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腔調:咖啡館、酒吧、文藝情事
- 昂放
- 2069字
- 2020-06-04 12:28:30
堂皇
Splendide
想像一杯這樣的咖啡:混著十八世紀的歌劇、啟蒙主義的花火、美國民主的愿景、法國大革命的狂熱;混著肖邦憂郁的腳步聲、左拉殘酷的影子、塞尚手指油彩的氣味;混著主教袍服上的絳紅色、巴洛克風格畫框舊了的金色;混著一顆來自十七世紀的塵埃的溫度……
我剛點了一杯如此的液體,再混上太陽,以勺子攪動,帶著小的激流和旋渦。在下午,在波蔻布(Le Procope)的咖啡時間。
波蔻布在老戲劇街13號(13Rue L'Ancienne Comédie),是巴黎持續經營的最老的咖啡館,始于1686年。創立者是意大利西西里人弗朗西斯科·波蔻布·德·科爾特里。最初,它是一間小咖啡館,是紳士們的時尚去處。咖啡之外,他們還可以喝到此前只在旅館里供應的外國飲料,或是吃一個雪葩(Sorbet),裝在瓷杯子里,由“美式”打扮的侍者端著。所謂潮流小店。
1689年,路易十四成立“法蘭西喜劇院”,由莫里哀演員劇團、馬萊劇團等二十七個戲劇組織合并構成,地點就在咖啡館對面。波蔻布有了“戲劇”血統。1784年4月27日夜,《費加羅的婚禮》在奧德翁劇院首演,博馬舍就坐在咖啡館的桌邊等著觀眾的評判。1752年12月18日,盧梭在他的新劇《自戀》首演還沒結束時就退出了劇院,他來到波蔻布,大聲地說:“很清楚了,在舞臺它是多么的無趣!”
“咖啡時間”(Pausecafé)一詞,“Pause”本意“停頓”,是一天中的偷閑和喘息,比如英國的下午茶。屬于食客也屬于侍者。所以,端著咖啡在店堂中游蕩也不算壞了禮數。
這時,似乎所有的緊張狀態都得到了緩解。一個男侍者正鋪平桌布皺折里的光線,緩慢偏執。樓梯轉角的吧臺邊,那個姑娘擦著一只若有若無的高腳杯。附著在臺階上的毯子也恢復著柔軟。有不明來歷的輕言細語,有連續幾間完全空著的廳堂。酒肉氣味也凈了。包括肖像,包括這面墻上的蕭邦和喬治桑,他們的目光也是只屬于這一刻的安靜。
做清潔的老女人拂去一張桌子上的指紋,把一本書還原到應該的頁數。
“它們都屬于伏爾泰。”她說,“伏爾泰!”
整個十八世紀,波蔻布是巴黎知識分子的據點兒。
咖啡館誕生了“百科全書派”,狄德羅在這兒寫《百科全書》中的文章。啟蒙者伏爾泰、盧梭在此寫作,交談。孟德斯鳩在《波斯人信札》第36章對咖啡館的描述影射了波蔻布:“巴黎的咖啡館太有用了:大量的公共空間成為咖啡館。人們在其中一些談論新聞,在另外一些下棋。有一家咖啡館,據說他們做的咖啡可以給人們帶來靈感。至少,所有人離開時都相信他們的靈感比進來時增加了四倍?!?/p>
作為波蔻布的招牌客人,伏爾泰一天要喝四十杯咖啡,他的方式是把咖啡混著巧克力一起喝下去。
這里也吸引著那些喜歡丑聞與小道消息的記者。激進者、異見者在咖啡館的言論經常出現在報紙和警察的報告之中。
“啟蒙”之外,波蔻布與美國政治有所關涉,本杰明·富蘭克林和托馬斯·杰斐遜都是客人。根據店里的記載,富蘭克林在咖啡館醞釀了《路易十六與新共和國同盟計劃》,這部文獻已顯現出未來《美國憲法》的某些內容。1790年,富蘭克林去世,法國國會悼念三天,波蔻布也掛黑紗致意這個最佳的美國顧客。
法國大革命時期,象征自由的“弗吉尼吉紅帽”第一次在波蔻布出現。羅伯斯庇爾、丹東、馬拉以及利德利俱樂部都在此開會。這間咖啡館很快成為一個革命策源地。當然,也少不了雅各賓派。至今,一面窗子上還有羅伯斯庇爾的肖像。1794年9月5日,當馬拉的棺木運往先賢祠時,伏爾泰用過的桌子充當了祭壇的角色。
一百年的堂皇。
如此堂皇。
貼在墻上的《人權宣言》、大革命的文件證據、寫在衛生間門上的單詞:“男公民”、“女公民”。
宮廷權貴的玫瑰色與金色、無所不在的畫像與雕像、燈火燭臺簾幕。
咖啡館的口號:“藝術與文學之約”。
十九世紀來了。1820年代,亞歷山大·馮一·洪堡通常從上午十點到正午都會在這兒吃午餐。此后的大客人有魏爾倫、法郎士、巴爾扎克、雨果、繆塞、莫泊桑、左拉、塞尚……
1894年7月10日,兩百作家相聚波蔻布,選舉新的“詩界王子”。最終,魏爾倫以微弱票數擊敗馬拉美當選。獲悉后,魏爾倫情緒激昂,他打開旅館的窗子向盧森堡公園大喊:“我沒有宮殿,但這是我的皇家花園。”
二十世紀,波蔻布落寞過,以至關閉了一段時間。1988年,咖啡館以十八世紀風格裝修,重新開張。
波蔻布有三個獎:1954年設立的“黑色幽默獎”,獎項涉及文學、繪畫、表演等領域。2005年開始的“讓-佐伊”獎,頒給具有共和精神的文學作品。2011年,新的“波蔻布啟蒙獎”頒給一篇政治、哲學或社會學論文的作者,以向啟蒙時代的哲學家們致敬。
“堂皇”是這間咖啡館最高級的障眼法,從前世到今生。食客對于食物本身的判斷輕易地由此發生偏差,就如同我對這杯咖啡的幻覺。我無法說清它真正的味道,杯子就已空白??Х葧r間過去了。侍者們在等待黃昏。
離開。
門邊,一頂黑色軍帽在櫥窗里。那是法國大革命前,拿破侖還是無名少尉時,在波蔻布用來抵賬的帽子。
冷。老戲劇街的天色就要落幕。
向右,轉上圣安德烈藝術街(Rue St-André-des-Arts),46號,住過詩人卡明斯;41號,住過劇作家拉辛。1968年,凱魯亞克在28號的“小宮堡”(La Gentihommière)喝酒,稱它是“完美的酒吧”。25號曾是間老的卡巴萊,波德萊爾的縱酒之地……
我的游蕩才開場。
波蔻布咖啡館Le Procope
13ruedel'Ancienne Comédie75006
11:00am-0:00am
地鐵:Odéon(4、10號線)

波蔻布

鏡子

過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