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實驗室
——自制傳感器
公共實驗室是一個用自制工具和技術來尋找并調查環境問題的非營利組織。它起源于2010年英國石油公司在路易斯安那州海岸的石油泄漏事件。當年4月20日的爆炸使深水地平線號石油鉆探平臺沉沒海底,導致11名工人死亡以及海底井口爆裂,成為歷史上最大的石油泄漏事故。由于原油污染了海水和海岸線,美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的記者蜂擁前去對事件進行了大量環境報道,其中很多報道在4年后依然是頭版上的新聞。這個故事擁有吸引力有幾個原因:所用的事實和分析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信息是有選擇性地發表的,且記者們很難進入他們想要報道的區域。
公共實驗室當前的一些核心人物,例如利茲·巴里、杰夫瑞·沃倫和香農·多斯梅根,都是當年在墨西哥灣案區聚集、幫助清理原油并希望追究英國石油公司責任的志愿者。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環保人士、創新科技人士以及媒體與公眾參與者。盡管沒有任何一個人自稱是記者,但他們交換信息,他們的動機很像調查記者。2010年,志愿者團隊的具體目標是和當地組織一起記錄石油泄漏所及的地區,這是解開泄漏造成的損失和清理費用如何使用的謎題中的重要一步。
從那時起,公共實驗室就開始逐漸嶄露頭角,發展成為一個致力于“改變人們如何從環境、社會和政治的角度看待世界”的組織。他們鼓勵在公民參與的初步階段使用便宜的、容易獲得的器材來收集信息。在2010年的墨西哥海灣附近,就開始使用氣象氣球、風箏和便宜的數碼相機,后來又逐漸使用測量空氣和水質的開放源碼的電子傳感器。
推薦閱讀
- 數據展現的藝術
- Design for the Future
- PowerShell 3.0 Advanced Administration Handbook
- 網頁編程技術
- 輕松學PHP
- Maya 2012從入門到精通
- 四向穿梭式自動化密集倉儲系統的設計與控制
- CompTIA Network+ Certification Guide
- Docker High Performance(Second Edition)
- 悟透JavaScript
- 新編計算機圖形學
- MATLAB-Simulink系統仿真超級學習手冊
- 生成對抗網絡項目實戰
- Effective Business Intelligence with QuickSight
- RealFlow流體制作經典實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