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父母和教師的100條建議
- 崔振邦
- 1688字
- 2020-05-13 18:33:42
十三、讓孩子多些嘗試的機會
人的一生就是進行嘗試,嘗試得越多,生活就越美好。
——愛默生
孩子初來到人世間,周圍的一切事物對他都是非常新鮮的,對于這些東西,他們很想用手摸摸、用耳聽聽,或者用嘴啃啃。家長要有意識地滿足孩子的這種心理需求。
很多家庭存在著無意中限制孩子觸覺積累、手眼腦協調活動等的問題。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的智力在他的手尖上。”嬰兒的觸覺和手腳活動不僅對孩子的身體素質、運動協調能力,而且對孩子智力發展和非智力發展都意義重大。五到六個月是嬰兒雙手協作能力發展的關鍵期,許多家長卻出于衛生方面的考慮,叫孩子乖乖的,不讓摸這個,也不許抓那個;許多家長為了使孩子早點站起來,給孩子購置了學步機,省略了“爬”的過程;有的家長喜歡抱孩子,即使做家務也不把孩子從懷里放下來。這些嘗試的欠缺,不僅使孩子無法增長必要的實踐知識,無法調動孩子的好奇心與創造力,還會使孩子養成依賴心理。
北京紅黃藍兒童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有一位幼兒園園長講過一個例子:一位由姥姥帶來的女孩每次來到兒童樂園,老師們都要小心翼翼地照看,因為這個小姑娘經常會推打其他小朋友。園長經過仔細觀察和了解,發現這并不是單純的攻擊型行為,而是不自覺的行為。原來,孩子的父母都公派到貧困國家搞支援,孩子由姥姥撫養,姥姥身體不好,很少抱孩子或跟孩子玩,和孩子身體皮膚接觸較少。如此一來,孩子缺乏運動和觸覺刺激的積累,所以觸覺發育與四肢協調性很不好,手腳沒輕沒重,高興時想拍拍其他的小朋友,結果卻把小朋友推一個跟頭,甚至打哭了,弄得別的家長很不高興,孩子們也不愿意和她玩。
由于缺少嘗試,現在的孩子生活經驗非常缺乏。日本著名教育家多湖輝在千葉大學附屬小學擔任校長時,給二年級的孩子火柴、報紙和干樹枝,進行實驗授課,讓孩子們在校園內點火熱飯和日本酒。由于從沒有嘗試過劃火柴,有的孩子點不著火,有的孩子怕火,也有的孩子戴著白手套劃火柴;還有的孩子劃了好多根,火柴盒都空了,還是劃不著;有的好歹把火柴劃著了,卻由于把報紙平鋪在地上,仍是點不著火;甚至有的孩子用劃著的火去點粗的干木頭。
俗話說: “3歲小孩黏人精。”這個年齡的小孩對任何事物態度認真,凡事喜歡追根究底,動手動腳。家長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壞毛病。小寶貝們之所以這么“調皮搗蛋”,正是因為他們已經有了簡單的邏輯思考,可以運用自己了解的數目、概念及工具架構自己的小世界了。因此,大人在這個時候,一定要耐心,給小孩子們更多思考的機會和動手的機會,給他們更多的主動權。如對孩子的訓練從識別圖形改為畫出認識的圖形,讓孩子組合、拆分一些結構較復雜的物品,讓孩子做一些簡單小實驗等。但出于安全,家長一定要注意正確引導,防止不必要的意外發生。
生理研究表明,手指尖的觸覺靈敏度最高,手和手指的動作精細靈巧,就能促進大腦皮層相應區域的生理活動,從而提高人的思維活動能力。等孩子開始學會吃飯的時候,可以嘗試讓孩子早點使用筷子,因為筷子是一項綜合的手指運動,不僅要借助杠桿原理巧妙地夾住筷子,而且要用眼睛去觀察、用腦子去思考、用手指去捏握等,這些都將刺激大腦的良好發育。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用筷子夾取食物的動作,不僅是五個手指的活動,還是牽動著肩、肘、手腕、手指間各部位的三十多個大小關節和上臂、前臂、手掌、手指等處的五十多條肌肉的運動。
首都兒科研究所兒童保健專家騰紅紅建議,孩子三四歲時就應該學習使用筷子。日本效率研究所所長藤敦彥教授調查發現,用筷子進食的幼兒大多都心靈手巧,手指與手腕靈活,握筆畫圖形比較準確。美國一位家庭醫生把使用筷子作為孩子必須學會的21種技能之一。為了使孩子能夠使用筷子,日本把8月4日定為筷子節。[1]在我們這個泱泱大國,家長們應嘗試讓孩子早點使用筷子,讓孩子不僅心靈還要手巧。
鼓勵孩子嘗試一定要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進行,不要強迫讓孩子去嘗試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要讓孩子盲目地去嘗試一些有危險的事情。對于孩子的嘗試行為,家長既要給予孩子必要的指導和啟發,也要以平和的心態去接受孩子嘗試的結果,因為孩子畢竟只是孩子。
[1] 韓巧:《三四歲學用筷子正當時》,《江南保健報》,200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