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講述:我們的稅收故事作者名: 本書編委會本章字數: 2324字更新時間: 2020-11-12 18:14:39
含著手電追逃稅
他是一個凡人,雖不能驚天動地,但也是國家的基石。他是一滴水珠,雖平淡無奇,但也能折射人生七彩。沒有豐功偉績,沒有婉轉曲折的人生,憑借著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責任意識,憑借著對稅收事業的熱愛,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在稅收戰線奮斗了30年。他,就是東坡區國稅局退休干部熊德華。
1987年,熊德華從部隊轉業,被分配到眉山縣思蒙稅務所。初到稅務系統,熊德華對稅收的了解不比普通人多多少:稅收就是收稅,收稅就是收錢吧。但現實很快給他上了一課。那時候很多納稅人都沒有納稅意識,他總會遇到找各種借口、想方設法逃稅漏稅的納稅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宣傳國家稅收政策,向納稅戶講清稅收的重要性,他抓緊時間全面學習稅收政策和法規,努力彌補自己專業知識上的不足。當然,更多時候,他和當時中國千千萬萬稅收專管員一樣,背著帆布包,揣著各種稅票,游走在他所負責的各個商店、門市和攤位之間。盡管80年代末90年代初稅務所的條件好了些,有自行車供專管員出行,但他負責的一些納稅戶是農村的小商店。那些小商店往往地處偏僻,距離遠不說,有些連機耕道都沒有。而在那些蜿蜒崎嶇的農村土路上,自行車是根本無法騎行的。所以,很多時候,他還是要靠雙腿奔走在稅收路上。收一個商店三五塊的經營稅,走十幾里土路,這對他來說是常事。他覺得距離遠、走幾個小時的路其實也不算什么。最棘手的,是有些商店店主拒繳稅款,而原因又往往是商店經營不善,沒有賺到錢。面對他們,他還是要苦口婆心地宣傳國家政策,強調國家稅收的重要性,反復地做納稅戶的思想工作。如果納稅戶實在不配合了,無奈之下,他們也會收繳一些貨品,把拒繳戶請到稅務所反復學習國家稅法政策。
在熊德華看來,稅收,是一種使命,也是一種責任。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要把它做實、做好。八九十年代,中國市場經濟還不發達,國家稅源有限,攤販收入不高,稅收十分有限。在熊德華的印象中,80年代,整個眉山縣的稅收只有一千萬元左右。
煙草稅是當時的重要稅種之一。煙草販子們為了逃稅,常常和稅收人員打游擊:他們往往起得很早,五六點鐘就上路;為了躲避稅收關卡,他們還會另辟蹊徑,尋一些僻靜的小路避開稅收人員。為了堵住煙草稅逃稅漏洞,他們要比煙草販子起得更早,還要流動設卡,流動巡查。如果發現漏網之魚,他們就要沿著那些盤山小路一路不停地追趕,有時候跑得雙腿發顫才追上逃稅人員。
除了煙草稅,一頭豬就能收幾塊錢的生豬屠宰稅,更是當時的重要稅源。為防止屠宰戶偷稅漏稅,他們常常天不亮就起床,會同工商所、防疫站的同志,去屠宰場進行突擊檢查。在生豬稅還沒有取消的年代,這樣天不亮就進行的突擊檢查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
在30年的稅收生涯中,熊德華印象最深的是在思蒙稅務所,含著手電追逃稅的事。
有一天,熊德華他們所里接到舉報,有人為偷逃生豬稅,要趁夜色將一車生豬販運到外地去。那天晚上,天上沒有一絲月光,大地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只聽見前面馬路上有拖拉機轟隆隆的聲響。為了防止跌倒,盡快追趕上逃稅人員,情急之中,熊德華居然把手電筒塞進嘴里,用嘴巴含著、牙齒緊緊咬著,飛快地跳上自行車,朝拖拉機遠去的方向追去。手電筒發出的微光刺破了黑暗,照亮了前路,他飛快地蹬著自行車,緊緊跟住裝運生豬的拖拉機,就這樣,一直追、一直追,直追了五六里路,才趕上了偷運生豬的拖拉機,逮住了逃稅人員。當他從嘴里取出手電時,才發現自己的嘴巴、牙齒、舌頭完全麻木了,幾乎說不出話來。
這事,是不是編的喲?這樣的艱苦,常人怎么受得了?!
或許有人會質疑事件的真實性。可在熊德華看來,“這算什么!跟我在西藏當兵受的苦比,這不是什么難事!”
熊德華曾在西藏服役十幾年。1974年,熊德華入伍,被分到西藏。從戰士到排長、連長,他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西藏那片神秘而又艱苦的土地,獻給了祖國的國防事業。他所在部隊的主要任務是守衛青藏高原上的雷達站。他和戰友們負責守衛的雷達站大都建在荒無人煙的地方,而且海拔很高,最低的都超過了4500米,最高的達5070米。高原上氣候惡劣,一年之中有半年都會大雪封山。
在高原上,新鮮蔬菜和新鮮肉可是奢侈品。那里流傳著一句話,“有錢的吃菜,無錢的吃肉”。特別是在大雪封山的半年里,新鮮蔬菜和新鮮肉更是只能存在那遙遠的夢里了。與他們常年相伴的,是干筍、海帶、粉條、土豆、皮蛋、凍肉這些容易保存的食品。“離開西藏這么多年了,直到現在,我還是不喜歡吃土豆、粉條、海帶這些。我感覺,在西藏那些年,我把我這一輩子該吃的土豆、粉條、海帶都吃完了!”
其實,比食物更加單調、更加艱苦的,是高原上的生活和工作。“不想說那些了,太苦了!”熊德華嘆了口氣。我不知道熊德華在那片雪域高原還經歷了些什么,但我知道,被選擇性遺忘的,往往是那些極端的痛苦和艱難。那些痛苦,或許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也正因如此,在我們看來,含著手電追趕逃稅人員十幾里路是那么不可思議,可在熊德華眼里,“這算什么!”
正是以如此無畏的勇氣,熊德華和他的同事們克服了眼前一個個困難。1992年,熊德華所在的思蒙稅務所被評為“全國稅務系統先進單位”。時任樂山市稅務局金新局長還帶隊到他們分所考察,這對他們是一種巨大的激勵。1998年,熊德華走上了領導崗位。他更是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稅收管理工作中。他帶領下屬,切實提高稅收管理水平,年年都出色地完成上級布置的工作任務。可是,每逢評選先進的時候,他卻總是把本屬于他的榮譽讓給年輕人。
2016年,熊德華退休了,離開了他熟悉的稅收崗位。沒有高學歷、高文憑,這個經歷了雪域高原洗禮的退伍軍人,憑著他鋼鐵般堅強的意志,憑著他對稅收工作的責任和熱情,在國家稅收戰線默默戰斗了30年,與他的同事們一起,為國家稅收鑄起了一道東坡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