門的時候,小區里陪孩子曬太陽的家長們也幾乎是人人盯著手機,偶爾才跟孩子互動一下。年輕的父母們常常坐在一起簡單聊聊育兒的經驗和困惑,之后就開始互加微信,分享自己看到的育兒好文了。餐廳里點菜、商場里購物、小攤上付款、接種疫苗、入學登記,大大小小的生活瑣事,網絡上、手機里都能一鍵搞定。隨著電子產品技術的發展,手機、iPad、電腦的操作越來越便捷和簡單,嬰幼兒也能夠在訓練后熟練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電子媒介時代,各類互動性極強的屏幕讓人無所遁形,寶寶們也不可避免地要接觸電子化的設備。父母的休閑習慣則會在家庭生態圈中對嬰幼兒產生更深刻的影響。嬰幼兒還沒有自主選擇的意識和能力,最初說話、做事甚至對事物的興趣都是模仿撫養者而來。一個薄薄的發亮的屏幕總是“霸占”爸爸媽媽的注意力,孩子一方面對這個屏幕嫉妒得要命,恨不得搶來扔進馬桶;另一方面,也會特別好奇這個東西有何種魔力,希望可以據為己有。

除了親身示范外,父母對于孩子玩手機和游戲的態度也會影響孩子對手機的興趣。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的行為強化機制,能夠很好地解釋孩子興趣逐漸增加的行為。在他的研究中,小老鼠偶然按壓杠桿,得到了一個食丸作為獎勵,這個食丸,就是對小老鼠按壓這個行為的強化,幾次重復之后,小老鼠的其他探索活動就慢慢地消失了,只留下不停按壓杠桿獲得食物的行為。孩子的行為也是被父母塑造出來的,關注和夸獎就是強有力的強化劑。如果孩子成功操作手機被父母視為巨大進步,不僅充分肯定,甚至向人夸耀,只會讓孩子以此為榮,從而使玩手機游戲的行為被不斷強化,甚至一發不可控制。

父母常玩手機、癡迷游戲,除了為孩子樹立反面榜樣,讓孩子產生了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隱性憂患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現實的安全風險。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細致入微的照顧,以防安全問題發生。孩子學翻身的時候,很有可能在家長回一條信息的間隙就翻滾下床。家長玩手機太晚,導致睡得太沉,無法在夜晚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事小,未能及時察覺孩子的窒息風險事大。因為在車上玩手機,下車時把老人、孩子鎖在車里的事情常有發生,若在炎熱的夏天,中暑脫水致死的案例也時有報道。稍大的孩子被帶去人多的地方游玩時,家長低頭玩手機轉眼弄丟孩子的也不在少數。這些危險即使只發生一次,也會讓父母追悔一生,所以改變勢在必行。

父母應該怎么做?

0~3歲是孩子人格和行為習慣養成的基礎時期,全面拓展孩子對事物的興趣,能夠讓孩子對生活有更多的向往。因此,要從一出生就開始預防孩子手機游戲成癮。有的爸爸媽媽們會擔心,別人家的孩子早早都會玩手機和游戲了,自己如果控制不讓孩子玩手機,落后于時代怎么辦?其實在電子化的社會環境中,在恰當的年齡學習使用相應的電子產品是非常容易的,需要注意的反而是家庭環境的過度熏陶會導致成癮的風險。

孩子畢竟還小,過早、過多接觸手機或玩游戲,對視力的發展、智力的全面提升還是弊大于利的。所以,有意識地減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的時間,避免孩子對手機產生過多的興趣是最基本的做法。家長可以趁著孩子休息的時候集中處理工作事務,或可以在有其他人看護孩子的時候,在相對獨立的空間使用手機的各類功能。

當孩子對電子產品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和“才能”時,家長要停止強化,選擇“視而不見”的態度,幫助孩子及時剎車。當孩子自己成功掌握手機操作時,家長會欣喜于孩子長了新本領是很自然的,只是在心里高興就可以了,不必去驚呼孩子真棒,更不必在外人面前鼓勵孩子展示。孩子在這方面得不到獎勵和強化,興趣也就會轉向爸爸媽媽正在做的事情,或是其他被充分鼓勵的事情。要特別注意的是,爸爸媽媽不僅自己要有意減少夸獎孩子玩手機的才能,也要跟家庭其他養育者溝通一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泌阳县| 沙田区| 颍上县| 岱山县| 新闻| 胶州市| 阳曲县| 黑山县| 定兴县| 奉节县| 沾益县| 格尔木市| 尚志市| 九寨沟县| 瑞昌市| 双桥区| 台东县| 留坝县| 晴隆县| 特克斯县| 武穴市| 广平县| 大足县| 扎赉特旗| 凭祥市| 都安| 武隆县| 达拉特旗| 内黄县| 来宾市| 即墨市| 南和县| 加查县| 镇巴县| 大洼县| 同心县| 黄龙县| 米泉市| 辽宁省| 宣恩县| 明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