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物:燕園景觀及人文底蘊
- 肖東發 楊虎
- 2413字
- 2020-05-22 16:24:46
未名湖
燕園的一草一木都浸透著北大人的精神和氣質,從而形成了一個個生動的精神魅力的載體,成為燕園中永恒的風景:西校門、辦公樓、蔡元培像、燕南園……這其中最負盛名的當數“湖光塔影”。正如北大人在校園歌謠中所唱的那樣:“幽幽一汪湖水蕩漾,遠遠一座古塔滄桑。”如果說博雅塔佇立的是一方圣土,那么未名湖水則是朝圣者欲求之甘露。多少年來,這里吸引了一批批虔誠的賢哲。他們懷著景仰而來,帶著神圣的思想的火種離去,帶著對未名的眷戀,帶著對北大的眷戀,把北大的精神帶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未名湖以寬闊的胸襟養育滋潤了他們,他們把未名的深邃帶給了更多的敬仰者,延續著崇高而美麗的傳說。

未名湖石碑
波光粼粼的未名湖安詳地在燕園內躺了百余年了。由于周圍連綿起伏的地勢,湖岸交接處形成了錯落流暢的線條,將未名湖勾勒得如一塊溫潤的美玉。湖畔垂柳裊娜,曲徑通幽,形成了亦真亦幻的境地。這里就像一塊圣地,遠離浮華和喧囂,有一種寧靜致遠的淡泊之美。未名湖南挽清秀玲瓏的鐘亭、靜謐的臨湖軒和古樸的斯諾墓,北鄰整齊精致的“德才均備體健全”齋,西望氣宇軒昂的辦公樓和滄桑厚重的西校門,東接凝重莊嚴的博雅塔,真可謂如詩如畫。
湖中一島一魚一石舫,頗具點睛之巧。湖心島上樹木叢生,春夏之際,島上的千般綠頂濃如潑墨,如若登島入林,則別有洞天:亭臺樓閣、石桌石凳、奇木秀石一應俱全,小島被稱為“未名湖上的明珠”。翻尾石魚伴著水浪,吞吐著日月精華,積蓄著智慧和靈氣。滄桑的石舫永遠載著歷史的沉重,默默地注視著一代代學子的成長。每年開春之際,湖中堅冰融化,岸上柳芽新發,轉瞬便是楊花撲面,夏天湖面上鋪滿了亭亭如蓋的荷葉。秋季無風,秋風無痕,湖周圍和湖心島上的樹冠通體金黃,雍容華貴,層次分明又極富立體感。這里沒有浮華和喧囂,只有樸實和寧靜,每每置身于其中,便會有一種強烈涌動的生命的暗流。苦寒嚴冬,厚厚的冰覆蓋了湖面,積雪籠蓋了所有的樹木。然而,冰河下涌動的是汩汩的春水。

如詩如畫的未名湖美麗之中有神韻,這詩情畫意的背后有一段有趣的歷史。原來未名湖一帶在清朝乾隆年間是和珅的淑春園的一部分。淑春園是圓明園的附屬園林之一,當時園中有一大湖泊(未名湖的前身),湖中有一石舫和湖心島。和珅被查抄之后,淑春園又幾易其主。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淑春園同被殃及。1919年司徒雷登任燕大校長后,于1920年從陜西督軍陳樹藩手中買下了這塊地皮,在設計修建燕大校園的過程中,燕大校方對未名湖一帶的舊景觀進行了整理修繕,并增設新景,形成了今天的未名湖景區。據說,當時為未名湖取名時,提出了很多參選名稱,但都不太令人滿意,最后國學大師錢穆先生一錘定音,直接以“未名”稱之。在今天看來,空曠的未名湖,配上“未名”二字,正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追求的心境:淡泊名利,寬容無爭。同時,“未名”二字也為今天未名湖的象征意義涂上了一層歷史的色彩,一直傳為佳話,這一切實乃天意。

冬季湖心島

未名湖中的鴨子
未名湖是海洋,是盛裝思想和精神的海洋。
一首北大人自己創作的校園民謠這樣唱到:“未名湖是個海洋”,感動了無數的北大人。是的,唯有“海洋”才能盛放北大的博大和精深,唯有“海洋”才能容納北大的寬容和深邃。如鏡的湖面上映過多少歷史的巨人;湖邊的青石甬道上留下了多少大師的腳印,這條甬道,冰心走過,馬寅初走過,馮友蘭走過,朱光潛走過……正是海洋的風暴和浪潮培養了他們的文化視角、性靈、創造力以及遠程航行所需要的體魄和技能。浩瀚海洋包容著北大百余年歷史的長卷,這里有寫不盡的輝煌和榮耀,描不完的滄桑與希冀,這里孕育了多少指點江山的偉人,培育了多少激揚文字的學者,一部部傳世力作在這里誕生,一項項科研成果在這里問世,一位位曠世大師在這里著述誨人,一批批學子才華縱橫、造福社會……前輩風范令人神往,然而這湖面就像攝人魂魄的魔鏡,映過多少輝煌多少風霜,幾度夕陽紅,未名湖波展顏一笑,它們便再也不留一點痕跡,是非成敗轉頭空,多少英雄已被浪花淘盡。今天的未名湖,依然如多年前一樣在這里耐心地等待著一代代有抱負的青年才俊。未名湖是海洋,海洋承載著歷史、現實和未來的狂瀾,西方、東方和中國的思想淵源,老人、青壯和少年的熱血,恢恢乎浩瀚壯闊,憑魚躍,任鳥飛。平靜安詳的未名湖實際上是蘊藏著無限的生命力、哺育著千千萬萬精英的燦爛又雄奇的海洋。
未名湖是北大的靈魂。
未名湖的整體氛圍給人一種充滿生機的靜。這種靜是你可以感覺到的靈魂深處涌動著的不甘寂寞、不耐平庸、永遠探索、永遠求真、永遠迷戀和永遠終極的追求。這是一種自覺的使命感,一種發自內心的虔誠,一種絕對獨立的思想。這也是北大人的靈魂、北大人的生命價值觀。在這塊土地上,多少北大人甘居斗室,馳騁書山,遨游學海。未名湖的靜正是北大人淡泊名利、不息地追求學術和科學的縮影。
未名湖水會思維。它有時迷蒙有時清朗,有時像明月清風般冷靜,有時像彤云密布萬分沉重,有時微微泛起渾濁的沉渣,有時清晰得連湖光塔影也清晰可鑒。未名湖畔獨鐘天地之靈秀,這里的山山水水都具有靈性,歷代文曲英魂飄逸在這里,誘發著莘莘學子的靈感,啟迪著一代代人的智慧。
未名湖是浪漫的天堂。
一湖一塔,如情深之伉儷,兩相依依,月光婆娑,湖攬塔影,塔入湖懷,自有一份浪漫一份真誠,也許這就是北大人的性格。每一位北大人都把未名湖和博雅塔當做北大的象征,或許這里面就蘊含了北大人對情的依戀、愛的執著和對浪漫的追求。花月為媒,春夏之夜,有兩兩相牽、緩步慢行的情侶,有初開情懷的少男少女,也有經歷過滄桑歲月洗禮的花甲夫妻,一切在寧靜中,有湖和塔為他們默默祝福。
未名湖經歷了不同時代的人,這里記載著北大人的光榮與夢想,也記載著北大人的困頓和憂傷。一代代學子在未名湖的懷抱中成長,未名湖給予了他們知識,啟迪了他們的智慧,培育了他們永遠奮發有為的精神和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這些都是他們一生的無價財富。無論他們身居天涯何處,他們的夢永遠縈繞在未名湖畔。
(文/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