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假設非事實
核心提要
“假設非事實”的定義是:試圖用假設作為論據,來證明論題的真實性。
邏輯論證有條規則:論據必須真實。論據的真實性不僅要求作為論據的判斷不能是虛假判斷,而且還要求論據應該是已經被證明為真判斷。以待證的判斷作為論據,就會違反論證規則,犯了“預期理由”的錯誤。“預期理由”亦稱“假設非事實”。
我們不妨舉個例子。
夫妻相罵。
丈夫:臭婊子養的!我明天做了皇帝,就殺死你。
聽了這句話,妻子日夜哭泣不止。鄰家的一婦女安慰她說:哪有這種事,不要聽他。
妻子:我家里的這只臭烏龜,倒從來不說謊的。自己的女兒,前年說要賣了做奴才,去年真的賣掉了。有一天他做了皇帝,真的會把我殺掉的。

妻子的話,錯在哪里?
以上的實例,我們可作如下的邏輯分析。
就算丈夫是說話算話的,他也必須黃袍加身,登基當上皇帝才能兌現。像這種人當皇帝的可能幾乎是零。只有假設他丈夫當上皇帝,妻子才會被殺。前提是假設的,因此妻子大可不必為此哭泣不止。
用假設作為論據,來證明論題的真實性,這種論證方法是非常脆弱的。這就好像是把房子建造在沙灘上,那是一觸即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