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實驗三 細胞后含物和測微尺的使用

【實驗?zāi)康摹?/p>

1.掌握細胞后含物的主要種類、性狀及性質(zhì)。

2.了解測微尺的使用。

【實驗試劑】

0.1%碘液,甘油乙酸,50%H2SO4溶液,95%乙醇,蘇丹Ⅲ醇液,稀甘油,水合氯醛,純化水。

【實驗材料】

馬鈴薯塊莖,莨菪葉(或柑橘葉),半夏塊莖橫切片,大黃根莖橫切片,鳶尾根莖縱切片,牛膝根橫切片,大麗菊根(用老根切成小塊,并在95%乙醇中浸泡一周),蓖麻籽(去種皮,在乙醚內(nèi)泡數(shù)日),向日葵籽。

【方法與步驟】

1.淀粉的形狀與性質(zhì):取馬鈴薯塊莖在有純化水的載玻片上轉(zhuǎn)幾圈后封片。將標本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可見淀粉呈各種大小的卵圓形或圓形。注意觀察臍點的形狀和位置、層紋,馬鈴薯淀粉粒的形態(tài)(呈單粒、復(fù)粒或半復(fù)粒),明確特征并繪圖。觀察完畢后,取下標本片,加0.1%碘液1滴于蓋玻片右上角,于左下角用濾紙屑吸之,置于低倍鏡下觀察淀粉粒的呈色反應(yīng),分析該反應(yīng)的原理。

2.草酸鈣晶體的形狀與性質(zhì):取莨菪葉(或柑橘葉),靠近葉脈部分縱切,滴加水合氯醛2滴,在火焰上透化,但不要燒干,滴加稀甘油1滴,封片,冷卻后置于顯微鏡下觀察晶形并繪圖。觀察完畢后取下標本片,加1滴50% H2SO4溶液,用濾紙屑吸去四周的余液,待半小時后,置于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硫酸鈣針狀晶體析出。

分別取永久切片,包括大黃根莖橫切片、半夏塊莖橫切片、鳶尾根莖縱切片與牛膝根橫切片,置于顯微鏡下,分別觀察其草酸鈣晶形并繪圖。

3.菊糖的形狀和性質(zhì):取浸泡的大麗菊根縱切成薄片,用95%乙醇封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有扇形放射狀的紋理出現(xiàn),即菊糖。觀察完畢后,用1滴純化水滴在蓋玻片右上角處,在左下角處用濾紙屑吸之,繼續(xù)觀察菊糖是否消失,分析原因并繪菊糖圖。

4.糊粉粒的形狀和性質(zhì):取蓖麻籽橫切薄片,數(shù)次移入95%乙醇,挑取薄片用稀甘油封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糊粉粒散在于細胞中,多由一個多邊形和一個圓球形的蛋白質(zhì)晶體所組成。觀察完畢后,加0.1%碘液,觀察呈色反應(yīng),分析該反應(yīng)機制。

5.油滴的形狀和性質(zhì):做向日葵籽橫切片,用純化水封片,置于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多數(shù)圓形油滴。觀察完畢后,加1滴蘇丹Ⅲ醇液,觀察呈色反應(yīng)。

6.測微尺的使用:測微尺用來在顯微鏡下測量物體大小。由于各個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不同,故在測量物體之前必須標化目鏡測微尺(目尺)。

(1)目尺的標化法:將目尺(如圖3-1所示)放在目鏡之橫格(光闌)上(注意尺的正反面),再把物鏡測微尺(物尺)(如圖3-2所示)放于載物臺上,調(diào)好光后,先測低倍鏡,后測高倍鏡。

圖3-1 目鏡測微尺

圖3-2 物鏡測微尺

方法:在低倍鏡下,適當調(diào)節(jié)目尺,使平行的兩個尺的左端均對準零位,再從右端由遠而近地劃出二者的重合點,分別記下它們的格數(shù),由物尺數(shù)、目尺數(shù)可得出在低倍鏡下目尺上每一小格對應(yīng)的微米(μm)數(shù)。高倍鏡下目尺每小格的微米數(shù)求法同上。

(2)物體大小的測定:取走物尺,換上待測定物體的載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輕輕移動載玻片,用目尺測量物體的直徑或長度,記下格數(shù),便可計算出實際的大小。

例:高倍鏡下目尺的刻度為0~77格,與物尺的0~30格相重合。格,即在高倍鏡下目尺1格相當于物尺0.39格。

目尺在高倍鏡下每小格為10μm。

0.39×10μm=3.9(μm),即高倍鏡下目尺標化后的長度。

若測得物體長為目尺的4格:3.9μm×4=15.6(μm),即得高倍鏡下實物的大小。

低倍鏡下目尺的標化法同上,但要注意在高、低倍鏡下目尺所測實物的長度要近似,不能懸殊太大。

取馬鈴薯的淀粉粒,用甘油乙酸封片,置于顯微鏡下測其大小。

【實驗報告】

1.繪制草酸鈣晶體、淀粉粒與菊糖的詳圖,并寫出理化性質(zhì)。

2.使用測微尺量出馬鈴薯淀粉粒的大小,算出其結(jié)果。

(李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留县| 乌鲁木齐市| 乌兰县| 荣昌县| 永宁县| 同仁县| 手机| 太原市| 肥乡县| 双鸭山市| 海城市| 绥芬河市| 云南省| 曲麻莱县| 常宁市| 定远县| 佛学| 万州区| 运城市| 平山县| 全州县| 蚌埠市| 临城县| 镶黄旗| 海兴县| 平凉市| 若尔盖县| 辛集市| 梁山县| 汤阴县| 阿克苏市| 泸水县| 高州市| 哈尔滨市| 济宁市| 仲巴县| 醴陵市| 舞阳县| 新密市| 怀宁县| 东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