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鎮化進程與制造業綠色發展
- 揭筱紋 邱璐 蘇蓉佳 陳艷
- 1027字
- 2020-11-12 18:13:12
2.4 新型城鎮化與產業發展互動關系
城鎮化是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社會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的現代城鎮社會逐漸轉變的歷史過程,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70]。當前,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各類生產要素正不斷突破地域、行業和城鄉邊界,一定程度實現了城鎮的人才、技術、物資、信息與農村的土地、勞力、原料等資源的有效配置,三次產業邊界日趨模糊,產業融合現象正不斷涌現、趨勢持續增強。
關于城鎮化進程與產業布局及發展的相互關系,國內外學者分別從不同視角出發對其予以了深入研究。例如,國外學者Lucas提出,專業人力資本是產業發展的源泉,當人力資本匯集到城市會產生外部經濟效應,推動產業聚集吸引要素進一步向城市集中,從而推動城市化發展[71]; Murata從技術角度分析了城鎮化與產業結構的關系,由于先進技術的投入,農業開始機械化生產,農村的剩余勞動力不斷涌向城市,推動了城鎮化發展[72]; Davis和Henderson指出,一國的政治與經濟政策會影響產業結構,進而影響城鎮化[73]。國內學者陳甬軍、陳愛貞認為,產業區域轉移是解決城鎮化問題的落腳點,通過深入剖析該過程中存在的諸多障礙,進一步提出相關對策建議[74];陳瀅強調,城鎮化與產業集群是協同發展的,城鎮化進程使大量關聯企業聚集在一定范圍內,擴大了與產業集群相關的配套設施規模,促進了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而產業集群加快了城鎮化所需的各種要素的形成發展速度,提高了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能力,提升了小城鎮區域經濟質量,推動了城鎮化的健康可持續發展[75];葉劍平認為,保持產業模式的不斷更新與優化,是維持一個經濟體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最重要的因素,讓符合區域特征的產業規模得以有度、有序擴張的真正靈魂應該是具備高增長力與高技術附加值的產業[76];趙小平則主要從四個方面深入探析了政府如何在城鎮化發展的產業支撐中發揮應有的作用[77];林秋玲、馬成文、魏文華等學者通過對不同地區的實證分析,對城鎮化與產業結構升級關系進行了探究[78]。
本研究認為,新型城鎮化是產業發展的載體與平臺,能夠承載產業發展的空間,促進關聯企業集中與人力資本的聚集,推動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實現產業良性發展;而產業發展是城鎮化發展的前提與動力支撐,國際經驗表明,若城鎮脫離產業支撐,缺乏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基礎,則難以持續性地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吸納農村轉移人口,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80]。二者之間通過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集聚,效率提升,產城融合,網絡協同等機制實現互動[81]。此外,三次產業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