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世界文學名著導讀
- 李明濱
- 1526字
- 2020-05-22 16:08:36
1 山外青山天外天
………
我需要充分的完全的平靜,
才能安安然然踏上旅程。
可是今天哪,當我丟開一切,
翻開了這本書的第一頁,
生活啊,又像是萬馬奔騰,
哪里還找得到一絲兒平靜?……
我上路了。和每個旅客一樣,
我也隨身帶著小小的“家”。
但是車廂外面的大世界
卻像海水在船舷兩側喧嘩。
世界在臥鋪頂上放聲高歌,
用雪霰鞭打著車窗的玻璃,
背時的風暴粗聲粗氣,
呼嘯、號叫,不肯停息。
世界充滿了隱隱的憂慮,
充滿了接踵而來的風風雨雨,
在這條一直向東的大路上,
它的呼吸聲聽得分外清晰……
我上路了。本當睡它一個好覺,
可是我這會兒還不想入夢。
莫斯科郊區的萬點燈火
還輝映著外面的夜空。
我還在惋惜莫斯科的時光,
臥鋪的味道還足夠我嘗。
到伏爾加河還那么遙遠,
而過了伏爾加浩蕩的河面,
那才稱得上是真正的遠方。
千萬條枕木釘成的天梯呀
跨過外伏爾加,
越過前烏拉爾,
向烏拉爾扶搖直上。——
烏拉爾啊!就是它的鋼
在我們車輪下嘹亮地歌唱!
在烏拉爾山外
還有外烏拉爾,
再向前去,
還另有新的遠方。
在那遠方之外
還有貝加爾湖,
要繞過湖邊,
火車足足要走半天。
在貝加爾湖外
還有外貝加爾,
再向前去,
還另有一片江山,
而那不知名的天地
又將和新的
遼闊而嚴峻的遠方連成一片,
風馳電掣地飛過我的窗前……
等到規定的時刻來臨,
準時走完了整個行程,
我們這輛遠東列車
便會到達遙遠的遠東,
在終點的車站面前,
在國境的界標旁邊,
我恐怕會聽見從鄰國國土
傳來一陣陣悶沉沉的炮聲……
但現在我還在莫斯科身邊,
這兒用的還是莫斯科時間。
我像在家一樣,不嫌夜深,
還等著收聽她的“最后新聞”,
哪怕是在漫長的旅途中,
她仍給我捎來自己的聲音。
而那邊呢,太陽正升上海面,
好像火災的紅光,分外凄慘,
于是無情的戰爭的一天
又踏上山峰,走進平川,
只見城市和村莊一片瓦礫,
一陣一陣地冒著黑煙。
朝鮮的保衛者不眠不休,
日日夜夜在堅持戰斗。
連日苦戰的海岸炮連
天一亮就又發出了怒吼。
戰爭的火焰吞噬著地面,
這已不是新的慘痛的經驗:
它從傷痛未消的歐洲
轉向了朝鮮的三千里江山。
聽著!你們遠渡整個大洋,
把災難帶到新生的彼岸,
不論你們怎樣涂脂抹粉,
世界人民一眼就能看穿。
我們曾在莫斯科城郊迎接你們,
也曾把你們一直送到柏林,——
老相識了,不是頭一回見面。
人民——真正的英雄和功臣
用武裝抗擊了不義的武裝,
用戰爭懲戒了罪惡的戰爭,
在死亡的額上蓋了死亡的火印。
在最殘酷的考驗的年代,
人民用不屈不撓的斗爭
喚醒了東方和西方,看!
半個地球
結成了我們的陣營!
看來,這教訓已經被人忘掉,
戰爭又打起了新的旗號,
它熟悉的腳步聲步步逼近,
它又在向人的靈魂獰笑。
這專和生命作對的腳步聲
在“最后新聞”里不斷聽到,
它一聲聲刺著人類的耳鼓,
既像是現實,又像是警報。
和它無法共處,無法混熟,
無法安眠,無法高枕無憂,
它就像埋人坑里的泥土,
一鍬鍬堆在被活埋者的胸口……
沿著我萬里迢迢的大路,
遼闊的平原望不到邊,
親愛的俄羅斯的田野
在夜色里寧靜地若隱若現。
大地呀,你難道能遺忘:
當年就在這條干線上,
遵守著燈火管制的列車
在黑夜里匆忙地來來往往;
當年哪,就沿著這條鐵路,
前方下來的難民和工廠
拉成一條無頭無尾的隊伍,
一步步撤向祖國的后方;
當年哪,沿著綠燈下的“綠街”,
通行無阻的軍用列車
帶著昂首監視天空的高射炮,
一列列火急地開往西方,
也許,只有那個剛補充的新兵
在和后送列車錯車的一剎那,
向一個個滿載傷員的車廂
默默投過去一瞥激動的眼光……
雖然苦難已經被我們戰勝,
記憶卻悄悄地活在人民心中,
仿佛是早已愈合的老傷疤,
一遇到要變天就隱隱發疼……
但是,人們哪,我們的幸福
就在于我們堅決把幸福爭取,
就在于我們干的是萬年大計。
我們用雙手創造著新世界。
它是全人類希望的堡壘,
它使全人類的心感到親切。
我們怎能把它拱手送給死神?……
聽!克里姆林宮的大鐘
敲響了子夜的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