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森林碳匯實踐與低碳發展
- 呂植
- 995字
- 2020-06-04 12:26:06
第一章
中國低碳轉型與國內碳市場的興起
摘要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引起科學界、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的關注。經過漫長艱苦的談判,國際社會形成了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為法律基礎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局面。受氣候變化談判的影響和推動,各主要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并采取積極行動,把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低碳綠色發展作為刺激本國經濟走出危機困境,增加就業崗位和制造經濟增長點的一種重要手段。
碳交易機制是基于碳價格理論創設的政策工具,它已成為當前許多國家和地區進行溫室氣體減排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一項重要措施。全球碳交易市場的結構和內容呈現多層次、多種類的特點,自愿減排市場以其在推動社會公益方面的獨特優勢立足于全球碳市場并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自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以來,全球碳交易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雖然受國際政策不確定性和市場需求疲軟等因素的影響,以《京都議定書》為基礎的國際碳交易市場陷入發展困境,2012年全球碳市場出現了交易產品價格長期下滑及交易額下降的問題,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都在推動建立獨立的內部碳交易市場,碳交易的發展前景依然被看好。
低碳綠色發展、實現低碳轉型是中國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制訂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和工作方案、開展低碳試點工作并將“綠色發展”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確立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原則、具體目標、重點領域、政策措施和步驟,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目前,國內碳交易市場的建設工作正在從多方面積極推進。作為CDM項目交易的主要參與國,CDM機制在中國碳市場中扮演著先鋒作用,為中國建設國內碳市場提供了重要的儲備力量;近年來,自愿減排市場在中國取得了一定發展,已有機構、企業及個人在國內開展了自愿減排交易,國家制訂并出臺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以規范和鼓勵自愿減排交易;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推動運用市場機制以較低成本實現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并為逐步建立起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打牢基礎。
森林是重要的碳匯資源,開展植樹造林、可持續森林經營或減少毀林是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政策措施。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在林業抵消項目方面開展的實踐和積累的經驗對中國國內碳交易市場的建設具有寶貴的借鑒意義。林業碳匯項目在改善生態環境、保護氣候、幫助扶貧等方面具備特殊意義,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