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瘋子送別

每一個成熟的作家,都有屬于他的主導風格。

關于李白的主導風格,已經有定論了。《滄浪詩話》[14]中說:“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李白的主導風格,就是所謂的豪放飄逸。

豪放不難理解,飄逸就很難說明。

從字面上來講,豪放就是指李白詩歌的情感和氣勢豪邁而又奔放。

飄逸本來是指一個人的氣質和風度,無拘無束,灑脫自然。這個詞用到詩歌上,就是指詩歌給人一種流動輕快、自然舒展的審美感受。

飄逸這種東西,我們要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很困難,但要感受,還是比較容易的。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詩歌非常美妙,你覺得好得沒法形容,但要講哪個地方好,還真的說不出來。其實看明清人的唐詩評點就知道,古人也有這個困難。

比如說,有很多珍貴的唐詩版本,都是明清人用朱筆批過的,他們經常在讀得特別有味的時候,用紅筆在旁邊寫“妙”,有的時候連寫幾個——“妙、妙、妙”,但在幾百年之后,我們的藝術感受不同了,也不知道妙在哪個地方,我有時看到這樣的評點,真覺得莫名其妙。但是,我相信當時他的確感覺到了妙,只是說不出來。

下面,我們讀讀李白的詩,來感受一下他的豪放飄逸。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這首詩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我認為,這首詩不僅在唐詩中,即便在中國古代的詩歌史上,也是妙不可言的詩歌,實在是好到了極點。也只有他老人家能寫得出來,真的是漂亮極了。

先看標題。

宣州,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城市,離黃山很近。

南朝著名詩人謝朓就做過宣城太守,為了紀念他,宣城人在那里建了一座樓,就叫疊嶂樓,到了唐朝又叫謝朓樓。

“校書叔云”就是校書郎李云。校書郎是中央秘書省的低職文官。李云是和李白同時代的、比李白年齡大一點的作家,李白稱他為叔叔。在這里順便說一下,李白稱為叔叔的,往往在輩分上都不靠譜。這里稱李云為“叔”,也許只是對長者的尊敬,我們切不可太較真兒。

“餞別”就是設宴送別。李白喜歡在樓上款待送別,在黃鶴樓上款待了孟浩然,現在在謝朓樓上又跟他的族叔李云送別。

這首詩,題材是送別,體裁是七古。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李云在中央的秘書省做校書郎,大概是到安徽來出差時遇上了李白,李白就在謝朓樓上為他餞別,送他回去。

就題材而言,這本來太平常不過了。

送別詩的特點是,送者要安慰行者,但李白一上來就用了兩個氣勢逼人的長排比句陡起:“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他說:“叔叔啊,過去那些美好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不可挽留。今天的日子真是糟透了,叫人心煩意亂。”

這就是李白不同于常人的地方,他不僅不想安慰他的叔叔,還恨不得要叔叔來安慰他一下才好。

寫到這里,一般的作者就要接著寫有哪些煩憂,上句不是說了“今日之日多煩憂”嗎?

比如,我太太跟我吵了架、今天家里又失盜了、孩子又不聽話、跟同事又鬧矛盾、工作也很不順心……既然都說了“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總得數出幾個煩憂出來,對不對?

但李白可不管那一套,他突然寫“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你說急不急人?這句不僅沒有半點煩憂,還快活得要死。

這就像我跟大學生們說:“同學們哪!我今天真的是痛苦死了。”大家心里想戴老師今天心情很不好,都等著我說有哪些痛苦,沒想到我突然哈哈大笑!大家肯定認為我有毛病。

李白的詩歌變幻超乎想象,不可捉摸。從“今日之日多煩憂”,到“長風萬里送秋雁”,這種陡轉,我們古人叫“跌宕”,西方的新批評派管這種寫法叫“打破讀者期待”——你以為他要寫有哪些煩憂,他突然卻說自己開心得要命。

其實這兩句,李白是在切題。“送秋雁”,大雁高飛,叔叔也要離去,而且是在宣州謝朓樓送別,他越寫越高興,剛才的煩憂一下都沒有了,所以“酣高樓”。“酣高樓”切到題面的“謝朓樓”。

唐代詩人中,有三個人筆下的秋景開闊俊爽而又生機勃勃:李白的“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劉禹錫的“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這兩句,一句贊美他叔叔,另一句恭維他自己。

唐代中央的秘書省里面,儲藏了很多寫煉藥求仙的道教典籍。在道教的神仙傳說里,蓬萊、方丈、瀛洲都是很知名的神仙居住地,其中又以蓬萊最出名,所以唐人就把秘書省叫作蓬萊閣。由于他的叔叔李云在秘書省做校書郎,所以“蓬萊文章”在這里就是指李云的文章。唐朝人說的“文章”,既指詩又指文,要從上下文確定具體所指,這里主要是說李云的詩歌,李白的意思是說:“叔叔啊!你的詩文寫得真好,有建安風骨。”

后面“中間小謝又清發”,他是以侄自居,以謝脁(小謝)自比,在說:“叔叔你的詩寫得好,有建安風骨,我的詩也不錯,像謝朓那樣清新秀發。”“中間”的意思是說,從東漢建安年間一直到唐朝,謝朓剛好在兩者的“中間”。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逸興”就是飄逸的興致,“壯思”大家都知道,是那種勃發的情志。

三杯酒下肚,他們越喝越亢奮,兩個男人都高興得快要瘋了,直到兩人都想到天上去,把月亮捉下來玩一玩。

都說李白的生命力旺盛,這體現在他從不回避苦難,盡情抒發激情。他的詩文,總在大喜大悲之間形成巨大落差。

他寫“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看清朝人的評點,在“煩憂”后面會批注一個“斷”字,因為后面兩句“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不是緊接著煩憂說的。這種結構,古人稱之為“斷”。

“欲上青天攬明月”后面也是突然來了一句反迭,“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剛才還在快活著,現在突然反迭,又痛苦得要命,大開大合、陡起陡落。

這兩句之間,清朝人評點的時候也會評“斷,再斷”。

由此可以看到,李白的詩歌結構跟很多人不一樣。一般的詩歌中,能找到上下句之間的聯系,以及里面的情感線索、發展脈絡,但李白這首簡直沒有辦法找到,它中間根本沒有一個過渡。

曹聚仁[15]先生評價李白,有兩句評價得最好,大意是說:“讀李白的詩,你覺得李白是個絕頂的天才。但如果你住在三樓,李白住在四樓,你肯定以為李白是個瘋子。住他樓下你別想安寧,他成天一痛苦就跺腳,一高興就敲桌子。”

讀李白的詩,想起弗洛伊德所說的,“偉大的詩人和精神病人只有一步之遙”,我有點相信了。

李白感受和體驗的方式,真的跟我們不一樣。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這個比喻估計也只有他老人家寫得出來:拿刀子斷水,把刀子提起來水流更快,想舉起杯來消愁,憂愁卻更加濃烈了。這種解決痛苦的辦法,也只有李白能做出來。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意思就是說,“見鬼!老子不干了”!他再也不想裝斯文,不想裝模作樣了,不想綰發髻了,也不想戴帽子了,只想披頭散發去“弄扁舟”。

唐朝的男性頭發一般都有一尺來長,他們往往在頭上盤個發髻,然后用一個簪子把它簪著,有時候出門就戴個帽子,戴個帽子比較好看。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散發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家里沒有人的時候,還有一種就是杜甫詩歌中說的,“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就是沒有幾根頭發,綰不住發髻的時候。

總之,這首詩的思緒,是那種典型的飄然而來,戛然而去。

它在結構上大起大落、陡起陡落、大開大合,構成一種特有的飄逸豪放的美學效果。用常見的章法、結構分析,是沒有辦法理解的,所以清朝的方東樹[16]說“起二句,發興無端”。就是“起”得沒有來由,其實,他這首“結”得也“沒道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贡区| 辉县市| 东宁县| 锡林郭勒盟| 丰顺县| 陆良县| 濮阳市| 庄河市| 三河市| 昔阳县| 安国市| 凉山| 弥渡县| 武穴市| 怀集县| 福鼎市| 新巴尔虎右旗| 太仓市| 二连浩特市| 乐亭县| 云浮市| 衡水市| 和平县| 永寿县| 大庆市| 漯河市| 都江堰市| 承德县| 宜春市| 大方县| 伊通| 克山县| 化州市| 色达县| 扶风县| 全椒县| 西峡县| 宣恩县| 汉川市| 安龙县| 廊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