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jié)
共青團活動項目管理概述

一、項目管理

(一)項目管理概述

1.項目的定義。

項目的實踐歷史悠久,自人類社會形成以來,一直在進行著各種類型的項目,從我國古代的萬里長城、都江堰水利工程到埃及的金字塔,從二戰(zhàn)期間美國的“曼哈頓”計劃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都可以稱之為大型項目。

對于什么是項目,美國項目管理協(xié)會(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認為,項目是一種臨時性努力,目的在于創(chuàng)造某種特殊產品或者服務。德國標準化協(xié)會(Deutsches Institut fur Normung,DIN)認為,項目是指在總體上符合下列條件的唯一性任務:① 具有預定的目標;② 具有時間、財務、人力和其他限制條件;③ 具有專門的組織。英國項目管理協(xié)會(Associ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APM)認為,項目是為了在規(guī)定的時間、費用和性能參數(shù)下滿足特定目標而由個人或組織實施的具有規(guī)定的開始和結束日期、相互協(xié)調的獨特的活動集合。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在質量管理體系—項目質量管理指南(ISO10006)中對于項目的定義中采用了英國項目管理協(xié)會的定義。中國項目管理知識體系綱要(2002版)中對項目的定義為,項目是創(chuàng)造獨特產品、服務或其他成果的一次性工作任務。

一般地說,所謂項目就是指在一定約束條件下(資源約束、時間約束、質量約束等),具有特定目標的一次性任務。從項目的定義可以看出,項目具有:特定的目標;受資源、時間及質量等的約束;一次性的任務;不確定性的過程和結果等基本特點。項目可以是某一個小區(qū)的開發(fā)建設,可以是某項技術或產品的開發(fā),可以是一項演出活動,也可以是一次調研活動等。

2.項目管理的定義。

從傳統(tǒng)意義來看,所謂項目管理就是對項目進行的管理,項目管理的對象就是項目。隨著項目管理研究和實踐的發(fā)展,對于“項目管理”一詞賦予了兩種含義:一是指實踐性的管理活動,即按照項目的特點和規(guī)律進行的組織管理活動;二是指理論性的學科體系,即以項目管理活動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管理學科。

美國項目管理協(xié)會在《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中對項目管理的定義為,項目管理就是指把各種系統(tǒng)、方法和人員結合在一起,在規(guī)定的時間、預算和質量目標范圍內完成項目的各項工作,有效的項目管理是指在規(guī)定用來實現(xiàn)具體目標和指標的時間內,對組織機構資源進行計劃、引導和控制工作。國內研究學者對于項目管理也有著廣泛的研究,國際項目管理協(xié)會研究管理委員會主席戚安邦認為,項目管理是運用各種知識、技能、方法與工具,為滿足或超越項目有關各方對項目的要求與期望所開展的各種管理活動。經濟與管理專家劉國靖認為,項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資源約束下,通過項目經理和項目組織的努力,運用系統(tǒng)理論和方法對項目所涉及的資源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xié)調與控制,以實現(xiàn)項目特定目標的管理方法體系和管理過程。

綜合來看,項目管理就是依賴專門的知識、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項目能夠在有限資源限定條件下,通過對項目范圍、成本、進度、質量等進行管理,最終實現(xiàn)或超過預定期望的過程。

3.項目管理的特征。

與傳統(tǒng)管理不同,由于項目管理所指向的對象“項目”具有的獨特性,導致項目管理在確定的期限和資源約束范圍內通過不完全確定的過程實現(xiàn)不完全確定的產品或服務。項目管理具有以下特點:

(1)復雜性。項目管理一般需要將具有不同專業(yè)特長和能力、來自不同組織或部門的人員有機的組織在一個臨時性的組織內,在各項嚴格的約束條件下,運用多學科知識完成一項具有不確定性的工作任務,這種管理與日常的作業(yè)管理有著較大的不同,在管理的復雜性上要遠超一般的生產運營管理。

(2)創(chuàng)造性。項目的一次性決定了項目管理過程中存在著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直接決定了在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采用創(chuàng)新的方式開展工作。美國項目管理協(xié)會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對項目管理作出了進一步的定義,項目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事業(yè),所以項目管理也可簡潔的稱為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的管理,或創(chuàng)新管理。

(3)成果性。也稱為目的性,即通過開展項目管理活動以實現(xiàn)或者超越項目的期望,這種期望可能是明確的(產品或服務),也可能是項目利益相關方未明確規(guī)定的潛在需求(如產品或服務使用過程的安全保障)。

(4)壽命周期性。由于項目的一次性,一旦目標達成或者項目失敗,項目就失去其存在的意義而解體,圍繞項目目標的實現(xiàn)而開展的項目管理工作也勢必結束,項目管理就具有一定的壽命周期。

(5)普遍性。項目已經普遍存在于社會各領域之中,在當今,社會經濟的增長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具有創(chuàng)新特點的項目來實現(xiàn)的,項目的普遍性決定了項目管理的普遍性。

(6)集成性。項目管理是運用各種知識對項目的各要素和各專業(yè)之間的配置關系所開展的系統(tǒng)性、集成性管理,而不是獨立開展項目各專業(yè)的管理。

(二)項目管理的過程

1.項目的階段劃分。

項目是由一系列過程組成的,根據項目工作的相同性和不同項目階段產出物的整體性,一般可以將項目劃分為四個主要階段:

(1)項目定義與決策階段。在這一階段,通常是提出項目提案,在對項目提案進行必要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項目建議書。當項目建議書獲得批準后,根據項目情況開展不同程度的項目可行性分析并找出各種備選方案,在分析各備選方案的損益及風險基礎上,作出最終的項目選擇和決策。

(2)項目計劃與設計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是根據項目選擇和決策結果開展各類計劃編制工作,如進度計劃、成本計劃、質量計劃等。同時,也需要開展必要的項目設計工作,以進一步明確整個項目所開展的各項工作以及項目的各個階段的成果和最終成果。

(3)項目實施與控制階段。根據項目計劃與設計,項目組織就可以開始實施項目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還需要開展各種項目控制工作,以確保項目實施結果與項目計劃和設計的要求相一致。

(4)項目完工與交付階段。在項目實施完畢后,項目還需要經過完工和交付階段,即對照項目定義與決策階段所確定的項目提案、項目計劃與設計階段所提出的各項計劃與要求,首先由項目組織全面檢驗項目工作和產出物,然后由項目組織向項目業(yè)主或者用戶進行驗收移交,直至項目業(yè)主或客戶接受項目的整個工作和產出物。

2.項目管理的過程。

現(xiàn)代項目管理認為,項目過程一般由項目的實現(xiàn)過程和項目的管理過程構成。項目的實現(xiàn)過程是指為實現(xiàn)項目的目標而開展的各類活動。通常,項目都可以劃分為多個不同的項目階段或者項目工作過程,而每一個階段或者過程都需要一個相對應的項目管理過程,這一過程一般由以下五個階段構成:

(1)啟動過程,這是項目管理的首要過程,主要是認定一個項目或項目的階段啟動與否,或者決定是否將一個項目或項目階段繼續(xù)進行下去,該階段主要由決策性工作構成。

(2)計劃過程,這是為了實現(xiàn)項目的目標所開展的計劃制訂過程,包括:擬定、編制和修訂一個項目或項目階段的工作目標、工作計劃,資源計劃、成本預算、進度計劃、質量計劃等,該階段主要由計劃性工作構成。

(3)實施過程,這是為了執(zhí)行計劃而協(xié)調人和其他資源的過程,包括:組織和協(xié)調各類資源,組織落實各項工作任務,管理和激勵項目組織高效完成既定的工作計劃,該階段主要由組織性工作構成。

(4)控制過程,這是為了檢測和測量項目進展并在必要時采取糾偏行動確保項目目標的實現(xiàn),包括:制定控制標準、監(jiān)督和測量項目工作的實際情況、分析偏差和原因、采取糾偏措施等,該階段主要由控制性工作構成。

(5)結束過程,這是項目或階段正式被接受并使其有序結束的過程,包括:制訂一個項目或階段的移交與接受條件,完成項目或階段成果的移交,該階段主要由文檔化、移交性的工作構成。

3.項目管理各過程之間的關系。

項目管理的各過程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

(1)各過程之間呈現(xiàn)前后銜接的關系,具體過程的輸入與輸出是各過程之間的關聯(lián)要素,一個項目管理具體過程的具體結果或輸出可以是另一個項目管理具體過程的輸入,各個項目的具體過程之間都有文件和信息的傳遞,這種文件或信息的傳遞有時候呈單向,有時候呈雙向,如圖1-1所示。

圖1-1 項目各具體管理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
(箭頭代表具體過程之間文件和信息的流向)

(2)項目階段中管理的具體過程之間在時間上并不完全是嚴格的前后銜接關系,在具體過程上會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與重疊,如圖1-2所示。

圖1-2 項目階段中管理過程的交叉與重疊關系

(3)項目管理具體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還會跨越不同的兩個項目階段,如圖1-3所示。

圖1-3 兩個項目之間的項目管理具體過程之間的關系

二、共青團活動應用項目管理的意義

(一)共青團活動面臨的挑戰(zhàn)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與此同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勵精圖治、攻堅克難,統(tǒng)籌部署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各項工作,取得新成就、形成新風氣、開創(chuàng)新局面,逐步營造形成許多“新常態(tài)”,這些共同構成了當前共青團工作的大背景、大環(huán)境、大依據。

2013年,習近平同志在同新一屆團中央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對全團工作方向提出明確要求——“兩個提高、一個擴大”,即共青團工作要把握住廣大青年的脈搏,提高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擴大團的工作有效覆蓋面,關鍵是要把工作延伸到廣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2015年,中共中央印發(fā)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勢下群團組織的主要工作任務,團結動員群眾圍繞中心任務建功立業(yè),引導群眾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服務群眾和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工作,在社會主義民主中發(fā)揮作用,參與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和維護社會穩(wěn)定。

新形勢下,各級共青團必須聚焦“三個根本性問題”和面臨的“兩大戰(zhàn)略性課題”(“三個根本性問題”——一是必須把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二是必須把鞏固和擴大黨執(zhí)政的青年群眾基礎作為政治責任;三是必須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工作主線?!皟纱髴?zhàn)略性課題”——一是提高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擴大團的工作有效覆蓋面),全面推進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各項工作,加強改革創(chuàng)新,強化從嚴治團,開創(chuàng)青年群眾工作新局面。

在長期的工作實踐和理論研究中,共青團已經形成了一系列成熟和卓有成效的工作體制和工作方式,在青年思想引領、團結和服務各領域青年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在品牌活動樹立、大型活動組織和實施方面更是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也給共青團工作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zhàn)與變化:工作目標的轉變,從服務黨的革命需要向服務黨的執(zhí)政需要的轉變;工作對象的分化,從單純同質向復雜分化的方向發(fā)展;組織結構系統(tǒng)的變化,從傳統(tǒng)的縱向組織結構向橫向組織結構轉變以及從簡單結構向復雜結構轉變;組織功能的革新,從革命性、傳統(tǒng)性向建設性、現(xiàn)代性轉變;工作載體的不斷豐富,從簡單組合向復雜組合、復雜綜合、復雜融合和復雜整合發(fā)展。這些變化導致共青團活動管理上的一些傳統(tǒng)做法已不能適應新地形式下共青團活動開展需要,主要表現(xiàn)在:共青團活動選擇中的非科學化、非系統(tǒng)性現(xiàn)象;活動組織模式與青年實際需求不能完全匹配;活動組織過程缺乏科學性,在活動實施過程中依靠經驗主義較多,而科學的工具方法應用較少;活動過程缺乏監(jiān)督;活動的效果評價機制不健全。

新常態(tài)呼喚新思路、新作為。共青團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適應新常態(tài)就要樹立起共青團工作的“新常態(tài)思維”,這就是堅持工作方向和格局不變,虛功實做、難事長做;就是適應時代發(fā)展和青年成長的新特點新規(guī)律,改革創(chuàng)新、破解難題;就是適應法治化進程、落實從嚴治黨要求,狠抓制度建設,強化從嚴治團。共青團十七屆四中全會要求推進共青團深化改革,要瞄準突出問題,積極穩(wěn)妥有序。要加強思想教育,凝聚改革合力。共青團所面臨的一系列機會和挑戰(zhàn)就要求共青團在活動開展方面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引入新的工作手段和方法。

(二)共青團活動項目化管理的意義

項目管理是一門充滿活力的新興學科,從項目管理的發(fā)展歷史及應用領域來看,項目管理已經從建筑、國防領域拓展到制造業(yè)、信息業(yè)、農業(yè)、政府管理到服務業(yè)的各個領域,項目管理者已經從某一領域的專門人才轉變成為具有多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在發(fā)達國家政府管理部門、公司和軍工企業(yè)中,項目管理已經成為其運作的中心模式,如世界銀行(World Bank)、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United States Navel Research Laboratory,NRL)、杜邦(Du Pont)、波音(The Boeing Company)等均在其運營核心部門采用項目管理的方式,并已取得了顯著得效果。

傳統(tǒng)的直線式及層級式組織結構模式、單純依靠大規(guī)模組織、以部門內部資源和能力解決問題的方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和青年需求,而適度的組織規(guī)模、扁平化組織結構、借助于外部資源、整合跨部門能力解決問題能夠很好得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能夠迅速響應青年需求,這種項目化運作模式也逐步在共青團活動中得以運用。

共青團對項目化管理的運用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脈搏,團中央一直把項目運作作為推動工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從希望工程、青年文明號、青年志愿者,到“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和“促進青年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兩項重點工作,都充分體現(xiàn)了項目化管理的深刻內涵和獨特魅力。各級地方共青團組織也已開始探索項目化運作模式,北京市共青團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閱兵、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園林博覽會、2015年北京國際田聯(lián)世界田徑錦標賽志愿者管理方面均采用了項目化管理方式,志愿者組織和管理得到了組委會的高度評價,志愿者們優(yōu)質的服務水平更是得到了各上級組織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肯定。浙江省共青團在其“青字號”綠化工程中就逐步形成了“項目化管理、工程化操作、社會化運作、群眾性參與”的科學經驗??梢姡椖炕\作模式已逐步在各級共青團組織中開始探索和實踐,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所謂共青團活動項目化管理,就是著眼“兩個全體”的目標要求,立足團的基本職能,把黨的工作要求與青年需求有機結合,轉化為具體、有形、可操作的活動項目,采用組織化動員與社會化動員相結合的方式,大力整合團內外的各種資源,按照項目實施的專業(yè)化流程、方法和機制進行科學管理,以實現(xiàn)共青團事業(yè)的科學發(fā)展。在新的形勢下,推進共青團活動項目化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共青團活動項目化管理是團組織本質屬性的要求。共青團是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履行著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能,承擔著為黨做好青年工作、鞏固黨執(zhí)政的青年群眾基礎的光榮任務。這一組織屬性決定了共青團既有著明確的政治目標,又有著鮮明的群眾特點。而要履行團的基本職能則必須依靠具體的、有形的活動載體來實現(xiàn)。只有把團的基本職能轉化為具體、有形、可操作的項目載體,讓大家看得見、摸得著、抓得實、做得好,通過項目吸引青年、影響青年、凝聚青年。

2.共青團活動項目化是科學化管理的必然選擇。社會形勢的變化、共青團任務的轉變,對于共青團活動管理的要求不斷提升,在繼承共青團組織優(yōu)秀傳統(tǒng)管理的基礎上,必須與時俱進,采取科學的管理手段和方式。項目管理是近年來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的新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它以具體項目為對象,圍繞一定的目標,通過項目組織以任務需求為導向配置資源、整合力量,對項目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指揮和控制,實現(xiàn)項目全過程的動態(tài)管理。與傳統(tǒng)的管理方式相比,它具有目標更加清晰、責任更加明確、計劃更加周詳、操作更加規(guī)范、資源更易整合、考核更易量化等優(yōu)勢。項目化已經逐步成為各級政府組織、社會組織推進工作的重要選擇。在實踐中,一些青年自組織在沒有固定工作場所、沒有固定工作人員、沒有黨委政府支持和固定工作經費的情況下,通過項目化活動的開展,不斷壯大和發(fā)展起來,有效的服務青年需求,凝聚了一批志趣相投的青年。新的時期,作為科學管理的項目化管理思想和手段必然會成為共青團工作的有效抓手和工具。

3.共青團活動項目化是提升組織管理水平的現(xiàn)實需要。如前所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與此同時,也形成了工作中的新背景。團中央書記處提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zhàn),共青團如果不積極應對、不改革創(chuàng)新,就不僅是跟不上、不適應的問題,而且可能失去組織存在的價值。必須切實增強自我革新的勇氣,下大氣力解決突出問題。各級團組織要積極行動起來,高揚改革旗幟,堅定改革信念,以革故鼎新的勇氣、自我革新的銳氣、奮發(fā)有為的朝氣投身到共青團改革實踐中來,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推動共青團事業(yè)不斷前進。”共青團工作中長期積累的一些體制性、根本性問題未得到有效改變,如:團的活動與團的建設不夠協(xié)調,團的基層組織掌握資源與面對的工作任務不對稱,團的基層組織工作中依靠經驗、缺乏科學化管理,這就需要我們解放思想,在工作方法上進行根本的變革。實施項目化管理,對于適應新形勢要求和解決好長期存在的這些問題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和適用性。

4.共青團活動項目化是提升團干部能力建設的有效途徑。共青團工作效果的好壞、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團干部隊伍。推行項目化管理是團組織管理方式的變革和現(xiàn)實需要,需要廣大團干部把想做事、能做事的激情和理性相結合,用普遍的方法、科學的方法、帶有規(guī)律性的方法改造傳統(tǒng)思維、提升工作,培養(yǎng)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和作風。通過活動的項目化管理,使團的活動的短期性與團的事業(yè)的長期性相統(tǒng)一,使組織與廣大群眾能夠全面地、正確地、客觀地觀察、評價共青團干部,有助于樹立團干部勤奮、務實、有為的形象。因此,無論是從團的工作有效落實,還是團工作模式創(chuàng)新等方面來看,推行項目化管理都是有效選擇。

三、共青團活動項目化管理的基本模式

項目化是將共青團工作內容經過整合和改造,以項目的形式實施、管理、考核和驗收的過程;是將問題指向的創(chuàng)意深化為功能指向的想法,再將想法轉化為系統(tǒng)性的辦法,進而形成項目方案,再將項目方案落實為具體工作的流程。共青團活動項目化是充分整合共青團工作內容,利用社會資源,發(fā)揮共青團職能,提升團干部素質的一種工作模式。推行共青團工作項目化管理,關鍵是要把項目化管理的一般原理與共青團工作的特點結合起來,探索建立一套科學的共青團工作項目規(guī)劃與選擇、項目組織、項目實施和項目評估機制,使團的各項工作在實施過程中目標清晰、責任明確、組織有效、合理推進、有效評價,逐步增強團工作的計劃性、可控性、規(guī)范性和實效性。

(一)科學的項目規(guī)劃與選擇

項目規(guī)劃和選擇是把團的基本職能和工作目標轉化為具體的工作任務和項目,從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項目的推進方案和計劃、相應的配套條件和資源、項目預期成果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進而對不同的實施方案進行論證選擇的過程。在項目規(guī)劃和選擇定位上,要堅持覆蓋“兩個全體青年”和實現(xiàn)團的基本職能;在項目規(guī)劃和選擇的內容上,要堅持充分調研,以實現(xiàn)將黨政關心、社會關注、青年關切和團組織可為這四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在項目規(guī)劃與選擇的方法上,要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經過充分論證后再進行項目決策。

(二)合理的項目組織建設

在項目規(guī)劃和選擇后,還必須根據項目任務需要,建立合理的項目組織,明確工作主體及職責分工。通過工作分解和任務分工,實現(xiàn)“主體明確、分工明晰、層層落實”的共青團工作機制。要善于建立一支跨部門的共青團項目隊伍,在具體項目活動中打破原有的職能型組織架構,構建混合矩陣式管理組織;要善于動員不同組織的力量來推動共青團活動的運作與管理,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資源。

(三)有效的項目實施機制

共青團活動項目化管理要注重加強對項目全過程的管理。要建立項目實施的責任機制,實現(xiàn)工作項目化、項目目標化、目標責任化;要加大項目執(zhí)行過程的指導和支持力度,共青團項目活動往往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造性和挑戰(zhàn)性,在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要加大對項目執(zhí)行方的培訓和指導,要給予足夠的支持力度;要加強對項目執(zhí)行全過程的跟蹤、監(jiān)督和控制,確保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能及時掌握項目的進度、資源約束、質量等情況,并有針對性地做出調整;要建立項目效果評價機制,加強對項目工作進度、工作效率、工作效果等的評估。

(四)切實提高共青團干部的能力

共青團活動項目化的有效實施離不開高水平的共青團干部,必須要培養(yǎng)和提高共青團干部的能力和管理水平。要提高團干部的學習研究能力,使之能全面掌握項目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讓項目化管理成為帶動團干部管理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要提高團干部的執(zhí)行能力,養(yǎng)成抓落實的扎實基本功,不僅做項目管理的“參謀者”和“設計師”,更要當好完成工作任務的“執(zhí)行者”;要不斷提升團干部的創(chuàng)新能力,要在傳承優(yōu)秀的基礎上鼓勵創(chuàng)新;要提高團干部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養(yǎng)成團隊合作、協(xié)同作戰(zhàn)的意識和本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 牙克石市| 扬中市| 海安县| 荆门市| 古丈县| 沙洋县| 青阳县| 武宁县| 临漳县| 贵阳市| 兰考县| 界首市| 七台河市| 天峻县| 驻马店市| 南雄市| 东台市| 定结县| 郸城县| 呼伦贝尔市| 洪泽县| 安多县| 永春县| 东乡族自治县| 镇安县| 济阳县| 青龙| 湖州市| 仁寿县| 巢湖市| 昭平县| 察隅县| 锡林郭勒盟| 丘北县| 翼城县| 阿城市| 涡阳县| 昌乐县| 诏安县| 乐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