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出石刻與唐代文學家族研究
- 胡可先
- 1036字
- 2020-05-14 17:32:39
第二章
新出石刻與唐代京兆韋氏文學家族研究
唐代京兆韋氏是有唐一代三百年間一直興盛不衰的高門望族,有“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之俗諺[1]。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卷24:“至隋唐,京兆杜氏、韋氏皆以衣冠名位顯,故當時語曰:‘城南韋杜,去天尺五?!腋髅溧l,謂之‘杜曲’‘韋曲’?!?a href="#new-notef2" id="new-note2">[2]溯其族系的形成則悠久邈遠,而漢代韋賢徙居京兆是其族壯大的關鍵?!缎绿茣ぴ紫嗍老当怼纷匪蓓f氏世系云:“韋氏出自風姓。顓頊孫大彭為夏諸侯,少康之世,封其別孫元哲于豕韋,其地滑州韋城是也。豕韋、大彭迭為商伯,周王時,始失國,徙居彭城,以國為氏。韋伯遐二十四世孫孟,為漢楚王傅,去位,徙居魯國鄒縣。孟四世孫賢,漢丞相、扶陽節侯,又徙京兆杜陵?!?a href="#new-notef3" id="new-note3">[3]此后就在杜陵積聚下來,盡管族人還會有遷徙聚散,但作為韋氏的一大族望一直到中古以后始終沒有改變。京兆韋氏大致有以下幾個分支:逍遙公房、小逍遙公房、鄖公房、南皮公房、平齊公房、郿城公房、彭城公房、龍門公房、駙馬房等。
京兆韋氏也是一個具有悠久傳統的文學世家,西漢初期韋孟所作的《諷諫詩》,諷刺楚元王劉戊的荒淫無道,又作《在鄒詩》,贊美鄒魯尊孔崇禮之風,受到劉勰的稱頌。自唐以后,韋氏家族更趨繁盛?!杜f唐書·韋述傳》云:“議者云自唐已來,氏族之盛,無逾于韋氏。其孝友詞學,承慶、嗣立為最;明于音律,則萬石為最;達于禮儀,則叔夏為最;史才博識,以述為最。”[4]其中文學較為繁盛者主要集中于逍遙公房、小逍遙公房和鄖公房。中唐大詩人韋應物屬于逍遙公房,韋應物家族墓志也于近年出土了六方,堪稱近百年來唐代新出土文獻的重要收獲。詩人韋承慶、韋嗣立、韋濟屬于小逍遙公房,韋承慶、韋濟墓志亦已出土。詩人韋安石、韋抗、韋丹屬于鄖公房,其家族墓志出土不下二十方。因此,本章主要立足于出土文獻對逍遙公房、小逍遙公房和鄖公房的族系進行梳理,并對這三個家族的文學情況加以討論。有關韋氏文學家族的研究,其中以《韋應物墓志》為主的研究部分,拙著《出土文獻與唐代詩學研究》[5]第二章第一節“新出墓志與韋氏文學家族”作了專題研究,因考慮到京兆韋氏文學家族研究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本書較《出土文獻與唐代詩學研究》增訂甚多,體例又不相同,故仍予以收錄,特此說明。
[1] 詳參本書第五章第四節“‘城南韋杜’與‘杜陵野老’釋證”。
[2] 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卷24,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9頁。
[3] 《新唐書》卷74上,第3045頁。
[4] 《舊唐書》卷102,第3185頁。
[5] 胡可先:《出土文獻與唐代詩學研究》,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125—1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