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速公路服務區發展模式研究
- 崔士偉 陳大豹 張云輝
- 5282字
- 2020-05-13 18:27:08
1.1 國外高速公路服務區發展
1.1.1 國外高速公路服務區發展概述
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出現在德國。20世紀30年代,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出現了高速公路,1932年德國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波恩—科隆高速公路,隨后高速公路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也相繼出現。伴隨著高速公路的發展,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建設也逐步合理、規范和完善。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主要工業發達國家各種運輸方式完成的貨物周轉率所占比重呈穩定發展勢態,公路貨運略有下降,而鐵路貨運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有所回升,這主要是環境污染和能源危機,使發達國家重新調整交通政策和運輸結構以傾斜于鐵路的緣故。但公路客運周轉率所占比重有明顯增長,汽車作為可以“門到門”的交通方式,機動靈活、簡捷方便、應急性強、適應點多且投資少、收效快,具有其他運輸方式無可比擬的優勢。
發達國家高速公路網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是小客車進入家庭并逐步普及后所形成的,是“社會的需求”拉動所致,高速公路網的建設又為綜合運輸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法國很重視高速公路服務區對繁榮當地經濟的作用,因此其位置主要根據其作用確定,如果沿線交通量較小,就會在公路上設置明顯的標志牌將車輛引導到附近有加油站、餐館的小城鎮,以刺激當地經濟發展。日本在1989年制定了建筑可以與道路一體的“立體道路制度”,讓高速道路可以合法貫穿大樓。大阪市中阪神高速公路所穿過的門塔大廈(Gate Tower Building)是日本第一棟利用“立體道路制度”建設的大樓。
高速公路的管理離不開通信及信息系統,高速公路的安全和交通量的提高必須依靠先進的手段來實現,而通信信息系統是交通管理的基礎和必要手段,交通專用通信網必不可少。德國、比利時、荷蘭的高速公路不收費,也就是沒有收費設施及收費系統,但非常重視通信系統及信息系統的建設。通信系統和信息系統廣泛應用于高速公路的規劃、設計、建設、養護、運輸等環節中,發揮著巨大作用,社會經濟效益顯著。歐洲雖然公眾網非常發達,高速公路路邊的公用電話也很多,并分布在服務區、停車區及加油站等,但緊急電話系統仍然按2km一對建設,全國統一標準、統一聯網,并與急救、求援、安全等部門聯網,及時處理緊急事件。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將沿線監控及信息設備、收費站等連為一體,滿足交通管理的需要,如閉路電視系統、車輛檢測系統、信息發布系統等,提高了高速公路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使高速公路真正發揮社會效益。
運營管理方面,對于公共物品及準公共物品管理,近年來發達國家從公私伙伴關系(PPP)理論展開了研究。目前,公私伙伴關系尚無唯一定義,但普遍認同公私伙伴關系的本質在于政府資源及市場資源在數量、稟賦上的優勢互補,并特別強調雙贏的理念、爭端的解決、言論自由、公平公正以及風險共擔。通過這種合作和管理過程,可以在不排除并適當滿足民營部門的投資盈利目標的同時,為社會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
1.1.2 國外高速公路服務區現狀及特色
1. 美國高速公路服務區
美國是一個輪子上的國家,不同種類的高速公路像大動脈一樣,連接起美國大大小小的經濟、政治、文化、社區、購物等各種中心。美國人每年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駛里程總計達4萬億km,其中91%以上是靠私人汽車。眾多的白領駕駛人為高速公路服務業提供了巨大的商機。美國高速公路服務區概括有如下特色。
1)規劃選址
美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大多單側布設,很少有沿路兩側對稱布置的實例。選址有的緊鄰高速公路一側;有的通過匝道稍遠離高速公路;有的與互通立交合建;有的與稱重站合建。所有服務區布設時均充分利用沿線場地靈活布設,基本順應地形布設,沒有明顯的填挖現象。
2)功能設施
美國高速公路服務區一般設有加油站,很大的停車場、小型汽車維修站、洗手間等,滿足人車的基本休息、保養需要,同時設立小型超市,客人們可以在里面買到咖啡、口香糖、面包、可樂等食品和飲料,如果想調劑一下精神,還可以買到報紙、雜志和當地的小紀念品。在較大的服務區則可以看到麥當勞的快餐店。有的服務區還設有公路氣象站,可以準確地向過往車輛通報高速公路沿線的天氣變化情況,以利于行車安全,方便旅行。
3)開放及靈活的設置
駕車行駛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上,等你渴了、累了、想加油了,往往會很方便地找到服務區。這是因為美國高速公路通常是免費向公眾開放的,有很多進出口。同時公路所有權五花八門,有聯邦政府的,有州、市所有的,也有私人企業所有的,服務區的設置位置,可以根據交通流量變化和駕駛人的需求情況靈活安排,從而更好地滿足了人、車的各種需求。行駛在一些處于著名風景區的路段可能兩三千米就會看到一個服務區,以備人們停車觀光的需要。而一些偏僻地區的路段則100km可能才會碰到一個服務區。在服務區之間還設有若干個休息區。由于是根據市場需求而定,服務區的生意一般都很好。
4)經營特色
美國在高速公路方面的投資效益非常可觀,每在高速公路上投放1美元,就可創造2.6美元的利潤收益。同時,服務區的發展也增加了很多就業崗位。據統計,在高速公路每投資10億美元,每年就可創造42000個工作機會。目前在國家高速公路系統內工作的人員共有150萬人左右。
美國人使用高速公路的頻率越來越高,這給高速公路旁的汽車維修業帶來了不菲利潤。在過去的10年間,盡管美國的人口增長只有9%左右,但美國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駛里程卻增加了30%。30年來,美國高速公路的里程數只增加了5%,然而高速公路的使用率卻增加了137%。另外,美國仍有大量的高速公路年久失修,而失修的高速公路給美國人帶來的額外修車費每年就高達230億美元。
2. 日本高速公路服務區
設施較為完善的高速公路服務區當屬日本。在日本,高速公路服務設施已經成了有車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北海道之外,高速公路每間隔50km就會有一個供人們休息和餐飲的服務設施,其特色如下。
1)服務設施人性化
日本高速公路服務區用地、景觀非常注重與環境的融合,其功能設施最為齊全和人性化,如給嬰兒換尿布和哺乳也可以很方便地進行。在服務區內人們可以及時了解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可免費取用精美的交通地圖、交通常識和安全宣傳品、周邊風景旅游資料等,其中再生紙制的折疊小垃圾箱上甚至還畫有可供解悶的小畫謎。所以,盡管是封閉的高速公路的附屬空間,服務區還是被營造為與周邊社會和自然環境相互融合、密切關聯、毫無隔閡的和諧場所。
2)體現建筑設計特色
日本在高速公路沿線建筑方面,比較傾向于通過模擬的手法來表達傳統風格和地域特點,對于細節的深度推敲也是其設計的重點。設計展示的空間不僅是休息的地點,也是文化展示和休閑娛樂的場所。
3)服務功能設施齊全
服務區里設有加油站、停車場、洗手間、餐廳、賣店這些基礎設施,除此之外最近幾年麥當勞、星巴克等連鎖店和24小時店也出現在服務區里,甚至有個別的服務區還設有溫泉和足療按摩店。服務區的飲食以方便食品為主,面食和油炸半成品居多,主要是方便和節省人們停留的時間,價錢也很公道合理,最常見四大菜式(套餐、蓋飯、蕎麥面、拉面)。日本有些地區還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和具體條件把服務區當成該地區的一個景點來建設,供往來人員休息同時增加收益。
3. 韓國高速公路服務區
韓國高速公路從1967年開始建設,經過40年的建設,到2006年年底有高速公路24條,行車里程總計2850km,到2020年計劃建成覆蓋全國的7縱9橫干線高速公路網,總長將達到6160km,國民一天之內借助高速公路可抵達全國任何一地,形成“一日生活圈”。韓國稱服務區為休息站,由韓國建設交通部投資并掌握管理權、建設、維護,服務區經營則由公營企業韓國道路公社統一負責。韓國的141個服務區,日營業收入(含加油站)約7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600萬元),年營業額達240億人民幣。韓國服務區具有如下特色。
1)服務區規劃科學
韓國2850km高速公路上共設有141個服務區,平均40km有1對服務區,但并不是所有的服務區都成雙成對,而是根據車流量或對稱設1對或單側設1個,其服務區的大小取決于斷面車流量的多少,韓國服務區的平均占地面積70~80畝/個(1畝=666.67 m2)。
韓國服務區因地制宜隨地形設置,尤其注重在風景區、山邊、河流湖泊旁設置服務區時,盡量不破壞地形原貌,而是將服務區融入地形中,使之渾然一體、自然融合。如金剛服務區就設在山谷的河溪旁,整個服務區依山傍水成長條狀,看不見大填大挖、裸露的山體,而是滿目蔥翠的樹木和靜靜流淌的溪水環繞著該服務區。
2)服務區設計合理
韓國服務區布局設計科學實用,土地利用率非常高,服務區的外側(靠近道路側)停放大貨車和特種車輛,靠內側停放大客車和小車,最內側是服務區的建筑。加油站建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盡量設在離餐飲、便利店較遠的出口位置,而且加油站設計并不大,僅夠并排停放三四輛車加油即可。進入服務區的標識大氣而明顯,各功能區一目了然。停車場的標線用白色、黃色的道路漆噴涂后,與城市道路標線一樣規范、清晰,行車道與人行道是用不同顏色的道路漆噴涂,人、車是絕不會混在一起的。
韓國服務區建筑面積平均5000~6000 m2/個,但服務區的建筑設計緊湊、合理,其建筑的中央是公廁,與公廁連體的兩側是餐飲、小吃店、便利店等,民眾只要進入建筑內就可以到達任何服務區設施處,不會被日曬雨淋。大部分建筑只建一層,整個服務區的色調鮮艷而和諧、莊重而現代,有民族特色但不乏現代氣息。
服務區一般都有兩三個公廁,每個都寬敞明亮,采光通風設計都非常好,公廁的門里門外種植著郁郁蔥蔥的天然植物,既養眼又清新環境;洗手液、烘手機一應俱全;而且室內還安裝有落地鏡,方便人們著裝整衣。給人的感覺根本不像在廁所,而是在非常漂亮、舒適的化妝間,難怪韓國稱公廁為化妝間。
每個服務區都有三四個快餐店提供各種風味不同的美味食品,餐廳內是精心設置賞心悅目的就餐環境,餐廳就餐處往往設計透明的玻璃墻,玻璃墻體內種上用營養水供養的各種四季常艷的花卉,坐在干凈整潔色調雅致的餐桌上用餐時,感覺到玻璃墻內整體環境與墻外綠水環繞、花紅柳綠的美景融為一體,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3)服務區功能齊全
韓國服務區的服務功能非常齊全,一般設有加油站、停車站、公廁、餐飲、便利店、兒童樂園、銀行自動提款機、書店、音像店等。商務中心的計算機,隨時為民眾提供上網服務,并配有打字機、復印機;在走廊里、公廁的過道上投幣、插卡電話隨處可見。
服務區內吃、用的品種繁多,餐飲有韓國小吃,韓國、日本快餐,韓國、日本料理;有眾多的土特產;也有世界知名品牌店星巴克咖啡和麥當勞快餐;自動飲料售貨機隨處可見;便利店云集了世界各地的小工藝品;有小孩子喜歡的冰淇淋專賣店,還有大人喜歡的體育彩票販賣機;還匯集了國際品牌時裝、化妝品、家用電器等供人選購;陳列廊掛著書畫作品,擺放著木雕、根雕作品,藝術氛圍相當濃。總之服務區內一應俱全,宛如一個小小“王國”。
4)服務區以人為本
服務區有為殘疾人專門準備的輪椅,且各功能區都是無障礙設計。垃圾箱又大而多且醒目,而且垃圾箱還進行了分類。為方便開車的人稍做休息,服務區內還專門開避一條休息車道。加油站除供應各種油料外,還供應天然氣和甲醇,方便不同類型車輛的使用。為迎合韓國人的愛好,甚至還設有小型棒球練習場。韓國規定長途車駕駛人每小時必須休息20min以上,服務區內有供駕駛人休息的休息室,室內有電視、小吃、免費茶水,還有免費的按摩椅等,不禁不讓人從心里感嘆和佩服韓國服務區的這種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做得實在。
4. 法國高速公路服務區
法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可作為歐洲的典型,其特色如下。
(1)法國高速公路服務區面積較大,相對而言功能空間具有較大的伸縮性。因此在布局上不拘一格,因地制宜,表現出與環境協調的靈活性。強調功能的分離層次,將建筑體量融入環境景觀中。注重動靜分區。高速公路沿線建筑遵循著“不破壞、不干涉就是保護和傳承”的原則,對環境的不干涉、場地的順其自然、建筑物通過化整為零實現因地制宜的布局,同時也力求在未來發展的改擴建中對現狀有充分的保留利用,避免對環境有過度的破壞。
(2)法國服務區具有明確的交通層次,小車、大車、行人、加油互不干擾,以景觀相誘導,以標志標牌標線相強制,多重措施并行。法國服務區景觀通過場外景觀、綠化、鋪地、設施(休息游樂設施、燈具、垃圾桶、標志等)、構筑物(天橋等)的組合,形成景觀標志對交通的良好誘導和綠化對功能分區的自然隔離,另外,景觀與建筑功能相結合,也提供了可供消磨足夠時間的依托場景,可以保證司乘人員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疲勞行車。法國在1976年后把文化生活帶進了高速公路空間,利用沿線服務區開展文化娛樂活動,以吸引人們停車休息。
(3)法國高速公路服務區規劃設計具有以下特色。
①簡化每個服務區的整體規劃,讓偶爾出行的游人感覺和平時駕駛一樣容易。這個作用必須放在服務區設計的首位考慮。
②當用戶進入服務區,他眼前的循環系統分為兩條道路,一條為輕型車道,另一條為重型車道,車流交通自由通暢。
③道路設計的與它所通過的自然環境相融合為目的。
④景觀的發展考慮到來自于屬于新景觀的農村的新的動向,印象和氛圍的營造要使人感覺輕松、舒適。一個小型的景觀,它包括林木、草甸以及喚醒人們回憶的休閑空間或象征性的地方,這些地方也可以供兒童和寵物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