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物:燕園景觀及人文底蘊
- 肖東發 楊虎
- 1664字
- 2020-05-22 16:24:46
博雅塔
未名湖畔是燕園風景的中心地帶,這里小橋流水,鐘亭島閣,流水長廊,飛檐翹角。未名湖滋養著一個個充滿靈性的景觀,使這里散發著永恒的魅力。如果把這眾多的景觀賦予人性,則鐘亭像輕盈玲瓏的少女,圖書館如大氣磅礴的青年,而博雅塔則似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縱觀著風云變幻,那緊鎖的塔門,就像這位老人緊閉的心扉,包含著人生的悠悠歲月……
滄桑的博雅古塔本就是一座水塔。1921年,未名湖一帶成為燕大新校址,燕大校方為了解決全校的師生的生活用水問題,于1924年7月在現在的水塔附近打了一口深井,此井深164尺,掘成以后水源豐沛,噴水高出地面十多尺,為了向全校供水,急需建一座水塔。當時有人提議,在燕園的古典建筑群中應該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樓,才能使之與未名湖畔的風景相協調。這個建議在當時頗有爭議,因為古塔在中國古代多建于寺廟內,建于校園內是否合適還是個問題。后來燕大校方向當時的社會名流征求意見,得到贊同后才決定建立塔式水樓。時過境遷,在今天看來,當時一個頗有爭議的建議,卻成就了中國最高學府中永恒的經典。水塔的設計參照了通州的燃燈塔。燃燈塔初建于北齊,后幾經毀壞,幾經重修。因塔內供奉燃燈佛石雕像一尊,故稱燃燈塔?!八壥?,高二百八十尺,圍百四尺,中空?!彼壥?,不過比燃燈塔要小,高僅三十七米。中空,有螺旋梯直通塔頂,除基座外全是用鋼筋水泥建筑,設計精良。據說當時的建筑施工單位因估工不準造成虧損而倒閉,不得不三易其手。當時燕京大學校園內的建筑都是以捐款人的姓氏命名的,這座水塔主要是由當時燕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晨光(Lucius Chapin Porter,舊譯博雅氏)的叔父(James Porter)捐資興建的,所以被命名為“博雅塔”。

湖光塔影

博雅塔的結構
多少年來,未名湖以它的輕盈承載了博雅塔的凝重,也因為塔的凝重,未名湖的輕盈才有了更多的內容。湖和塔的天作之合是未名湖畔的神來之筆,永遠富有哲理,永遠耐人尋味。湖動,塔靜;湖是柔,塔是堅;湖纖巧,塔偉岸;湖空靈,塔凝重;湖歡快,塔沉思;湖依偎大地力求平穩,塔崇高正直向往天空。湖透著女性的秀美,塔蘊蓄著男性的陽剛??梢哉f,湖光塔影已經成為燕園風景中不朽的神話。湖和塔是有靈魂的,它們的靈魂是千千萬萬北大人的靈魂,也是北大的精魂。北大校園里如果沒有了未名湖和博雅塔,就像長坂坡里沒有了趙子龍,空城計里沒有了諸葛亮,是不可想象的。博雅塔吸納了千千萬萬北大學子的智慧和靈氣,它在北大的地位已經遠遠超出了塔本身。如果說未名湖是北大的眼睛,那么博雅塔就是炯炯的瞳仁了?!安┭拧倍帜哿吮贝缶曛凶畈恍嗟膱D騰。很多北大人在他們充滿真情的文字中常常這樣寫道:“校有博雅,塔有精魂。”這種精魂正是北大的“博”和北大的“雅”。
北大的“博”涵蓋了權威的經典,容納了中外的理論。世紀年輪環繞的北大,群星燦爛,如萬流歸海。在這里,繼續著民主與科學的吶喊;在這里,成長了一批批思想和科學的巨人。這里,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學界泰斗,各類才俊比比皆是,百家爭鳴。一代代北大人,胸懷祖國,志存高遠,繼承紅樓時代的愛國激昂,飽受“文化大革命”的滄桑,架起改革發展的橋梁……
也許,正是這份廣博,造就了北大的“雅”。這種“雅”是對文明火種不懈怠的傳承,是對科學和進步不懈追求的風骨。博雅塔靜靜地佇立著、觀察思考著,思維如斗轉星移永不停息。是的,只有安靜的靈魂才能這樣思考,這也是北大與生俱來的天性。在四周喧囂物欲橫流的紅塵中,北大始終顯露出一份淡泊明遠的高潔。這片精神的圣地,迎接八面來風,支撐起一方小橋流水、古塔紅樓的典雅韻致,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希望。這里擺脫了爾虞我詐的官場爭斗,這里擯棄了牟取暴利的商界野心……這里洋溢的是知書達理的文明、寒夜苦讀的勤懇、靜坐書齋的冥想、寄情實驗探索的奮斗,關注的是一點點智慧和力量的凝聚、一絲絲情懷與哲思的凝練。北大學子來自塞北江南、長城內外、海峽兩岸,五洲四海。博雅的恩澤、神奇的智慧叩開了多少懵懂的心扉,清盡了多少良知未啟的混沌,催生了多少知識精英的高瞻遠矚,成就了多少有志者的夢想。
校有博雅,塔有精魂。
(文/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