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xiàn)代儒家哲學研究
- 陳來
- 4277字
- 2020-05-18 16:40:58
三 即體即用 即用即體
在熊十力對其體用思想的論述中,以下幾個命題值得特別注意。
1.實體是大用的自身
熊十力強調(diào),“實體是大用的自身,譬如大海水是眾漚的自身”[1]。又說:“實體是萬有的自身,譬如大海水是眾漚的自身,學人了悟到此,則絕對相對本來不二。”[2]他反復申明他“深悟、深信萬有之實體即是萬有自身”[3]。按照這個說法,功用(眾漚)是實體(大海)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和存在形式,實體是現(xiàn)象功用的本來存在。
2.實體變成功用
熊十力在比較他自己的體用不二說和佛教真如為萬法實體說法之同異時強調(diào):“余玩空宗經(jīng)論,空宗可以說真如即是萬法之實性,而絕不許說真如變成萬法。此二種語勢不同,其關系極重大。”[4]這就是說,大乘空宗雖然也講現(xiàn)象(萬法)有實體(實性),但空宗“真如是萬法實性”的說法,如同程朱“體用一源”一樣,只承認真如是萬法的實體,而不能承認萬法是真如變成的。熊十力強調(diào),他的體用不二說,關鍵就在于強調(diào)實體變成功用,他說:“實體變動而成功用。”[5]又說:“惟大《易》創(chuàng)明體用不二,所以肯定功用,而不許于功用以外求實體,實體已變成功用故。肯定現(xiàn)象,而不許現(xiàn)象之外尋根,根源已變成現(xiàn)象故。”[6]這表明他主張的用外無體是以功用由實體變成的觀點為基礎的。
照熊十力的這個說法,功用是由實體變成的,即功用是實體的變形或轉(zhuǎn)化形態(tài)。但在這里要注意,第一,不存在沒有變成功用的實體,不能說宇宙曾有一個實體尚未變成功用的時期。“實體無有不變動時,即無有不成為功用或現(xiàn)象之時。”[7]實體任何時候都是以功用的形態(tài)存在的。第二,實體變成功用不是如母生子。他說:“不是由實體變動,又別造出一種世界,名為現(xiàn)象也。”[8]又說,不能“以為由實體自身變起一種向外動作的功用”, “如此,則實體如造物主,而不即是功用也”。[9]就是說,不是實體變出功用,而是實體自身變成功用。因此,第三,實體變成功用,是實體自身完完全全地變成為功用,他說:“須知實體是完完全全的變成了萬有不齊的大用,即大用流行之外無有實體。”[10]又說:“實體確是將他的自身全變成萬物或現(xiàn)象。萬物之外,沒有獨存的實體。譬如大海水,確是將他的自身全變成了眾漚。眾漚以外,沒有獨存的大海水。”[11]他特別指出他所用“變成”二字確有深意。“成字,則明示實體起變,便將他自身完完全全的變成了翕辟的功用。譬如大海水起變,便將他自身完全變成了翻騰的眾漚。這成字,才見體用不二。”[12]照這個說法,實體變成功用,好像水變成了冰,不能說冰以外還有水,因為水自身已完全變成為冰,所以,正是由于功用是實體變成,故說實體是功用的“自身”,如同水是冰的自身一樣。
3.即體即用,即用即體
在上面討論的基礎上,我們就不難進一步探原熊十力所謂即體即用之義。在熊十力哲學中,“體用不二”又叫作“即體即用(即用即體)”,理解即體即用,是把握熊十力哲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熊十力說:“當知體用可分,而實不可分。可分者,體無差別(譬如大海水,是渾然的),用乃萬殊(譬如眾漚,現(xiàn)作各別的)。實不可分者,即體即用(譬如大海水全成為眾漚),即用即體(譬如眾漚之外,無有大海水)。用以體成(喻如無量眾漚相卻是大海水所成),體待用存(喻如大海水,非超越無量漚相而獨在)。王陽明有言:‘即體而言用在體,即用而言體在用’,此乃證真之談。”[13]他又說:“譬如眾漚,各各以大海水為其自身。甲漚的自身是大海水,乙漚的自身亦是大海水,乃至無量數(shù)的漚皆然,由此可悟即用即體之理。即用即體者,謂功用即是實體,如眾漚自身即是大海水也。”“實體變成生生不息的無量功用,譬如大海變成騰躍的眾漚,于此可悟即體即用之理。”[14]從這些論述來看,大抵說來,在熊十力哲學中,“即體即用”指實體變成功用(在此意義上說實體是功用)。“即用即體”指功用的自身就是實體(在此意義上說功用即是實體)。前者重言其體,后者重言其用。
“即甲即乙”的論述方式在唐代以后的宗教與哲學文獻中頗為常見,但其用法意義不一。熊十力所用“即體即用”之說亦須加以具體分析。即體即用的前一個“即”,是指“就……而言”,也就是王陽明所謂“即……而言”。后一個“即”雖然在籠統(tǒng)的意義上可作“即是”解,但這個“即”并非絕對等同如“孔丘即是仲尼”之意。如熊十力一方面講“若依我說體用不二,則實體即是現(xiàn)象(譬如大海水即是眾漚),現(xiàn)象即是實體(譬如眾漚之外無有大海水)”[15],批評那種“以實體不即是功用,實體不即是流行”的見解。而另一方面,他又說:“所謂功用,本是精神、質(zhì)力混然為一之大流,實體不即是功用(易言之,實體不即是精神、質(zhì)力混然之大流)。譬如大海水不即是眾漚(大海水以喻實體,眾漚以喻功用或精神質(zhì)力混然之流)。然功用或精神、質(zhì)力混然之流以外無有實體。譬如眾漚之外無有大海水。”[16]這表明在熊十力思想中,實體和功用并不是異名同指,否則就不必于萬有之外更肯定實體的存在了。因此,實體即功用,是就實體變成為功用而言,故實體又不即是功用。功用即是實體,是就功用以外無實體而言,故功用又不即是實體。
要把握究竟何謂“即體即用、即用即體”,和究竟何謂“實體是萬有自身”,首先必須確定:熊十力是否認為實體即指宇宙萬有的總體?用熊十力常用的佛家名相來說,必先辨明,熊十力哲學中的實體,究竟是指萬法(現(xiàn)象)的總相(總體),還是指萬法的法性(本體)?很明顯,在熊十力哲學中,“實體”不是宇宙萬有的總相,而是指宇宙萬有的法性。熊十力每每指明他的哲學中“實體”一詞與大乘宗空的“法性”一名(而不是總相)相當。所以,如果以為熊十力所講的“實體即是萬有自身”是指實體是宇宙萬有的現(xiàn)象總體,那就離開了熊氏的本意。
要了解熊十力的思想,還須討論在熊十力論述中反復運用的譬喻。在《體用論》等書,他每每以大海與眾漚的關系來比喻他所主張的實體和現(xiàn)象(功用)的關系。他說:“體用不二,以大海水與眾漚之喻為恰當。”[17]又說:“萬有之實體即是萬有自身,譬如大海水即是眾漚的自身,此譬最切,否則很難說明此理。”[18]不過,實際上海漚之喻對熊氏哲學來說也不盡恰切。就大海表面來說,固然都是眾漚;但就整個大海水言,深層海水并非以眾漚形式存在。眾漚只是海水表面的一層,只是大海水的一部分,在這個意義上就無法顯示出“實體完全變成功用”的理論。但對熊十力來說,這個比喻還是有優(yōu)于別的比喻的地方,所以他優(yōu)先采用這一比喻。
依我管見,僅就為理解熊氏即體即用思想而言,應重視被熊氏作為海漚之喻補充的冰水之喻。熊十力在談到哲學方法的攝用歸體(由現(xiàn)象深入到實體)時說:“攝,攝入。譬如睹冰而不存冰相,直會入水,即唯是水而已。今在宇宙論中說攝用歸體,即是觀心物諸行而直會入其本體。”[19]這就是說,哲學認識要像由冰而識水那樣,透過心物現(xiàn)象體認本體。顯然,在熊氏哲學中,水和冰的關系也適合于他所理解的實體與現(xiàn)象的關系。在談到功用是本體發(fā)現(xiàn),但畢竟不是本體時他指出:“譬如說冰自水成,而冰卻不是水。”[20]在強調(diào)功用的性質(zhì)即是實體的性質(zhì)時他也說:“譬如冰從水現(xiàn),而冰畢竟不失水之濕性,是即用即體。”[21]
由此可見,在熊十力哲學中,并不是僅僅肯定宇宙萬有的存在。《體用論》的基本前提就是,他首先肯定有宇宙本體的存在。對熊十力來說,宇宙本體與宇宙萬有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正如水和冰的關系一樣,只有從水是冰的自身、水是冰的真實自身,水變成冰、冰由水成,水即是冰、冰即是水,離水無冰、離冰無水這樣的相互關系上,才能理解熊十力哲學“即體即用”的思想,也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才能理解“體用不二”與“體用一源”的區(qū)別,才能理解“真如變成萬法”和“真如是萬法實性”的區(qū)別。
如上所述,在說明即體即用、即用即體上,冰水之喻與海漚之喻的功能與作用是一致的。但在總體上說,熊氏之所以強調(diào)海漚之喻,是因為海漚之喻能夠表示功用是由于實體自身的變動而成(海水變動才有眾漚),和現(xiàn)象的變動無常(浮漚剎那生滅)。但是必須注意,絕不能由于熊十力采用了大海眾漚和水冰之喻,便以為熊氏所理解的實體是一種物質(zhì)實體,下面我們還會談到這一點。
通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熊十力哲學的“實體”范疇,實際上就是舊形而上學(Metaphysics)的實體或本體觀念。他所說的體用關系,實際上是用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范疇討論舊形而上學本體和現(xiàn)象的關系問題。在這里,他顯然受到西方哲學思維方式的影響。舊形而上學認為,一切萬有有一個絕對實體作為終極的根源和基礎。萬有只是實體或本體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實體并不是感性的直接存在。照熊十力理解,這種本體或?qū)嶓w不在萬有之外,也不是隱藏于萬有之中,而是實體自身變現(xiàn)為萬有,正如水變成為冰,實體是心物萬象的基體或基質(zhì)。
在萬有之外,還肯定有一種非感性存在的實體,這本來是舊形而上學的抽象玄思,熊十力則認為:“學人厭聞實體之說,此是大謬。宇宙無根源,人生無根源,斷無此理。孔子作《周易》,肯定有實體,然以實體是萬物之真實自體,不可逞空想或幻想,以為實體是在萬有各自的自體之外。”[22]他還說:“許多哲學家承認宇宙萬象是客觀存在,但不承認有實體,甚至厭聞本體論,此與印度古代無因論者同為淺見。余以為宇宙自有真源,萬有非忽然而起。如只承認宇宙萬象為實在,而不承認有本體,便如孩兒臨海岸,只認眾漚為實有,而不知由大海水變成一一漚。”[23]他認為,心物萬象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如果不承認有實體,則一切現(xiàn)象將歸為無中生有。不承認實體,則萬有現(xiàn)象就沒有了內(nèi)在的運動根源。
可見,熊十力的“即體即用”說,首要前提是肯定宇宙本體的存在。沒有這一前提,就無所謂即體即用。
以上說明了什么叫做“實體是萬有的自身”,這里的“自身”又稱“自體”。《乾坤衍》多次強調(diào)實體是萬有“真實自體”,如說:“實體者,本是現(xiàn)象之真實的自身。”[24]實體又稱為一元,“一元者,即是宇宙萬象之真實自體。”[25]又說:“孔子既主張體用不二,即是以實體為現(xiàn)象之真實自體。”[26]真實自體也就是“如”,指宇宙萬象本來的、統(tǒng)一的存在。從“真實自體”這一概念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地了解熊十力關于實體的想法。
[1] 《體用論》,第149頁。
[2] 同上書,第147頁。
[3] 同上書,第150頁。
[4] 《體用論》,第45頁。
[5] 同上書,第3頁。
[6] 《乾坤衍》下分,第4頁。
[7] 同上書,第4頁。
[8] 同上書,第11頁。
[9] 《體用論》,第128頁。
[10] 《體用論》,第6頁。
[11] 《乾坤衍》下分,第40頁。
[12] 《體用論》,第128頁。
[13] 《體用論》,第53頁。
[14] 同上書,第110頁。
[15] 同上書,第148頁。
[16] 《體用論》,第163頁。
[17] 同上書,第158頁。
[18] 同上書,第150頁。
[19] 《體用論》,第11頁。
[20] 同上書,第8頁。
[21] 同上書,第10頁。
[22] 《乾坤衍》下分,第26頁。
[23] 《體用論》,第5頁。
[24] 《乾坤衍》下分,第12頁。
[25] 同上書,第36頁。
[26] 同上書,第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